当前位置: 2017首页>网上直播>

12月26日山东省举行通报2017年以来山东沿海运输与安全形势、山东海事局服务人民群众和经济发展举措新闻发布会

发布时间:2017-12-29 09:15:34  |  来源:山东省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宇


丁绍敏: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 
  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邀请山东海事局副局长李家坤先生、通航管理处处长董海岩先生、法规处处长华文锋先生、船舶监督处处长刘波先生、危管防污处副处长李玮女士,介绍2017年以来山东沿海运输与安全形势、山东海事局服务人民群众和经济发展举措,并回答记者提问。 
  参加今天发布会的有中央驻鲁新闻单位、香港新闻媒体驻鲁分支机构,省直及济南市主要新闻单位的记者朋友。 
首先,请李家坤副局长介绍有关情况。



李家坤:

  各位媒体记者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与新闻界的各位朋友们见面。借此机会,我代表山东海事局向长期以来关心关注海上交通安全和海事工作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这次发布会,主要由我和我的同事来给大家通报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首先由我把今年以来山东海上交通安全的总体情况和海事的相关工作,给大家做简要的通报。
  一、山东海上交通安全形势总体保持稳定 
  从1-11月份的统计数据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海上事故险情总量下降。共接报各类海上事故险情118起,同比下降10.6%。其中,涉及运输船舶的海上交通事故35起,死亡失踪21人,同比下降36.4%。 
  2、海上客运和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稳定。安全运输旅客2906万人次,同比增长14.9%;船舶载运危险货物3.4亿吨,同比增长9.2%。未发生重大海上客运和船舶溢油污染事故。 
  3、海上救助行动成效显著。我省各级海事部门认真履行海上搜救中心办公室职能,积极协调组织各方力量,共开展海上救援行动99次,协调船艇827艘次,飞机46架次,成功救助718人,救助船舶28艘。 
从海事监管统计数据来看,今年海上交通运输继续呈现稳定增长态势。1-11月份,船舶进出港59.1万艘次,同比增长4.1%,船舶装卸货物10.4亿吨,同比增长10.7%,经过山东沿海的过路船舶超过百万艘次。为保障海上交通运输的安全畅通,保障人民群众的安全便捷出行,我们坚决贯彻落实山东省委、省政府和交通运输部的部署,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深化山东“平安海区”创建。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加强与安监、交通、海洋渔业、救助、气象、旅游等部门联动与合作,积极推进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持续深化山东沿海“平安海区”创建,大力开展了百日攻坚治理、平安交通专项整治、防范商渔船碰撞等专项行动,不断夯实海上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实现“平安海区”创建从点到面,从局部到全域的深化。 
  二是强化海上客运和船舶载运危险货物安全监管。始终牵牢海上客运安全的“牛鼻子”,连续八年开展客运船舶安全大检查活动,累计检查船舶11127艘次。组织开展了暑期海上客运安全暗访、客船单船安全综合评价等活动。推动客运企业安装山东沿海客船动态监控系统。组织开展船载危险货物以及国内航行油船、散装液体化学品船舶专项整治活动,检查纠正缺陷三千余项,查处船载危险货物谎报瞒报案件46起。 
  三是持续提升搜救应急能力建设。有效运行由省市县三级搜救中心、42家成员单位组成的海上搜救指挥体系,推动实现信息共享;日照、潍坊等市修订完善并印发实施新的海上搜救应急预案,威海市印发实施《全市海上搜救应急能力建设规划》,省、市、港口和船舶四级污染应急预案体系基本建立。在沿海7地市选划并公布了14个专业救助直升机临时起降点。实施省市县三级搜救中心搜救协调员交流培训7批次。成功协调处置了东营港“丰盛油16”轮汽油泄漏、日照以东海域“兴龙舟569”轮货舱爆炸等重大险情。 
  大家知道,海上行船三分险,我省海上旅客和危险品运输量大,商船渔船交通流密集,大雾大风等恶劣气象海况多发,海上风险本身就很高。分析今年海上险情的特点,从类别来看,伤病类占43.4%;从船舶种类看,涉及渔船险情占47.5%;从气象海况看,能见度不良海况下险情占58.6%;从发生月份上看,9-11月发生的险情占40%。此外,渤海湾水域易发多发较难准确预报的海上突风,极易引发重大海上风险。今年 7月21日,渤海湾就突发11级的阵风,造成5起事故险情,其中3起在我省水域,15人遇险。同时,从今年查处并依法采取禁止离港措施的331艘次船舶的具体情况来看,仍然有一些不符合安全营运条件、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甚至船员配备不足、违章操作、冒险航行的船舶参与海上运输,暴露出一些从业单位安全主体责任落实不力、源头管理不严、安全投入不足等突出问题,反映了海上安全仍存在薄弱环节,基层基础工作还不够扎实牢固。必须引起各级涉海单位部门和广大海上从业者的高度重视和深刻警醒,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命为代价,必须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始终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态度共同抓好海上交通安全。
  二、发挥职能作用助力山东经济社会发展 
  山东海事作为交通运输部驻鲁机构,我们一直把驻在山东、服务山东、建设山东作为使命任务。今年以来,相继研究颁布了若干举措,为我省经济文化强省建设贡献海事力量。 
  一是大力推进简政放权。严格执行国务院、交通运输部的决定,大力推进简政放权。截至目前,已经取消船舶进出港签证等20项行政审批事项,下放14项行政审批事权,全部取消和下放事项占海事行政审批项目的62%。分4次取消船舶港务费等15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及涉企收费,每年减少费收约4.4亿元。落实中资“方便旗”船回国登记税收优惠政策,便利登记措施,实现中资“方便旗”船舶首次在山东落户。推行“一站式”服务的行政审批运行模式,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提升网上办理能力,让数据多跑路 让群众少跑腿。 
  二是服务邮轮经济发展。为更好的支持和服务山东邮轮和海上旅游休闲产业发展,2017年我局推出了《服务邮轮和海上旅游休闲产业八项举措》。其主要内容包括提升通关效率、助推港口发展、完善应急救援、服务船员培训、保障赛事安全、促进产业升级、推动游艇规模发展、支持休闲船舶制造业等八个方面,以进一步促进海上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安全健康发展。 
  三是推进口岸开放通关建设。围绕省政府“实施大通关、服务大外贸、构筑大平台、建设大口岸”的总体部署,自6月1日起全面运行山东国际贸易“单一窗口”,避免企业多次重复申报,减轻企业负担,促进国际贸易便利化。先后与海关、检验检疫、公安边防签署备忘录,对国际航行船舶全面实施联合登临检查,推进实现“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进一步提升了口岸通关效率。推动滨州一类口岸对外开放相关工作,推动潍坊港、东营港、石岛新港等21个新建泊位的对外启用,青岛董家口港、烟台西港区等36个泊位临时开放平稳有序。 
  四是促进绿色航运发展。按照交通运输部发布的《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京津冀)水域船舶排放控制区实施方案》,我省烟台、潍坊、东营、滨州等环渤海相关水域内的港口将于2018年1月1日起,执行船舶排放控制区的有关标准和要求。我局已对该项工作提前部署,届时,海事部门将对到港船舶低硫油使用情况实施检查,开展船舶替代措施的有效性核查,并联合有关部门对船舶供油单位实施监管,以促进我省环渤海主要港口空气质量的不断改善。 
  五是加快海员强省建设。经过多年培育发展,我省已成为海员大省,目前拥有注册海员14.3万人,约占全国五分之一。深入实施船员素质提升工程,促进全省18所船员教育培训机构转型升级。鼓励招录欠发达地区学生近万人,助力精准扶贫。细化落实四批次23项便利船员服务举措,不断改善职业发展环境,维护船员整体权益,让山东船员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推动建立船员市场诚信体系,支持海员外派机构与世界知名航运企业合作,拓宽山东船员走出去渠道,2017年我省外派海员2.6万人次,约占全国的17.5%。 
  谢谢大家,我就简要给大家通报了今年有关的情况。接下来,请各位记者朋友就你们各自关心的内容提问。

丁绍敏:

  现在回答记者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

中国商报记者:

刚才发言人在发布词中提到了《山东海事局服务邮轮和海上旅游休闲产业八项举措》,能否具体介绍一下呢?



刘波:

  目前,青岛作为全国拥有邮轮母港的六个城市之一,获批“中国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烟台、日照、威海相关邮轮港口建设也在加快推进中;我省滨海旅游发展迅猛,年游客量达2300万人次;现有游艇相关企业超过120家,约占全国的五分之一;同时,游艇休闲活动、海上休闲垂钓和水上休闲运动等蓬勃发展,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初步显现。预计到2020年,青岛将建成东北亚区域性国际邮轮母港,年进出港邮轮将达400艘次,游客超过60万人次;我省将培育100处特色休闲垂钓基地、200余处海洋牧场;游艇码头达到30处。 
  大家知道,发展国际邮轮和海上旅游休闲产业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挖掘和释放消费潜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重要意义,为推动我省国际邮轮和海上旅游休闲产业健康发展,山东海事局于11月28日印发了《服务邮轮和海上旅游休闲产业八项举措》。 
  《八项举措》全面贯彻国务院有关国民旅游休闲纲要、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意见,我省十三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和交通运输部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等要求,立足自身工作职责和专业优势,提出了具体的落实措施,主要包括:一是开通邮轮船员“绿色通道”,提供24小时服务,实施邮轮安检预约。二是推动新增或扩大邮轮港口口岸开放。三是推动建立邮轮母港和北海救助局搜救合作计划,国际邮轮与搜救中心搜救合作计划。四是丰富培训资源,便利客船船员(邮轮海乘人员)培训。五是全力保障大型水上运动赛事等重大海上活动。六是创新游艇跨境(省/市)便捷往返管理措施,支持地方政府积极推进海上旅游休闲产业的集中管理、一体化经营。七是简化游艇登记审批手续,支持适合大众消费的中小型游艇发展。八是引导企业发展适航能力强、旅游功能突出的游船作为海上旅游的主流船型。 
  我局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与有关部门通力协作,为我省邮轮和海上旅游休闲产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谢谢。

大众日报记者:

交通运输部发布的《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京津冀)水域船舶排放控制区实施方案》将于2018年1月1日起时实施。请问实施船舶排放控制区对于改善我省环渤海港口城市空气质量有何意义?



李玮:

  《方案》要求,于2018年1月1日起,执行船舶排放控制区的有关标准和要求,船舶在排放控制区内靠岸停泊期间应使用硫含量≤0.5% m/m的燃油,自2019年1月1日起,船舶进入排放控制区后,必须使用硫含量≤0.5%m/m的燃油。在排放控制区作业的船舶可采取连接岸电、使用清洁能源、尾气后处理等与排放控制要求等效的替代措施。届时,海事管理部门将对到港船舶低硫油使用情况实施检查,开展船舶替代措施的有效性核查,并联合有关部门对船舶供油单位实施监管,对违反的船舶或单位将依法进行调查处理。 
  实施船舶排放控制区,将显著改善排放控制区内主要沿海港口和内河水域的空气质量,推进船舶节能减排和绿色航运发展。根据前期已经实施的长三角、珠三角船舶排放控制区的环境监测数据看,成效十分明显。2016年4-12月上海浦东高桥港区大气环境中二氧化硫较2015年同期下降了52%,新江湾城港区同比下降了23%。2017年上半年,宁波镇海港区大气环境中二氧化硫同比下降了31%,北仑港区同比下降了21%。深圳东部港区大气环境中二氧化硫浓度较方案实施前降低约38%。京唐港船舶排放控制区方案实施后一个月内,港区大气环境中二氧化硫日均浓度较实施前降幅达56%。 
  2017年我省船舶进出港59万艘次,其中位于船舶排放控制区内船舶艘次21万艘次,预计船舶排放控制区政策的实施,将对我省船舶大气污染物的管控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山东海事局将密切关注国家船舶排放控制区政策的最新动态,根据国家政策的调整做好山东辖区船舶排放控制的相关工作。

齐鲁晚报记者:

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是全面深化改革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一直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请问山东海事局是如何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的?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华文锋:

  山东海事局紧紧围绕履职尽责、服务行业发展的主线,在简政放权上谋突破,在事中事后监管上保安全,在优化服务上求创新,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力推动海事职能转变,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 
  一是简政放权谋突破。截至目前,已经取消船舶进出港签证等20项行政审批事项,下放海员证审批等14项行政审批事权,全部取消下放事项占海事行政审批项目的62%。为进一步降低企业负担,释放市场活力,自2013年至2017年,分4次取消船舶港务费等15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及涉企收费,每年减少收费约4.4亿元。在取消下放行政审批项目的基础上,我局进一步规范审批行为,压缩审批环节、减少审批申报材料等,进一步提升效率、优化服务,共减少申请材料43项,优化申请材料21项,对9项许可减少审批环节(占全部26项许可的34.5%),对10项许可压缩办结时限(占全部26项许可的38.5%),对79项申请材料裁量基准进行了进一步的修订。 
  二是事中事后监管保安全。我局从加强现场监管标准、检查的方法、频次、发现问题后的处理等方面提出了27项具体监督管理要求,对加强事中事后监督检查进行统一规范和要求,确保审批事项放得了,水上安全管得住。 
  三是优化服务求创新。我局稳步推进行政审批事项向政务中心集中,持续优化“一个窗口受理、一次性告知、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公”的行政审批运行模式落地生根。同时,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强化网上申请受理、办理状态查询和结果反馈等服务,提高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网上申报率和无纸化办理率,努力构建上下联动、层级清晰、信息共享、资料互认、事权对应的海事电子审批体系。

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

请介绍一下我省今年海上搜救情况,以及明年海上搜救工作有什么打算?



董海岩:

  感谢你对搜救工作的关注。今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三级海上搜救机构大力弘扬“险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团结就是力量”的海上搜救精神,1-11月,共组织海上搜救行动99次,成功救助718人、船舶28艘,人命救助成功率93.0%;妥善处置了东营港“丰盛油16”轮(船载汽油6000吨)汽油泄露、日照以东海域“兴龙舟569”轮货舱爆炸等重大险情;为参与险情救助的社会力量申请国家搜救奖励资金64万元;积极推进《山东省海上搜寻救助条例》立法工作进程,8月21日至24日,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张新起副主任带队赴威海等沿海四市专题调研我省海上搜救工作情况,广泛听取了对海上搜救及立法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在烟台、潍坊、日照、蓬莱等地举办大型客船遇险、船舶溢油应急等搜救演练演习;在济南组织召开了全省海上搜救工作会议,总结了两年来的工作并为今后的搜救工作指明了方向,我省海上搜救应急工作得到稳步推进。 
  明年,我们将全面落实十九大精神,认真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始终把人名安全放在首位,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搜救预案建设。我们将开展省、市、县三级搜救预案评估修订,力争通过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实施新的《山东省海上搜救应急预案》,同时根据预案编印海上搜救预案操作手册。 
  二是加强搜救能力建设。扶持社会救助力量和搜救志愿者队伍发展,不断推进夜间空中救助能力建设,同时,推动落实《国家重大海上溢油应急能力建设规划》(2015-2020),加强海上溢油应急能力建设。 
  三是加强搜救信息化建设。我们将推动北斗卫星导航、漂移预测、卫星遥感、无人机等在海上搜救中的应用,合理运用各信息化系统、平台等大数据,做好科学统计分析,为海上搜救决策提供支持。 
  四是加强搜救合作交流。开展各成员单位间以及北方各省市搜救中心间更加广泛的联动合作,发挥合力。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积极参与中日韩俄海上搜救操作级别会议和西北太平洋框架防污染合作,深化双边、多边合作。 
  五是加强海上搜救公益宣传。我们将同有关部门一道进一步加大海上搜救公益宣传,大力宣传海上搜救先进事迹和人物,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加了解海上搜救工作,营造全社会广泛支持参与海上搜救工作的良好氛围。

丁绍敏:

  记者提问就到这里。大家如有其他需要采访的内容,请会后联系山东海事局宣传处马贵山。 
  本次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