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017首页>网上直播>

1月11日四川举行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四川机构编制工作“1+8”政策体系新闻发布会

发布时间:2018-01-15 09:28:50  |  来源:四川省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宇

 


1月11日四川举行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四川机构编制工作“1+8”政策体系新闻发布会

01-11 15:00 四川省


陶俊培:

女士们、先生们:
  下午好!
  欢迎大家出席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
  根据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的明确要求,省编通过系统性的调研,并结合我省实际形成了“1+8”文件。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相关情况,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中央编办相关负责同志到现场观摩指导,以及四川省委编办(省审改办)主任雷世界先生,四川省委编办副主任简旭东先生, 四川省委编办副主任张健女士,四川省委编办机关党委书记蒲善明先生。四川省审改办专职副主任任杰女士。请他们向大家介绍“1+8”政策体系详细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
  下面就先请雷世界先生作发布。


雷世界:

  亲爱的记者朋友,大家好。
  新年伊始,很高兴以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和大家见面。这为我们借党和人民的喉舌这股东风,推动全年工作,开了个好头;更为我们珍藏在心里,想向各路新闻媒体关心支持机构编制工作,道一声迟到却是真诚的谢意。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有一件重要的事想拜托大家。希望通过你们,为省委、省政府最近出台的机构编制工作"1+8"政策体系发出好声音。这件事从节点来看,属于省委、省政府在机构编制工作方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举措之一。特别需要说明的是,这决不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在四川的实施意见,因为这项工作政治性、纪律性都很强,我们将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在省委领导下进行,而今天说的只是机构编制工作从广义上为贯彻十九大和全省的发展提供基础和保障这样的问题。从全国来看,这属于机构编制系统的第一家,从四川机构编制的历史上讲,这也是四川机构编制工作史上的第一场。所以我要感谢大家!
  由于我们自身原因,大家对编办了解不多。在新闻发布会上,我们是"新朋友",在新闻视野中,我们是"新面孔"。所以,进入主题前,我先对编办作个"自我介绍"。
  编办不是编书的。从定位上说,我们既是省委的工作部门,也是省政府的工作部门,列入省委机构序列,属于省编委的办事机构。基本职能是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具体来讲是对机关、事业单位主要职责、内设机构、人员编制及领导职数等进行确定,负责机构编制管理日常事务的办理,为省委、省政府当好参谋助手,所以简称"编办"。
  机构编制是为党所有的十分稀缺并处于源头的重要执政资源。"执政"是说它是党执政最基础、最关键的资源,这是它的政治属性;"稀缺"是说它是不可再生、更不可无限的资源,这是它的自然属性;"源头"是说它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和先行,这是它的层级属性。这项工作还请大家多多关照、多多宣传、多多支持,并监督我们更好地服务和服从于党和人民的事业。
  下面,我主要从"是什么、为什么、含金量在哪里"这三个方面对"1+8"政策体系作简要介绍。
  一、是什么:主要介绍一下"1+8"政策体系的基本内容
  "1+8"政策体系由1个管总文件和8个细化办法组成,既全面体现中央要求,又具有鲜明四川特色,形成了纲目并举、完整严密的基本框架体系,构成了新时代四川机构编制工作的"四梁八柱"。
  "1"个管总文件:即《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机构编制工作的意见》,是整个政策体系的"纲",发挥总揽作用。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四川的机构编制工作定目标、明思路、提措施。目标:力争到2020年,建立起现代化的具有中国特色、四川特点的机构编制体制机制。思路:以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为方向,构建起与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有效发挥保障作用的机构编制工作新格局。措施主要有五条:第一,提出"四个三"的理论成果。"1个三"是坚持"三个资源"的理念,就是刚刚给大家介绍的机构编制是重要执政资源、重要稀缺资源、重要源头性资源的理念;"2个三"是坚持"三个用编"的思路,就是对党委、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重点保障用编,对阶段性重点任务动态保障用编,对部门(单位)因编制紧张确实影响正常运转的限量保障用编;"3个三"是注重"三个转变"的方式,就是推进编制由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转变,推进机构由注重管理向同时注重激励转变,推进部分特殊行业和领域由岗位编制一体向岗位与编制管理适度分离转变;"4个三"是保持"三个定力"的状态,就是保持专注发展定力、从严治党定力、创先争优定力。第二,对政府职能转变、统筹党政群机构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重点领域体制改革等四大改革任务做了总体安排布置。第三,对严控总量、动态管理、挖潜创新、优化"三定"规定、提升法制化信息化水平等六个管理领域提出了创新要求。第四,对集中统一管理、加强监督检查等工作进行了严肃规范。第五,提出了加强领导、加强自身建设、汇聚各方力量三大保障措施。
  "8"个细化办法:分别为《关于省级机构编制动态管理的办法》《关于政法专项编制挖潜增效的办法》《关于深入推进全省机构编制法制化工作的办法》《关于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实施办法》《关于建立设置产业园区管理机构长效激励机制的意见》《关于人才专项事业编制管理的办法(试行)》《关于在部分行业实行岗位与编制适度分离管理的办法(试行)》《关于加强全省机构编制系统自身建设的办法》,是整个政策体系的"目",发挥支撑作用,重在从8个关键操作层面深化落实总体意见,构建相辅相成的政策体系,同时形成八大工作重点和特色。
  二、为什么:主要介绍一下"1+8"政策体系出台的背景
  起草和出台"1+8"政策体系主要基于以下5方面的考虑。
  第一,出于树立机构编制管理权威性的考虑。邓小平同志1975年就提出"编制就是法律"的重要论断,这为我们开展机构编制法制化工作提供了工作遵循。我们出台"1+8"政策体系就是为了解决过去机构编制管理中,不同程度存在的凭经验、靠比较行事的"老大难"问题。
  第二,出于落实中央和省委重大部署的考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统筹使用各类编制资源,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王东明书记提出"机构编制工作要有大思路、大动作",尹力省长提出"从治理现代化的高度谋划和推动机构编制工作"。我们出台"1+8"政策体系就是为了更加理性地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
  第三,出于更好服务中心大局的考虑。省十一次党代会科学描绘了"一个愿景、两个跨越、三大发展战略"的宏伟蓝图。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进一步丰富完善了这个蓝图,提出要突出抓好"全面创新改革、天府新区建设、天府国际机场和国际空港新城建设、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四项重点工程",形成了"一二三四"的战略谋划。省委经济工作会暨全省金融工作会提出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变,实现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并明确了经济发展十大重点任务。这些重点工作都急切需要机构编制工作提供更多更好的保障。我们出台"1+8"政策体系就是为了以更加完善的制度来服务好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大局。
  第四,出于遵循和运用好管住管活这个最大规律的考虑。前期,我们开展了全省编办单设7年多来的第一次大调研,探索得出了一些规律性认识。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机构编制必须"既管住又管活"。从全国来看,越是经济落后的地区越是机构编制相对较多,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越是机构编制相对较少;从我省来看,GDP总量持续增长较快的近十年,恰恰是机构编制总量几乎没有增加的十年,这说明经济社会发展并非一定与机构编制成正比。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我省行政区划调整后,机构编制相对较少的新建市县,经济增速反而高于机构编制相对较多的老市县。深究起来,其根本原因在于新建市县把有限的编制用活了。我们出台"1+8"政策体系就是为了更好践行这一重要规律,实现机构编制资源管住管活良性互动。
  第五,出于回应基层期盼和各界呼声的考虑。在大调研万人问卷和访谈中,80%以上的同志认为全省机构编制工作应有系统的制度来进行规范,改变过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局面。我们出台"1+8"政策体系就是为了回应基层、回应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期盼,使机构编制工作更好服务基层、服务民生。
  三、含金量在哪里:主要介绍一下"1+8"政策体系的亮点
  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省编委的直接领导下,"1+8"政策体系出台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是全省、全国的首创,更在于它实现了一边调查研究、一边转化成果,按照成熟一个、出台一个的思路,大大缩短了把调研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实效的时间。下面,我具体介绍六大亮点。
  一是"亮"在万人问卷大调研,使文件有了深厚沃土。"1+8"政策体系从初衷到成文都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更不是单纯靠"秀才"坐在办公室里写出来的,而是源于实践、源于基层、源于广泛的民意。我们做了万人问卷,上问到中央编办和省领导、下问到基层干部群众、中间问到省直部门和兄弟省市,归纳调研成果并与中央要求有机结合,最终形成 "1+8"政策体系。这集中体现了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的政治性,服务和保障中心大局的战略性,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系统性,深化改革、创新管理、挖潜增效统筹推进的实践性。
  二是"亮"在调研重大成果的应用,使文件有了理论支撑。管总文件在"基本原则"里明确提出"四个三"的理论成果,就是之前提到的"三个资源、三个用编、三个转变、三个定力",这是四川的原创,也是四川对全国机构编制工作的一大贡献。正因为有了这个成果,才结束了机构编制工作没有理论支撑的被动局面,开启了理论指导实践的新天地。这里,我着重介绍它们的内在辩证关系。首先,它们相互联系着:"三个资源"是本质属性,是逻辑起点,是理论支撑,居于核心地位,具有引领作用,"三个用编"是基本原则,"三个转变"是基本路径,"三个定力"是基本保证,三者为科学配置和使用"三个资源"提供保障。其次,它们相互影响着:"三个资源"回答了"是什么"的问题, "三个用编"回答了"怎么使用"的问题,"三个转变"回答了"怎么管理"的问题,"三个定力"回答了"保持什么工作状态"的问题。这就是四川机构编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相涵养、相印证、相推动的理论体系。
  三是"亮"在以岗编适度分离为导向促进人才向基层倾斜,使文件有了"人往低处走"的突破。当前,许多地方存在一组矛盾。在基层特别是边远艰苦地区大量缺乏人才、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严重不足;而市县这一级事业单位却存在程度不同的人员工作不饱和、人浮于事的现象。我们调查研究后发现,人才下不到基层一线,一个根本的原因是相对上级机关而言基层待遇差,人员职称评定受局限,尤其是教师、医生在基层评职称"天花板效应"明显。集中体现在:名额少、层次低。为了化解这个矛盾,我们在分文件中提出"岗编适度分离"的措施。鼓励和引导事业单位人才支援乡村,将编制和人事关系留在市县,工作下到基层,简称"人才下派"。这样,人才就可以享受县上、市上的优惠政策。同时,组织部门十分支持这项工作,在干部使用上对下派的人才予以倾斜。由此让人才安心于在广阔大地上书写论文、在群众的心坎上评定职称。这项新机制在全省许多地方实施后,效果很好。具体的情况,一会儿由张健同志为大家作介绍。
  四是"亮"在机构设置中引入了激励机制,使文件有了促进发展的实效。园区是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园区管理机构是推动园区发展的一线指挥部。以往园区管理机构的设置,特别是升格没有与园区的发展挂钩,园区普遍有"升格前靠坐等天上掉馅饼、升格后又坐享其成"的问题,使本应该而且可以发挥巨大激励作用的机构升格资源白白浪费。基于这个考虑,我们在分文件提出引入激励机制,就是把园区机构升格与园区全面发展挂钩,而且实行退出机制,这样一下就从根本上解决了问题,被基层称为"不用扬鞭自奋蹄"。具体的情况,一会儿由旭东同志为大家作介绍。
  五是"亮"在将人民满意作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最大追求,使文件有了民意认可度。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 "放管服"改革的当头环节。可以这样说,政府与群众打交道,无外乎两件事:一件是"老百姓找政府",就是通常说的行政审批;二件是"政府找老百姓",就是通常说的治理。其中,第一件是第二件的基础和前提。只有百姓办事方便,程序最少、时间最快、不花冤枉钱,政府才能得民心,这是治理的上策。为了实现这个初衷,我们在分文件鲜明地提出将人民满意作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最大追求。具体的情况,一会儿由任杰同志为大家作介绍。
  六是"亮"在一手抓业务工作一手抓自身建设,使文件有了良性循环。编办承担着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配置重要执政资源、稀缺资源和源头性资源的重任,这就为我们这支铁军队伍提出了一个永恒的命题——打铁必须自身硬。为此,我们把加强自身建设作为保障性工程并在分文件提出来,叫响了"建铁军队伍、当干事先锋"的形象品牌,形成了一手抓自身建设、一手抓业务工作,两手抓、两促进、两个成果互促互动的良性循环。具体的情况,一会儿由善明同志为大家作介绍。
以上是"1+8"政策体系的一些主要情况介绍,其中,关于理论认识方面我介绍得详细一些,其它工作亮点介绍得相对简要一些。接下来,记者朋友们可以现场提问交流。在大家手上,有我们送上的政策体系成果汇编,既方便大家作新闻报道,也诚请提出宝贵意见,让省委、省政府这个重要文件,真正发挥促进全省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要作用。
  谢谢大家!

陶俊培:

  谢谢雷世界主任的介绍,下面进入媒体提问环节,提问前请通报所代表媒体机构的名称。


四川日报记者:

  谢谢主持人,我是四川日报记者。刚才我们听了雷世界主任关于"1+8"政策体系的介绍,其中提到了"1+8"文件中涉及的《关于建立设置产业园区管理机构激励长效机制的意见》以及在此基础上深入发挥机构设置激励机制的简要情况,那么请具体谈谈建立机构设置激励新机制的初衷、做法以及取得的成效是什么?


四川省委编办副主任简旭东:

  谢谢,非常高兴回答你的提问。
  建立设置产业园区管理机构长效激励机制的意见,是我们会同省委组织部在2015年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创新体制机制推动产业园区发展的意见基础上共同研究制定的,并在全省水文系统、广电台站等部分事业单位延伸推广,已取得了良好实效。我在雷世界主任全面介绍情况的基础上,补充介绍三个方面的情况,我概括为三句话六个字,一“初衷”,二“举措”,三“成效”。
  我们的初衷是:坚持问题导向,充分发挥机构编制资源的最大效益,以激励破难题。
  机构编制是党的宝贵执政资源。这一特质决定了我们必须更加珍惜和利用好机构这一宝贵资源。但在过去的管理中,简单的机构升格使得一些地方出现了升格前"靠运气、靠坐等",升格时"天上掉馅饼、人人有一份",升格后"一升定终身、坐享其成"的"三大现象",使我们宝贵的机构编制资源白白浪费。为破解这一难题,我们深深地感到必须把好钢用在刀刃上,走出了一条机构重管理向同时重激励转变的新机制。
  我们的举措是:放长放大激励效应,助推园区和事业单位从注重经济发展向全面发展转变、从短期推动向长期驱动转变、从机构规格只能上向能上能下转变。
  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指标激励,实行升格与全面发展挂钩。建立机构设置与园区全面发展、事业单位运行成效的挂钩机制。在园区制定12项全面发展指标,综合考评园区的经济发展、治理水平和政治生态,推动园区全面创新发展。二是分层激励,实行递进升格。建立机构分层升格和领导职数分步核定机制。在同意机构升格后,首先只升格其班子和成员,内设机构还要达到相应的指标后第二年再升格。对配备的领导职数实行分步核定,根据发展情况、工作绩效等适时核增。三是长效激励,建立渐次升格机制。按照"动态激励、分步实施、N年到位"原则,综合考虑工作实绩等量化考核指标,每年明确一定比例的园区管理机构、事业单位升格,进一步放大放长激励效应。四是反向激励,建立考核退出机制。对连续两年没有达到相关考核标准的事业单位,以及对园区机构升格后出现相关指标低于报批时核定标准的,限期1年整改,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实行降格处理。上述举措的落地落实推动了机构设置从管理到激励的转变。
  我们取得的成效:干部加倍努力、事业加快发展。
  一是极大地促进了园区全面发展、事业单位绩效全面提升。在园区,目前,全省各类产业园区以不到1%的幅员面积,贡献了GDP增长2个百分点、创造了近30%的地区生产总值、提供了60%以上的新增就业。特别是激励机制全覆盖的84个工业产业园区占全省工业比重达到64.4%,年增长10.6%,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2个百分点,在事业单位,广电台站等事业资源得到有效整合,机构和领导职数减少分别达到45%和32%,首批台站通过考核升格,安全播出能力明显提高,障碍出现次数较上年下降49.8%,任务完成率达99.9%。
  二是极大地调动了干部积极性。这种"机构能升能降、干部能上能下"的激励机制,既增动力,也给压力,让干部由过去"进步无望",只能苦熬、苦等混日子,转变为苦干、实干,有盼头、有进步。以前苦熬一辈子,不如现在苦干一阵子。
  三是受到了当地党委和政府的好评。许多地方领导反映,过去是赶着逼着园区发展、追着事业单位干事,建立升格新机制后,这些单位的同志是"不用扬鞭自奋蹄",领导的操心少得多了。
  总之,新机制实施以来,我们感到,对机构升格机制的改变,不仅让机构升格成为促进事业发展的有效杠杆,也是我们机构编制部门践行新思想、体现新理念的最好作为和贡献,更是我们机构编制部门服务中心、服务大局和服务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平台、新天地。
  谢谢大家!


中国新闻社记者:

  大家好,我是中新社记者。今天发布的"1+8"政策体系其中一个是《关于在部分行业实行岗位与编制适度分离管理的办法(试行)》,这是一项新的工作,请问这个办法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实施以来取得了哪些成效?


四川省委编办副主任张健: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
  关于工作背景。我们开展"岗编适度分离"是经过基层长期实践、长期探索和机构编制部门深入调研、反复论证、认真研究后作出的决策,主要基于四个方面的考虑。一是解决基层人才不足的迫切需要。长期以来,我省许多边远地县一级事业编制空编问题突出。无人看病、无人送技术的现象严重困扰着基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编制管理不活,致使人才引不进、留不住。正是出于解决问题的倒逼,使我们必须从编制这一机制源头去解决基层人才不足这个现实而紧迫的问题。二是回应基层的强烈呼唤。我省有乡村近6万个,农业户籍人口6000多万,我们的工作必须把基层特别是农村作为重中之重。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在就医、就学上亟待帮助,决定了基层对医疗、教育人才的需求很大。随着农业生产对科技的需求日益增大,这同样决定了农业、农村、农民对科技人才的迫切需求前所未有。实施"岗编适度分离"正是顺应基层需求、回应基层呼唤,引导县以上相关教育、卫生、农技等展现的优质人才到基层,解决基层教育力量薄弱和群众看病难问题,使农民群众有脱贫致富的一技之长。三是来自实践证明的成功探索。"岗编适度分离"是源于基层探索,成于基层发明的创新性工作,已经在实践中取得明显成效。近年来,各级组织部门作出表率,选派了许多干部人才到基层,有的是挂职锻炼,有的是支医支教,有的是第一书记,虽然称呼不同,但都是广义的"岗编适度分离"。根据我们掌握的情况,全省已有超过10万人通过"岗编适度分离"直接为基层一线服务,并且深受基层群众好评。四是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务实举措。党的十九大指出:要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要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要注重在基层一线和困难艰苦的地方培养锻炼年轻干部,要鼓励引导人才向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基层一线流动。我们实施"岗编适度分离",既引导干部人才下沉基层、服务基层,又引导干部人才上好"人民大学、实践大学、磨难大学",实现"进一步了解基层、增进群众感情,进一步了解实践、增长智慧和才干,进一步了解艰难、增进坚韧和担当",这是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具体体现。
  关于成效。"岗编适度分离"工作开展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主要达到了四个满意。一是基层群众满意。通过实行"岗编适度分离",各类干部人才大批量地下去,让更多基层百姓的孩子能就近得到优质教师的教育,让更多基层百姓能就近得到优秀医生的诊疗,让更多基层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学到就业技能,群众的获得感明显增强,对基层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升。根据宜宾市卫计委2014年调查显示,屏山县群众医疗卫生满意度从2012年的不到50%上升至近80%。二是基层组织满意。通过实行"岗编适度分离", 广大干部人才到基层后,给群众办了许多好事实事,帮助乡镇党委政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实事,乡镇党委政府在老百姓中的威信度、可信度、满意度得到大大提高,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从兴文县的情况看,实行"岗编适度分离",把林业、水务、畜牧等与民生直接相关部门审核审批项目委托乡镇负责,并在本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设置服务窗口,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的业务量较之前增幅达60%,这样更方便了人民群众。三是干部人才自身满意。通过实行"岗编适度分离",有了组织的号召和激励保障,原来很多是"人浮于事"、工作不饱和、想干事而干不成事的事业干部看到了希望,在职称上有了奔头、事业上有了盼头、经济上有了想头,更加愿意下去了,更加有工作激情了,而且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后,许多干部人才已经走上了更重要的工作岗位。泸州提拔重用岗编适度分离干部人才70多人担任党政群及事业单位领导,13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获得职称晋升。四是派员单位满意。通过实行"岗编适度分离",干部人才下去后,不仅将本单位的各项工作在基层抓得更实了,更落地生根了,更有效果了,而且有效解决了部门和乡镇两头管不住的问题,同时干部人才下去锻炼回来后,思想更成熟了,群众感情更深厚了,工作水平更提升了,锻炼前后完全不一样了,派员单位比较满意,被他们称赞为最想办好的大事。
  总之,我们将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揽,以"岗编适度分离"为抓手,积极推动编制和人才向基层倾斜,切实推动基层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谢谢大家。


新华社记者:

  我是新华社记者,党的十九大报告专门就建设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作出重大部署,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我们也注意到今天发布的“1+8”政策体系其中有一个《关于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实施办法》,请问任杰副主任,这个文件出台有哪几个特点,我省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面将会推出哪些具有四川特色的有力举措?


四川省审改办专职副主任任杰:

  感谢记者朋友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关注,下面我就记者朋友的提问作以下情况介绍。
  正如刚才世界主任介绍的那样,百姓找政府的重要方面就是行政审批,同时行政审批也是政府为百姓服务的重要体现,可以说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
  四川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十多年来如一日,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全省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起步早、行动快、效果好。2017年4月,省委将审改工作职能划转到省委编办以后,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满意为最大追求,持续深化改革,有效优化了政务服务环境,激发了市场活力,企业群众办事方便了,信访特别是群众不满意变少了,表扬和送锦旗的变多了,企业和群众办事找领导的变少了,投资和创业的变多了,实现了党委政府、企业群众和涉改部门三方满意。举个小例子,新津县工业项目办理时间平均缩减6个月,提速80%以上,这样的例子还很多。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我们在系统总结近年审改工作值得坚持和发扬的做法,充分借鉴先进经验,广泛听取企业和群众的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几易其稿,制定出台了《关于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实施办法》。据了解,这个《办法》是近年来全国范围内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面的第一个综合制度性文件,这个办法将我们十多年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成功成熟的做法进行制度明确,既贯彻落实了中央要求,又体现了审改新理念、新机制、新模式,具有鲜明的四川特色。
  《实施办法》的特色亮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改革目标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回应社会期待为最大追求。因此,我们将人民满意作为推进改革的逻辑起点和根本目标,致力于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致力于方便企业群众办事,致力于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努力实现老百姓办事程序最少、时间最快、不花冤枉钱。
  二是改革思路清。我们坚持依法行政和问题导向,将制度化为作为改革的首要保障,建立健全效率和质量并重的制度体系;将标准化作为改革的重要手段,建立行政许可事项、流程、服务、受理场所与管理、监督检查评价"五位一体"的标准化服务体系;将便捷化作为改革的主要目标,依托"互联网+政务服务",构建政务服务实体大厅与网上大厅服务平台体系,促进线上线下无缝衔接。
  三是改革措施细。《实施办法》从放、管、服三个方面,一共制定了7项改革主要内容,细化为28个具体措施,每项内容、每条措施环环相扣、无缝衔接,着力解决审批多、监管难、服务不到位,群众跑路多、办事难、投诉无门的问题。
  在"放"的方面,提出要持续推进简政放权,实时调整权责清单,今后将每年出台一个版本的全省权责清单向社会公布。同时将积极推进权责清单与"三定"规定互相衔接,强化部门监管服务责任,逐步构建履职可依、追责有据的部门权责体系。
  在"管"的方面,提出要建设全方位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强化依据标准监管,推进多部门协同监管,引导行业自律监管,推动统一监管平台建设,同时强化社会监督,构建多方位多渠道多形式的监管体系。
  在"服"的方面,提出要以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证照分离等改革试点为突破口,在标准化基础上简化流程,提升服务质量水平;依托统一政务服务平台,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动构建集审批、监管、服务于一体的"一网通办"政务服务体系。
  四是综合保障强。围绕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去年创造性建立实施了暗访通报制度,随机确定暗访地方、暗访对象,对办事企业和群众进行实地访问,客观通报结果。去年9月以来,共暗访2次3个市,发现、通报让群众反复跑路等问题27个。这项做法有效促进了政务服务水平的提升,引起了各方的高度关注,得到了国务院审改办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国推广。实施督查评估制度,采取联合检查、重点抽查等方式督促各项政策措施落实落地;引入第三方评估,检验改革成效,巩固改革成果。建立交流推广制度,及时总结并积极宣传推广成功的经验和做法。
  下一步,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以人民满意为目标,以《实施办法》为抓手,进一步简政放权、加强监管、优化服务,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结出让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硕果。
  谢谢大家!


人民网记者:

  我是人民网记者,我想问一下省委编办机关党委蒲书记,当前,机构编制系统叫响了"建铁军队伍、当干事先锋"的形象品牌,随着"1+8"文件的出台,要为推动机构编制工作再上新台阶提供更好的支撑和保障,请问在加强自身建设方面有哪些特色亮点做法?在今后的工作中还有什么进一步的谋划打算?


四川省委编办机关党委书记蒲善明:

  各位记者朋友好!这位记者朋友提的问题也是雷世界主任在发布词中所提到的6大亮点之一。
  我们常说机构编制部门是一个老部门、新单位,自身建设作为打"底"的基础性工作,非常重要。近年来,我们把"建铁军队伍、当干事先锋"作为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定位,鲜明提出了"对党忠诚、服务大局、和谐友善、奋发有为、勤政廉政、能打硬仗"的24字共同价值追求。在具体的工作推进中,我们始终按照"三个围绕"的原则,坚持两手抓,做到两促进。
  一是围绕中心大局抓牢自身建设。编办是政治机关。省市县三级编办单设以后,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机构编制干部队伍,既是机构编制部门加强自身建设的政治属性所在,也是具体的目标追求。对此,我们在出台《办法》的同时,还在全系统首次召开了自身建设现场会,明确提出了贯穿"一条主线"、明确"两个目标"、保持"三个定力"、把握"四个思路"、抓好"五项任务"的基本工作思路。而且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通过开展主题活动、导向引领、从严要求、激励并重、实践磨炼等方式,进一步提升了服务中心大局的政治站位,努力让编办真正成为政治最可靠的部门,让机构编制干部争当政治最可靠的干部。自2016年以来,全省机构编制系统内部自身没有因政治或经济问题受到处理的人员,而且先后有相当一批干部因成绩突出受到各级的表彰奖励,仅国家和省级表彰奖励的就有51名,还有一批干部获得了提拔重用。省委编办连续6年三次被评为"四好"领导班子,年度绩效目标考核连续5年被评为先进单位,且名次逐年靠前。
  二是围绕业务工作抓实自身建设。我们不仅要建设一支政治上可靠、大局意识强的机构编制干部队伍,还要建设一支熟悉和精通机构编制业务,能干大事、善成大事、能力过硬的机构编制干部队伍。这些年,我们本着学之为用、补之以短、学用结合的原则,凡事都与机构编制业务贴近加强自身建设,尽可能做到二者相互融合、共融发展,充分发挥了自身建设所特有的主观能动性和优先保障作用。可以说,近两年来,全省机构编制工作硕果丰厚、捷报频传。比如形成的"三个资源"理念、"三个用编"思路、"三个转变"方式、"三个定力"状态和"1+8"政策体系等理论和政策成果,在全国和全省均开创了先河,推动的其他改革、管理和法制化建设,也都较好地服务和保障了中心大局的需要。中央编办领导和省委、省政府领导仅去年以来就对省委编办的10余项工作给予肯定性批示,基本做到了在全国机构编制系统凡有经验交流就有四川发言,凡有发言就有四川声音。
  三是围绕建铁军队伍抓细自身建设。我们把建铁军队伍作为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抓手,通过持续开展关怀激励、编办大讲堂、不忘初心主题培训、对口联系、结对认亲、挂职锻炼、建言献策、创先争优、三个最佳评选、定量考评、现场交流、演讲比赛、机关书吧、廉政文化等系列活动,融入自身建设的内容要求,初步确立了全省机构编制系统的价值追求、制度体系、工作机制和系统文化,机构编制系统特色更加鲜明。
  在新时代的感召下,在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在全省机构编制系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将按照“1+8”政策文件体系中关于加强自身建设的办法和全省机构编制系统自身建设现场会提出的目标任务,下一步在推进自身建设中,坚持把抓好党建作为"强办之基",坚持把促进业务作为"兴办之本",坚持把从严要求作为"爱办之情",坚持把创先争优作为"立办之要",以自身建设新成效促进机构编制业务工作再上新台阶,以业务工作新成果滋养自身建设实现新发展,努力实现两手抓、两促进、两个成果双丰收的良性循环。

陶俊培: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提问就到此结束。谢谢几位领导的介绍和回答记者朋友提问,内容很丰富,相信对大家都有帮助,如果大家还有想采访的,下来可以和编办和新闻办联系。
  今天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