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绍敏: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大家参加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农业“新六产”的意见》(鲁政办字〔2017〕208号),这项《意见》是指导我省发展农业“新六产”工作有序开展,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重要文件。今天,我们邀请省农业厅副巡视员于永德先生,省农业厅产业化办公室主任孙明河先生解读《意见》,并回答记者提问。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中央驻鲁新闻单位、香港新闻媒体驻鲁分支机构,省直及济南市主要新闻单位的记者朋友。
首先,请于永德副巡视员介绍有关情况。
于永德:
新闻界的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谢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媒体对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关心支持!
在解读《意见》之前,我先简单通报下我省发展农业“新六产”的有关情况。目前,我省农业“新六产”带动主体不断壮大、发展模式初步形成、利益联结机制逐渐完善,已初步形成良好发展态势。全省家庭农场发展到5.5万家,农民合作社18.6万家,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9600家,参与产业化经营的农户超过1800万户,户均增收2680元;各类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到1.9万多家,年营业额突破630亿元,共创建国家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20个,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30个;2017年,在28个县(市、区)实施了生态循环农业示范项目,生态循环农业示范推广面积达到1005万亩;建立了山东省知名农产品品牌目录,遴选了23个区域公用品牌、200个企业产品品牌;2015年以来,连续三年累计投入项目资金5亿多元,实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和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引导各地积极发展农业“新六产”。
一、《意见》出台的背景意义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农业“新六产”是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新型业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业“新六产”发展,刘家义同志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提出:坚持“三个导向”,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植壮大农业“新六产”,加快农业发展新旧动能转换,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龚正同志连续两年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突出培育农业“新六产”这个总抓手,并提出了“三链重构”、“两个亮点”、“四型发展”等农业“新六产”发展的框架思路。
我省是农业产业化的发源地,农业产业化经营长期处于全国前列。农业“新六产”是农业产业化的“升级版”,是对传统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的重构和提升,是现代农业的新型业态,对于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发展农业“新六产”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社会分工分业的不断深化,传统产业间的渗透融合不断加深,以及资本、科技、人才等要素的加入,农业已经不是过去单纯的第一产业,其内部也出现了一二三产业的划分,而且向后延伸到农产品加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全产业链条融合发展的“新六产”。应当说,这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对农业的现实改造,也是农业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的必然选择。
其次,发展农业“新六产”是我省贯彻乡村振兴战略的总抓手。发展农业“新六产”有利于引导农业产业由生产向加工、流通、服务等产业纵向延伸,农业功能向休闲观光、农事体验、文化传承、健康养生等领域横向拓展,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促进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加快构建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实现产业兴旺的总要求。这与乡村振兴战略高度契合、高度一致。
第三,发展农业“新六产”是激发农村活力、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发展农业“新六产”有利于农民全链条参与,吸引资本、资源、技术等要素集聚、跨界配置、渗透融合,有力推动业态创新更加活跃、经营主体更加多元、利益联结更加紧密、农民增收渠道更加拓宽,实现全链条增值并让农民更多分享全链条增值收益。
第四,发展农业“新六产”是保持农村绿色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发展农业“新六产”有利于推广节本增效技术,引领绿色发展、农业生态安全,推进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产业化经营,在有效提供农产品的同时,也提供生态产品,满足人们对绿色生态的消费需求,实现生产美、生活美、生态美。
二、《意见》主要内容
《意见》重点以农业产业为基础,大力推进产业链的纵向延伸和横向整合,打通和拓展产业链条;以共享为核心,完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小农户共享发展红利。《意见》明确了农业“新六产”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提出了到2020年全省建设农业“新六产”示范县50个,培育示范主体600家的目标;并从塑造新型业态、培育带动主体、做优发展载体、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健全服务保障体系、建立推进机制等方面,提出了23项支持政策和保障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塑造农业“新六产”新型业态。一是打造终端型业态。构建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从初级产品到终端消费无缝对接的产业体系。二是打造体验型业态。促进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与休闲观光(垂钓)、农耕体验、文化传承、健康养老、节庆采摘、科普教育深度融合。三是打造循环型业态。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循环农业。四是打造智慧型业态。发展智慧农业、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
(二)培育农业“新六产”带动主体。一是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完善我省家庭农场备案登记办法,开展家庭农场示范场省、市、县三级联创活动。二是规范发展农民合作社。落实财政项目资金直接投向农民合作社、形成资产转交合作社成员持有和管护政策。三是壮大提升龙头企业。培育和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推进集群集聚发展。四是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县创建活动,制订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标准,规范服务行为。
(三)做优农业“新六产”发展载体。一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特色小镇建设。建设具有创业创新、公共服务、商贸信息、文化展示、旅游信息咨询、产品交易和信息管理等功能的综合服务平台。二是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开展美丽乡村示范创建活动,大力推进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推动建筑设计下乡,技能培训下乡,开展田园建筑示范。三是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推动产业园区、科技园区、创业园区“三园同建”,打造现代农业综合发展平台。
(四)完善农业“新六产”发展利益联结机制。一是推进多方式合作。大力发展订单农业,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优先聘用已流转土地或以土地经营权入股的农民,拓宽农村富余劳动力稳定就业渠道。二是完善利益分配机制。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保护价收购+利润返还或二次结算”等方式,与农户建立稳定的合作发展关系。支持农户将承包土地经营权、集体林权、水域滩涂养殖权等产权入股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行“租金保底+股份分红”等方式的收益分配机制,让农户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鼓励村集体牵头组建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等入股合作社,切实保障农民土地入股收益。三是健全风险防范机制。稳定土地流转关系,合理确定流转年限,推广实物计租货币结算、租金动态调整等计价方式。建立规模流转土地经营权分级备案制度,建立土地流转、订单农业等风险保障金制度,鼓励制定适合农村特点的信用评级办法体系,建立健全纠纷调解仲裁体系,保护双方合法权益。
(五)健全农业“新六产”发展服务保障体系。一是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搭建农村综合性信息化服务平台,实施农技推广信息化应用示范项目,创建农村创业创新基地(园区)目录,提供全方位创业服务。二是加强农业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开展统筹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整省推进示范,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计划,探索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育、认定、管理机制,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三是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展翅行动”,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工程实施力度,创新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方式,加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设。四是打造山东农产品品牌。实施山东农产品整体品牌形象塑造工程,建立健全品牌农产品标准体系,建立知名品牌目录。五是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加大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信贷支持;支持齐鲁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整合市场资源,丰富交易品种,拓宽交易范围,创新融资模式;充分发挥省级农业融资担保机构作用,将发展农业“新六产”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纳入扶持范围;完善农业再保险体系和大灾风险分散机制。
(六)建立农业“新六产”发展推进机制。一是强化部门协作配合。二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中央预算内投资、国家专项建设基金等优先支持符合条件的农业“新六产”发展项目;落实各项用水、用电及土地政策。三是积极开展试点示范。鼓励支持开展农业“新六产”发展试点工作,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示范带动全省农业“新六产”快速发展。四是落实各级政府责任。
三、下一步重点工作
为落实好《意见》,今年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做好规划引领。编制全省农业“新六产”发展规划,发挥好规划引领作用。指导各地出台与当地相适应的发展规划,分析发展环境、明确发展目标、细化工作措施、建立分类指导机制。
二是完善政策措施。围绕农业“新六产”发展的关键环节,推动财政扶持、税收减免、金融支持、土地利用、科技支撑、农业用水用电等方面的政策措施落实落地;按照农业部等六部门《关于促进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做好相关指导、扶持和服务工作,促进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
三是开展试点示范活动。落实我省农业“新六产”发展意见,立足各地优势特色产业,建设农业“新六产”示范县,培育一批农业“新六产”示范主体;以延长产业链条、完善产业布局、加强科技创新、加快品牌培育、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为衡量标准,创建一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
四是实施三产融合发展项目。按照农业部、财政部统一部署,继续实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通过项目建设,积极探索农民在农业“新六产”发展中的利益共享机制和实现机制,打造利益共同体,让农户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促进农户直接受益、均衡收益。
五是营造良好发展氛围。以省政府名义,召开全省推进农业“新六产”发展现场会,以此为标志,拉开全省纪念农业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活动的序幕;开展专题培训、强化舆论宣传、树立先进典型,营造农业“新六产”发展的良好氛围。
丁绍敏:
下面,回答记者提问。请提问记者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提问时尽量简洁明了。
大众日报记者:
我们注意到,发展农业“新六产”是我省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具有创新性的重要举措,请简单介绍一下什么是农业“新六产”?
于永德:
农业“新六产”与农业产业化一脉相承,但又不能完全划等号。应该说,农业“新六产”是依托农业、但又不完全拘泥于农业的新产业,内涵和外延都有了进一步的扩展和延伸,产业链条更长、融合程度更深、覆盖范围更广,是农业产业化的“升级版”,是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新型业态。从概念上来讲,农业“新六产”是指以农业为基础,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延伸产业链,促进农村三次产业跨界融合,实现产业1+2+3;提升价值链,通过加工增值、服务增值,产生乘数效应,实现效益1×2×3;贯通供应链,减少流通环节,实现产销直接对接,发展终端型、体验型、循环型、智慧型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农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
其作为农业产业化的“升级版”,除具备农业产业化的一些特征外,还具备以下两个重要特征:
一是农业“新六产”的本质是以农为本、带农增收。农业“新六产”是从农业出发,以农业为基础的,发展农业“新六产”目的是构建更有效率、更有效益、更可持续的农产品供给体系,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这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高度契合、高度一致的,代表着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
二是农业“新六产”的核心是“三链重构”。农业“新六产”不是三次产业的简单叠加,而是代表多产业融合、多功能拓展、多价值提升。从延伸产业链来看,农业“新六产”是以种养殖为基础,由一产向二三产业延伸;以农产品加工业为骨干,实现接一连三;以农产品流通、电子商务、乡村旅游等为引领,向前接二连一,从而建立起一二三产业紧密连接、融合互动、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从提升价值链来看,农业“新六产”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着眼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注重从提供初级产品向初加工、精深加工转变,一二三产业在融合发展中同步升值,各环节收益倍增。从畅通供应链来看,农业“新六产”是以产销无缝对接为出发点,大力建设农产品田头市场、批发市场,打造“农超对接”等产销模式。同时,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和物流手段,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商、定制农业等新产业,延展农产品的销售半径,减少产品流通的中间环节和交易成本。
因此,发展农业“新六产”的核心是实现产业链相加、价值链相乘、供应链相通“三链重构”。
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
我们在基层采访中了解到,各地发展农业“新六产”的热情很高,但具体发展什么、怎么发展还是很迷茫。请问,对于这一点,我省的《意见》中是否有所考虑?
孙明河:
这次在《意见》中,我们重点归纳总结了农业“新六产”的终端型、体验型、循环型、智慧型“四种业态”,并对其主要内容和具体发展途径进行了明确。不过,这“四种业态”都是相互联系的,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不能简单地对号入座,一个企业可能既是终端型,又是体验型或者循环型、智慧型等。
(一)终端型。立足农产品的开发生产与加工增值,在农产品产加销一体化的基础上,构建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从初级产品到终端消费无缝对接的产业体系,打造终端型业态。
具体发展途径,我们归纳出了三种:一是以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为基础,发展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商贸物流等后续产业。二是以农产品加工业为骨干,向前延伸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原料基地,向后延伸发展流通业和餐饮业。三是以商贸物流业为引领,发展农产品订单式种养殖基地及配套的产后加工、生产服务。
(二)体验型。立足农业多种功能的挖掘与拓展,促进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与休闲观光(垂钓)、农耕体验、文化传承、健康养老、节庆采摘、科普教育深度融合,构建集生产、生活、生态功能于一体的农业产业体系,打造体验型业态。
具体发展途径,我们归纳出了两种:一是挖掘地方特色农产品加工、传统农耕文化,引入创意元素,发展参与式、体验式、娱乐式创意农业。二是依托优势景观资源和乡村文化底蕴,发展吃住游购一体化的乡村旅游。
(三)循环型。立足农业废弃物和加工副产物的资源化利用,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循环农业,构建生态保护与效益并举、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新体系,打造循环型业态。
具体发展途径,我们归纳出了三种:一是在农业各产业间,打造产业上下游有机关联、“资源—产品—农业废弃物—再生资源”完整的农业生物产业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二是推广先进农产品加工技术,对加工副产物进行梯次利用,“吃干榨净”,生产各类精深加工产品,提高农产品加工增值效益。三是推广应用环保技术,加大废弃物处理力度,实现加工企业的清洁化生产,发展绿色循环经济。
(四)智慧型。立足科技进步和模式创新,发展智慧农业、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打造智慧型业态。
具体发展途径,我们归纳出了三种:一是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加工、营销全过程进行智能化控制,发展精准农业、智慧农业。二是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发展农产品电商平台。三是借助创意产业的发展理念,将现代科技和人文要素融入农业生产、加工及流通领域,发展定制式创意农业。
农村大众报记者: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发展农业“新六产”的主力军,他们普遍比较关心政府的扶持政策。请问,我省《意见》中,提出了哪些实实在在的政策措施?
孙明河:
我省是农业产业化的发源地,农业产业化经营多年处于全国前列,为保持发展优势、加快发展速度、提高发展质量,从我省实际出发,《意见》中包含了多项政策措施。
(一)在做优发展载体方面。在建设农业产业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的同时,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一是着力打造生产技术先进、产业形态多元、功能丰富多样、旅游要素完备、综合效益突出的现代农业综合发展平台。二是发挥园区载体优势,吸纳龙头企业和科研机构建设运营产业园。三是鼓励农户和返乡下乡人员通过订单农业、股份合作、入园创业就业等多种方式,参与建设、分享收益。
(二)在打造山东农产品品牌方面。一是实施山东农产品整体品牌形象塑造工程,以互联网、广播、电视、报刊为平台,以车站、港口、机场为节点,构筑山东品牌农产品宣传网络。二是建立健全品牌农产品标准体系,加大对品牌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引领开展标准化生产。三是建立知名品牌目录,进行联合推介、捆绑式宣传。目前,全省两批共遴选了23个区域公用品牌、200个企业产品品牌;今年计划将继续遴选10个区域公用品牌和100个企业产品品牌。四是落实品牌农产品生产、出口等税收优惠政策,对品牌建设成绩突出的品牌建设主体实行动态奖补政策。
(三)在农村金融服务方面。一是积极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抵(质)押贷款试点,推广林权、大型农机具、畜禽活体、保险保单等抵(质)押贷款业务。二是支持齐鲁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整合市场资源,丰富交易品种,拓宽交易范围,创新融资模式,促进农村产权要素公开、公正、规范、高效流转。三是充分发挥省级农业融资担保机构作用,将发展农业“新六产”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纳入扶持范围。四是推动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挂牌上市。五是持续推进农业保险增品提标扩面,提高政策性保险保障范围和水平。六是完善农业再保险体系和大灾风险分散机制,为农业保险提供持续稳定的再保险保障。
(四)在项目资金扶持方面。一是落实中央财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向发展农业“新六产”倾斜。二是中央预算内投资、国家专项建设基金等优先支持符合条件的农业“新六产”发展项目。三是逐级建立政府优先扶持目录,支持符合条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优先承担政府涉农项目。
(五)在用水、用电及土地方面。一是落实各项用水用电优惠政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产品初加工用电执行农业生产电价。二是市、县(市、区)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将年度土地供应计划确定一定比例支持农业“新六产”发展。三是完善农业用地政策,积极支持农产品冷链、初加工、休闲采摘、仓储等设施建设。四是允许村庄整治、宅基地整治等节约的建设用地,采取入股、联营等方式,重点支持农业“新六产”发展。
我们相信,随着我省意见政策措施落地,我省农业“新六产”发展环境将进一步优化。谢谢!
丁绍敏:
记者提问就到这里。大家如有其他需要采访的内容,请联系省农业厅产业化办公室张同政,联系电话:67866166。
本次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