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017首页>网上直播>

1月19日贵州举办2017年贵州省主要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

发布时间:2018-01-30 10:35:24  |  来源:贵州省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宇


哈思挺: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省政府新闻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贵州取得的成绩,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大踏步前进的一个缩影”。2017年,全省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省代表团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全省经济发展呈现出“稳中有进、转型加快、质量提升、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地区生产总值增速等主要经济指标已连续六年位居全国前列。2017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如何?与2016年相比有何不同?相信大家都很关注。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有关情况,今天,我们很高兴地邀请到省统计局局长、省发展改革委常务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张平,国家统计局贵州调查总队副总队长唐晓川,省统计局总统计师、新闻发言人彭龙,向大家通报贵州省2017年主要统计数据,介绍全省经济运行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下面,请省统计局张平局长介绍相关情况。



张平: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2017年,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代表团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培育和弘扬新时代“贵州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强力推进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新征程中,迈出了坚实步伐,全省经济发展呈现稳中有进、转型加快、质量提升、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初步核算,2017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13540.83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增速高于全国水平3.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20.78亿元,增长6.7%;第二产业增加值5439.63亿元,增长10.1%;第三产业增加值6080.42亿元,增长11.5%。
  全省经济运行的主要情况是:
  一、农业生产稳定向好,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2017年,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128.48亿元,比上年增长6.5%,增速比上年加快0.6个百分点。一是种植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全省粮食总产量1178.54万吨,比上年下降1.2%。蔬菜及食用菌种植面积1682.59万亩,比上年增加106.93万亩;茶叶种植面积700万亩,增加40.27万亩;园林水果种植面积583.46万亩,增加44.22万亩。粮经作物种植比调整为38:62。全省茶叶产量16.93万吨,比上年增长19.8%;中药材产量50.58万吨,增长17.5%。在经济作物快速增长的带动下,全省种植业增加值1287.17亿元,比上年增长7.4%。二是畜牧业发展势头良好。全省猪牛羊禽肉产量202.75万吨,比上年增长4.0%;禽蛋产量18.69万吨,增长2.1%;生牛奶产量6.56万吨,增长2.7%。全省畜牧业增加值531.08亿元,比上年增长4.4%,增速比上年加快1.5个百分点。三是林业、渔业较快增长。全省林业增加值155.45亿元,比上年增长7.9%;渔业增加值47.07亿元,增长7.4%。
  二、工业经济平稳增长,企业效益继续改善
  2017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304.80亿元,比上年增长9.5%,增速高于全国水平2.9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大中型工业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5%,私营企业增加值增长11.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增长29.1%。分行业看,19个重点监测的工业行业中,16个行业保持增长,8个行业增加值增速达到两位数。
  一是传统支柱行业稳定增长。全省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5%,增速比上年加快0.7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3.0%,增速比上年加快3.3个百分点;烟草制品业增加值增长2.0%;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加值下降4.9%。四大行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6.3%。二是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全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348.86亿元,比上年增长39.9%,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0.4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8.1%,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医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1.3%,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6.3%。三是新增企业贡献突出。截至2017年年底,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637家,其中,新建成投产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14家,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31.8%。四是企业总体效益持续改善。1-11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86.1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1.3%。
  三、服务业发展加快,旅游业持续“井喷”
  2017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6080.42亿元,比上年增长11.5%。
  一是旅游业延续“井喷式”增长。全省旅游总人数7.44亿人次,比上年增长40.0%;旅游总收入7116.81亿元,增长41.6%。二是金融业运行稳定。年末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6088.89亿元,同比增长9.8%;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0860.34亿元,同比增长16.8%。全省保险保费收入387.73亿元,比上年增长20.7%。全省金融业增加值787.88亿元,比上年增长13.4%。三是交通运输业发展较快。全省铁路货物周转量490.87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6.5%;民航货邮吞吐量10.70万吨,增长8.5%。全省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070.22亿元,比上年增长10.6%。
  四、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投资结构继续调整
  2017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5万亿元以上,比上年增长20.1%,增速高于全国水平12.9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29.9%;第二产业投资增长5.8%;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3.3%。
  一是三大领域投资保持增长。全省基础设施投资6757.29亿元,比上年增长25.5%,增速高于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5.4个百分点;工业投资2537.49亿元,增长5.2%;房地产开发投资2201.00亿元,增长2.4%,增速由上年的负增长转为正增长。二是新兴产业投资增长迅速。全省装备制造业投资476.49亿元,增长34.9%,增速比全省固定资产投资高14.8个百分点;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180.89亿元,增长69.4%,增速比全省固定资产投资高49.3个百分点;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投资298.14亿元,增长55.0%,增速比全省固定资产投资高34.9个百分点;太阳能发电投资55.49亿元,增长108.0%,增速比全省固定资产投资高87.9个百分点。三是房地产去库存力度加大。全省商品房销售面积4696.9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3.0%,销售面积增速高于全国水平5.3个百分点,商品房库存进一步减少。
  五、消费市场保持活跃,升级类消费快速增长
  2017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54.00亿元,比上年增长12.0%。
  一是城乡市场规模扩大。全省限额以上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012.75亿元,比上年增长13.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12.46亿元,增长6.6%。二是升级类商品拉动消费增长。全省限额以上法人企业(单位)汽车类商品零售734.20亿元,比上年增长9.4%。化妆品类商品零售19.24亿元,增长21.9%;家具类商品零售9.70亿元,增长17.1%;金银珠宝类商品零售13.41亿元,增长13.8%。三是网络零售保持快速增长。全省限额以上企业(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74.56亿元,比上年增长30.3%,增速比限额以上法人企业(单位)商品零售额高17.8个百分点。
  六、利用外资规模扩大,对外贸易快速增长
  2017年,全省实际利用外资38.9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0%。进出口总额549.03亿元,由上年下降50.7%转为增长46.2%。其中,加工贸易190.07亿元,比上年增长252.6%。
  七、财政收入平稳增长,民生支出力度加大
  2017年,全省财政总收入2650.02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13.64亿元,增长7.2%。
  一是财政收入质量稳步提升。全省税收收入1179.55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3.1%,占比较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二是民生支出力度持续加大。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00.19亿元,比上年增长36.2%,增速比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高28.2个百分点;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439.49亿元,增长12.0%;教育支出903.51亿元,增长7.1%;扶贫支出203.26亿元,增长24.3%。
  八、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一是居民收入稳步增长。2017年,全省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704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0.5%。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080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69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6%。二是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省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拥有家用汽车35.0辆,比上年增长4.3%;拥有空调器34.5台,增长11.8%;拥有移动电话256.7部,增长3.7%。全省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拥有电冰箱82.3台,比上年增长6.1%;拥有摩托车54.2辆,下降2.7%;拥有移动电话255.5部,增长6.2%。
  九、人口就业形势稳定,社会保障更加完善
  一是人口总量稳定增长。2017年,全省常住人口出生率13.98‰,比上年提高0.55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7.10‰,提高0.60个千分点。年末常住人口358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5万人,增长0.7%;城镇人口比重46.02%,比上年提高1.87个百分点。二是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全省城镇新增就业76.8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23%,控制在目标范围以内。三是社会保障进一步完善。年末,全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87.89万人,比上年增加165.27万人。其中,企业职工参保337.82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1001.13万人,比上年增加27.5万人。其中,职工参保410.39万人,城乡居民参保590.74万人。
  十、居民消费价格总体稳定,工业品价格继续上涨 
  2017年,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9%,涨幅比上年回落0.5个百分点。全省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7.2%;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比上年上涨9.7%。
  总的来看,2017年全省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新的动能接续转换,质量效益同步提升,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征程中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同时应当看到,经济运行中仍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经济下行的压力依然较大,促进经济持续向好的基础尚需进一步巩固。下阶段,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坚决打好防范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控三大攻坚战,促进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哈思挺:

  谢谢张局长。刚才张局长介绍的情况,内容丰富、数据详实、表述规范,为记者朋友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报道依据和准确的数据支撑。2017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速10.2%,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
  下面进入答问环节,请记者朋友们就关心的问题提问。按照惯例,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请举手示意。



新华社贵州分社记者:

  唐总,您好!我是新华社贵州分社的记者,我想提问关于物价方面的问题。您怎么评价2017年我省居民消费价格运行态势?我们比较关注的食品、医疗、教育等方面的价格有哪些新的变化?第二个问题,就业是民生之本,发展之源。我们看到刚刚发布的数据中有一些比较宏观的就业数据,请问您如何评价在过去一年的我省农民工就业表现如何?最后一个问题从刚才发布的数据看,2017年我省城乡居民收入增幅继续位居全国前列,请问是哪些因素支撑了收入的较快增长?谢谢。



唐晓川:

  谢谢你的提问。我们都知道,物价是供求关系的综合反映,2017年,贵州认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求格局呈现积极变化,供求关系明显改善,在价格统计指标上也是有所反映。2017年,我省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9%,涨幅比去年回落0.5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今年物价涨幅在这几年当中属于比较低的一年。从月环比看,除了1月份波动相对较大(上涨0.7%)外,其余11个月涨跌波动均在正负0.5%以内;从月同比看,同比涨幅均在2%以内,除了1月份和7月份涨幅超过1%(上涨1.8%和1.1%)外,其余10个月涨幅均在1%以下。可以说,我省物价始终保持温和上涨态势。
  大家也知道,食品消费在居民当中也是比较稳定的,弹性也比较小,所以食品价格的下降主要还是供给增加的结果。今年我省食品类价格由2016年的上涨4.5%转为下降0.8%,总体上是猪肉、鲜菜和鸡蛋等食品供给情况较好。其中,猪肉价格由上涨17.2%转为下降7.0%,鲜菜价格由上涨7.0%转为下降2.3%,鸡、鸡蛋价格分别下降0.8%和2.8%。食品价格为2009年之后再次下降。
  另外,你的第二个问题中,还提到了医疗和教育类价格变动情况。
  从医疗类价格变动情况看,我省充分利用生态、资源、区位等优势,积极发展以大健康为目标的医养产业,医、养、健、管、游、食全产业链构建步伐加快。同时,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看病贵”的问题正在得到有效改善。2017年全省医疗保健价格平稳,涨幅为1.8%,低于全国平均涨幅4.2个百分点。其中,药品价格稳中有降,医疗服务价格小幅上涨,医疗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从教育类价格变动情况看,2017年全省教育价格上涨2.3%。在教育服务价格中,义务教育收费价格相对平稳,非义务教育收费价格涨幅相对较大。随着省内各部门各企业对高层次人才的迫切需求以及家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催生了省内教育培训机构产业的蓬勃发展。2017年,我省课外教育、学前教育收费价格继续上涨,分别上涨5.2%和2.4%,是拉动教育类价格上涨的主要动力。 
  关于农民工方面的问题在以前新闻发布会中较少涉及到。首先,我想对贵州省农民工调查情况进行一个简要的介绍。农民工监测调查是国家统计局贵州调查总队开展的一项重要民生调查工作,通过定期收集农民工相关信息,准确反映农民工数量、流向、结构、就业、收支、生活、社会保障及创业等情况,从宏观上把握农民工变化情况,为全省科学制定的农民工政策、加强和改善农民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017年,作为农民工传统输出省份,全省上下把就业作为头等大事,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尤其是针对农民工群体,采取了一系列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我省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经济发展了,生产增加了,就业增加就有了一个重要的基础。根据农民工监测调查资料推算:2017年全省农民工总量为1124.5万人,同比增加26.9万人,增长2.5%。农民工就业主要呈现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省内就业不断增长。2017年我省农民工在省内就业人数达到664.7万人,同比增加21.4万人,增长3.3%。随着我省脱贫攻坚步伐加快,产业园区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村村通”、“组组通”、“串户路”等基建投资加速为省内就近就地从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带动了交通运输、住宿餐饮等相关产业快速发展,使就地就近从业需求不断增加,带动本地农民工总量快速增长。
  二是从业结构不断优化。在大生态、大旅游、大数据三块长板的共同发力下,充分利用信息化、大数据手段及“互联网+”作为重要要素支撑,推动全省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2017年,我省从事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农民工分别占×0.3%、51.2%和48.5%。与上年相比,第一、第二产业从业人员占比分别减少0.2、1.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比增加1.9个百分点。
  三是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我省以“提升农民工在城镇生存发展能力”为目标,在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回乡创业、城镇落户等方面制定更加有针对性的措施,积极推进以教育为重点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农民工尽快融入城镇生活。2017年,接受就业培训的农民工比例比上年增长2.1个百分点。从受教育程度看,未上过学的农民工占2.2%,小学文化程度占21.1%,初中文化程度占58%,高中文化程度占11.1%,大专及以上占7.6%;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农民工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
  四是收入水平不断提升。2017年,我省农民工月平均工资为3389.3元,同比增加261.5元,增长8.36%。超过74.3%的外出农民工月均收入超过3000元。月均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占比11%,比上年增长2.3个百分点;月均收入在2000-3000元之间占比22.6%,月均收入在2000元以下占比3.1%,分别比上年减少5、1.4个百分点。农民工群体收入水平不断提升,为改善我省农村地区居民生活水平提供了有力的收入保障。
  2017年,贵州各级党委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人民为中心,为百姓谋福利,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全省居民增收动力增强,渠道不断拓宽,增收亮点频现,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一、经济社会运行良好保障居民增收
  2017年贵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力实施三大战略行动,全省经济运行继续保持稳中有进、转型加快、质量提升的良好态势,主要宏观指标保持稳定较快增长,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为居民增收提供了强大的动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稳定增加就业,物价温和上涨,教育、医疗、科技、文化等事业欣欣向荣,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法治建设大力推进,为居民增收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全年贵州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704元,同比增长10.5%,增速排全国第2位。其中,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9080元和8869元,分别增长8.7%和9.6%,增速分别排全国第4位和第2位。
  二、决战脱贫攻坚强力推动居民增收
  2017年,贵州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产业精准扶贫打通小康路,释放多重增收效应;以实施“美丽乡村”六项行动为抓手,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民本地务工增加;以“特惠贷”为龙头开展金融扶贫,把农民带上致富路;易地搬迁扶贫、教育精准扶贫、医疗救助扶贫等硬仗连战连捷,为农民增收不断夯实基础。通过脱贫攻坚“组合拳”,全年农民经营收入和工资收入快速增长,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3635.7元,增长13.2%;来自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人均经营净收入分别增长38%和21.2%;人均转移净收入中从政府和组织得到的产品和服务收入增长了33.9%。
  三、改革红利不断释放促进居民增收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优质农产品和专业合作社层出不穷,互联网、大数据与实体经济加快融合,农村电商发展遍地开花,交通等基础体系支撑更加便捷,农民增收致富路越走越宽,全年农村居民从事批零住餐的经营净收入增长9.5%,从事交通运输和物流的经营净收入增长35.5%。
       “放管服”改革向纵深推进,有效促进公平,激发市场活力,新的增收动能不断形成。全年城镇居民从事二、三产的经营净收入分别增长31.6%和7.1%,其中来自制造、建筑、批发零售等实体行业的收入均大幅增长。
        “三变”改革大力推广,盘活农村资源资产资金,除了增加农民本地务工机会促进工资性收入增长,还拉动农民人均财产净收入增长37.2%,其中红利收入增长56.6%,转让承包土地经营权租金净收入增长21.9%。
此外,运动员、法院、检察院、人民警察等特定群体工资津贴改革,最低工资标准上调等改革措施也有力地推动居民收入增长。
  四、民生善政稳步实施助推居民增收
  2017年,全省市场主体生产经营和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镇新增就业继续增长,农村本地务工人数增加,拉动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分别增长7.8%和13.2%;离退休金和养老金标准继续提高,城镇居民的退休养老金收入增长10.3%;社会保障政策覆盖面继续扩大,农民领取新型养老保险金增长11.1%,领取其他养老金增长21.2%;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平均标准分别增长10%和15%。
  五、着眼主要矛盾变化切实缩小收入差距
  2017年,贵州着力解决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努力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切实缩小收入差距。农民收入增速比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快0.9个百分点,其中,工资性收入、转移净收入和财产净收入增速都快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为3.28,比上年下降了0.03;省内各市(州),各县(市、区)的居民收入差距也在同步缩小;低收入群体收入加快增长,全省66个贫困县农民收入增速继续保持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态势。这些情况表明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贵州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前进。



贵州日报社记者:

  彭总,您好!我是贵州日报社记者,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请问,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近两年来,贵州在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彭龙:

  谢谢,你的提问很好,结合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实体经济两个方面。实体经济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实体经济,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贵州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实体经济发展,采取了系列措施。
  第一,做好“加法”,着力扩大有效供给。
  全省加强品牌建设,提高有效供给,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推动形成品种丰、品质优、品牌强的贵州特色产品生产供给体系。一是农业方面,走好特色路打好绿色牌。全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大力发展“三品一标”,提升农产品品质,增加市场优质农产品供应。截止2017年底,全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产地认定面积达3496.3万亩,占耕地面积的比重提高到51.2%;新增19个农产品获地理标志登记保护,总数提高到54个。二是工业方面,扎实推动产业延链和引进。全省以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启动实施“双千工程”,特别是“千企引进”,带来新企业,扩大工业产品有效供给,提高工业经济整体竞争力。2017年全省新建成投产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14个,对规模以上工业经济的贡献达到31.8%。新增企业大都属于高附加值、高产值的行业,民用无人机、风力发电机组等31种产品在我省实现零的突破,在统的主要工业产品种类提高到341种,占全国在统工业产品的比重达到56.5%,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贵州制造不仅有全球知名的茅台和老干妈,手机、钢绳、吉他等产品也远销海内外,拿手机来说,2017年贵州智能手机产量1855.66万部,产量位居全国前列。
  第二,做好“减法”,清费降税简政放权。
  一是把降低企业成本作为重中之重。全省启动输配电价改革,开展电力直接交易,市场化交易电量居全国第一。通过多措并举,打出降低实体经济成本的“组合拳”,2016-2017年,全省累计为实体经济企业降成本1300亿元以上。二是全面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建成全国第一个覆盖全省的省级电子政务网平台,打造统一的审批服务平台、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应急管理平台,实现“进一张网办全省事”,提高服务便捷性,促进社会效率大幅提升。三是扎实推动“放管服”改革。全省编制公布了行政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权力运行流程图,省直机关行政职权事项减少78.7%,行政许可事项减少到272项,非行政许可审批彻底终结,有效提高了行政审批效能。
  第三,做好“乘法”,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
  一方面,借助大数据发展先行优势,深化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比如:借助“工业云”平台,大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在工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售后服务等各环节的应用,培育新型制造模式,激发工业发展潜力。2017年,全省争取到1个智能制造专项和1个服务型制造示范项目,工业云平台注册企业突破8万家,接入工业设备和行业专家,为工业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指导和支撑。另一方面,着力扩大新兴产业投资,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全省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58.6%;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40.3%;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投资增长55.0%,增速均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
  第四,做好“除法”,有效化解过剩产能。
  全省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有关规定,认真落实煤炭、钢铁等行业化解过剩产能脱困发展实施方案,不再审批过剩产能项目,对不符合国家环保、能耗、质量、安全、技术等产业政策要求的,进行限期整改。2016年全省压减粗钢产能220万吨,关闭煤矿121处。在此基础上,2017年又关闭煤矿120处,淘汰落后产能1749万吨。通过主动压减过剩产能,持续淘汰落后产能,引导退出低效产能,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全省供给结构进一步优化,供给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



人民日报社贵州分社记者:

  张局长,您好,我是人民日报社贵州分社记者,我有两个问题想请问一下,一是,2017年全省经济增长10.2%,这个数据是比较亮眼的,这个增速继续高于全国、高于西部地区水平。这样的成绩是如何实现的?二是,从刚才的介绍看,全省2017年经济运行情况还是比较好的,请问您对2018年经济走势怎么看?谢谢。



张平:

  谢谢你的提问。在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的大背景下,2017年全省经济增长10.2%,自2011年以来,已连续7年位居全国前3位,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贵州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认为,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大力支持。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全票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十九大期间参加贵州省代表团讨论并作重要讲话,提出了“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的新时代贵州精神,为做好各项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近年来,中央出台了多项支持贵州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制定国发2号文件,批准设立贵安新区,贵阳、贵安、遵义综合保税区。2017年,在获批建设“三大试验区”的基础上,又新增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中央领导亲切关怀、中央政策持续发力,多重效应叠加释放,为贵州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其次,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精准调度、精准施策。省委、省政府注重精准、务求实效,增强主动性、把握主动权,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效果导向,精准调度、精准施策,制定出台系列战略决策部署,有力促进了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第三,得益于全省上下不懈努力、苦干实干。全省上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大力培育和弘扬新时代贵州精神,心朝一处想、劲朝一处使,凝聚起了不甘落后、奋发赶超的正能量,奠定了贵州发展的坚实基础,有力保障了全省经济社会赶超跨越发展。
  具体来说,围绕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狠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一是准确把握脱贫攻坚主要矛盾,着力打好“四场硬仗”,助力脱贫攻坚。打基础设施硬仗,启动农村“组组通”公路三年大决战,建成组组通公路2.5万公里。打易地扶贫搬迁硬仗,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251个,搬迁76.3万人。打产业扶贫硬仗,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5万个,覆盖200多万农村建档贫困人口。打“三保障”硬仗,完善农村贫困人口教育医疗住房保障,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四重医疗保障”全覆盖。二是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深入实施绿色农产品“泉涌”工程,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助推脱贫攻坚。成立蔬菜专班,家禽专班,专门负责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工作,加快“一县一业”发展,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大省,茶叶、辣椒、火龙果、刺梨、薏仁米等绿色农产品“泉涌”发展,种植规模居全国第1,农业有效供给明显增加,推动改变祖祖辈辈种玉米的传统,结束样样都有样样都不成规模的历史。
  (2)深入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实体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一是大力实施“双千工程”,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千企改造方面,对1620家企业、1700个项目实施技术改造,传统行业焕发新活力。煤电烟酒四大传统支柱行业保持较快增长。全省酒、电、烟三大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3.5%、13.0%和2.0%,增速分别比上年加快0.7、3.3和10.9个百分点;煤炭行业增加值负增长4.9%,降幅逐渐收窄。煤电烟酒四大行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56.3%。千企引进方面,“千企引进”企业数1060家。深化“放管服”改革,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提升。全省民间投资增长8.7%,增速高于全国2.7个百分点;引进省外实际到位资金8805.69亿元。市场主体249.56万户,增长13.4%;注册资本总额5.74万亿元,增长18.8%。二是建立能源工业运行新机制,打好煤炭、火电、水电“组合牌”。推动水火电置换,促进实现多方共赢,煤炭、电力等传统行业加快发展,能源工业的战略性、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巩固提升。启动输配电价改革,开展电力直接交易,市场化交易电量居全国第一,贵州成为全国用电价格最低的省份之一。三是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字经济快速增长。借助大数据发展先行优势,深化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大力实施融合升级工程,开展“大数据+产业深度融合行动计划”,推动了一批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借助“工业云”平台,为工业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指导和支撑,大数据引领性、应用性、支撑性项目快速发展。全省电信业务总量增长146.2%,增速高于全国水平69.8个百分点。四是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构建军民融合产业体系。立足贵州优势,加快构建以航空、航天、航发、电子信息为主导的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体系,实施军民融合产业项目,推进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装备制造业占工业经济的比重提高到10%以上,成为工业重点支柱产业之一。
  (3)我们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强力推进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深入实施大生态战略行动,把“绿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据测算,全省绿色“四型”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37%。同时,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在收获金山银山的同时,也守住了绿水青山,在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新征程中迈出了坚实步伐。
  (4)我们着力抓好要素保障,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全省加强经济运行调度,着力提高驾驭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确保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一是资金保障方面。全力争取国家支持,争取到中央各项转移支付2700多亿元,比上年增加200多亿元;争取国家发改委核准企业债券34支,总规模432.6亿元,支数创历史最高、规模居全国前列。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超过4000亿元。管好用好脱贫攻坚投资基金,加快扶贫产业子基金投放。2017年底,全省扶贫产业子基金累计通过投资评审项目949个,计划投资744.88亿元,已完成投资270.18亿元。二是加强煤电油运要素保障。强化供需衔接,保持要素供应稳定平衡,保持要素供应稳定平衡。建立能源工业运行新机制,推动水火电置换,出台抓好电煤保障供应政策措施,保障煤炭政策生产。加快铁路、高速铁路建设,提高交通运输调度能力水平,保证重点物资发送需求。认真落实国家确保油气供应的措施,调度油气供应,保障经济平稳增长。
  总的来说,2017年的圆满收官,是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汇聚各方资源,凝聚全省力量,通过苦干实干取得的,我们必须倍加珍惜。谢谢!
  2018年才刚刚开始,判断经济走势,需要进一步观察。总体上看,下阶段全省经济运行仍存在较多利好因素,稳中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
  首先,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台一系列举措,有利于我们推动高质量发展。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经济发展正由高速发展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贵州是发展最不平衡、不充分的省份之一,全国将推动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补齐区域发展的短板。全国补短板,贵州是机遇,一系列重大政策、重大规划、重大改革措施将陆续出台,贵州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近年来,国家对贵州的支持力度加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帮扶等机遇,这些机遇相互叠加,必将为全省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空间。特别随着交通等基础设施网络不断完善,贵州已成为西南近海大通道和重要陆路交通枢纽,为参与国内外产业分工创造了更加便利的条件。同时,全省三大试验区建设,为加快发展搭建了重大平台,贵州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具备良好基础。
       其次,在结构性变化的大背景下,有利于我省发挥比较优势,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贵州具备优美自然风光、优良植被生态、宜人气候环境、多彩民族文化。随着经济发展由高速转向高质量转变,在当前国内经济发展逐渐由投资驱动向消费带动转变,由工业带动向服务业带动转变的大背景下,更有利于我们发挥比较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发展新兴产业优势。比如:我们利用大数据先行优势,有利于促进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融合,拓展数字消费、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大力推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还有,近年来,我们举办了数博会、酒博会,有利于发展会展经济,还可以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全域旅游,以此为抓手,推动服务业经济快速发展。
  第三,推动2018年经济发展,我们还具备强大的精神动力。201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全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代表团重要讲话精神,干部群众倍受鼓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干事创业、奋发作为的干劲十足,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总之,我们要坚信,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新的一年全省经济可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哈思挺:

  感谢张局长、唐总队长、彭总。由于时间关系,现场提问就先到这里。刚才,记者朋友与三位发布人做了沟通和交流,如果大家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可以会后与省统计局取得联系。
  今天三位领导回答记者提问的有关内容,请省统计局整理核实后,尽快提供给省政府新闻办,我们将上传到公共邮箱,请记者朋友们下载使用。
  特别说明一下,有关数据刊播一定要准确、全面,要向省统计局核实或有权威来源方能采用。谢谢大家。
  请记者朋友们在报道好会议消息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新闻线索,做好后续延伸报道。相关报道,请省内新闻媒体和网站通过省政府新闻办统一开设的“贵州发布”专栏刊发、播出。同时,请中央和香港驻黔媒体记者结合各自的实际和特色,做好相关报道。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再次感谢三位发布人。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