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017首页>网上直播>

3月9日全国两会贵州代表团集中访谈活动:“三州”共话民族地区大踏步发展

发布时间:2018-03-12 14:33:43  |  来源:贵州省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宇

 

03-10 10:28 贵州省


哈思挺:

  新闻媒体的各位朋友:
  大家晚上好!
  欢迎大家前来出席由贵州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的2018年全国两会贵州代表团集中采访活动。今天是集中采访的第三场,我们很高兴邀请到全国人大代表、黔东南州州长罗强同志,全国人大代表、黔南州州长吴胜华同志,全国人大代表、黔西南州州长杨永英同志。
  欢迎各位!
  他们今天将围绕“三州”共话民族地区大踏步发展主题,与在座的媒体朋友做深入交流。首先,对各位代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到现场表示感谢!
  参加今晚集中采访的新闻媒体有人民日报、新华社、经济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新闻社、农民日报等中央媒体,香港商报、香港文汇大公报等香港媒体,贵州日报、贵州广播电视台、当代贵州杂志、多彩贵州网、当代先锋网等省主要媒体的记者朋友。
  欢迎大家!
  5年来,贵州综合实力显著提升,脱贫攻坚成效显著,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政治生态持续向好。贵州取得的成绩,被习近平总书记称为“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大踏步前进的一个缩影”。在塑造区域发展新格局方面,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强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改革发展的支持。
  近年来,随着党中央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出台,贵州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包括民族地区在内,实现了县县通高速,每个州都通了高铁,三个民族自治州实现了由全国交通末梢向重要区域性交通枢纽的历史性转变,城乡建设日新月异,发展环境显著改善,经济社会大踏步发展。今年春晚分会场之一落户贵州黎平县肇兴侗寨。在7分钟直播的时间里,贵州分会场的演出,创造了群众演员最多、非遗传承人参加最多、收视率最高的多个第一。贵州尤其是黔东南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和生态形象,土生土长的老百姓通过本色出演,让全国亿万观众看到了民族文化的多彩、坚定的文化自信。
  首先有请罗强代表结合民族文化给我们谈下黔东南的情况。


罗强:

  大家好!我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州长罗强。很高兴有机会和各位媒体朋友们见面,向大家介绍黔东南州有关工作情况。感谢大家长期以来给予黔东南的厚爱和支持。
  昨天上午,在贵州代表团团组开放日上,团里的雷艳代表已向媒体朋友介绍了今年央视春晚黔东南分会场的情况。今天我再向大家作一个补充介绍:
  因为这场分会场的晚会,是一场弘扬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的经典之作。去年11月,中宣部、中央电视台确定把黔东南州黎平肇兴侗寨作为全国四个分会场之一,央视春晚导演组和省委宣传部和州里商量演出计划时,我们准备充分我们州浓厚的民族文化和扎实的群众基础,利用当地的群众演员来参加这场演出。
  在我们州有句俗话:“苗侗人家的小孩,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现在在我们州里大概活跃着1900多个民间演绎团体,全州有民间演艺团体1900多家,可以说是一个全民歌舞团。在肇兴侗寨参加演出的3000名演员中,95%以上是群众演员,主要来自黔东南各个苗、侗村寨,年龄最大的60岁,最小的才4岁。大家都克服很多困难。因为要到春节了,春节前排练的日子,气候非常不好,天寒地冻,大家吃了不少苦头。但是,都坚持把这场晚会演下来了。
  这次春晚黔东南分会场取得了巨大成功,集中展示了黔东南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让世界听到了黔东南的天籁之音,记住了黔东南的纯朴笑容,看到了黔东南的神奇大美,分享了黔东南的和谐幸福。数据显示,在2018年央视春晚节目收视排行中,黔东南分会场3个节目全部进入收视率前5名,海内外观看黔东南分会场节目近11亿人。春节期间微信公众号总阅读量813万,百度搜索“央视春晚黔东南分会场”找到相关结果883万个,“黔东南”“侗寨”成为当晚网络热搜词,一度刷爆“朋友圈”。为了除夕晚上的这个演出,黔东南各族人民期盼了很久,很多老百姓做了精心准备——现场自发打出了“厉害了新时代,幸福了老百姓!”的横幅标语,表达了黔东南人民的幸福心声。
  在春晚的推动下,肇兴景区春节期间接待游客12万人次,同比增长85%。全州游客量也增长了35%,其中省外游客比例迅速提高到66%。借助今天的机会,我再给大家介绍一下大美的黔东南。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成立于1956年,国土面积3.0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77万,有苗、侗、汉等33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州总人口的81%,是全国苗族侗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区,也是人口数最多的民族自治州。
  全州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3项,有中国传统村落309个,数量居全国市州级第一,是世界乡土文化保护基金会授予的全球18个生态文化保护圈之一。另外,黔东南是“森林之州”, 全州森林覆盖率66.68%,有施秉云台山世界自然遗产地,有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国家级森林公园5个(雷公山国家森林公园、黎平国家森林公园、台江国家森林公园、舞阳湖国家森林公园、仰阿莎国家森林公园),省级森林公园5个(丹寨龙泉山森林公园、锦屏春蕾森林公园、贵州罗汉山森林公园、麻江仙人桥森林公园、天柱县将军坡森林公园),是长江、珠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民族文化和自然生态是黔东南州的两大宝贝,黔东南之旅也被世界旅游组织誉为“文化大餐、山水盛宴”。 这几年的发展取得了进步,当前的工作重点还是脱贫攻坚。
  昨天上午的团组开放日,省委书记孙志刚强调了“五步工作法”和“产业革命”。我们州里这项工作也落实在“春风行动”的实施计划中,就是要坚决把70万亩玉米调减下来,在落实省里“五大产业”的基础上,新增体现黔东南特点的五个产业,制定并推进“十大产业”三年行动计划。在脱贫攻坚工作部署方面,“五步工作法”是抓工作落实的好方法,我们一定按照志刚书记的要求,狠抓干部培训、狠抓关键少数、狠抓追责问责,不断增强推进改革发展的能力。
  在旅游发展方面,我们按照“五化”要求推进各项工作,具体来说就是按照国际化、全域化、特色化、标准化、民生化这五条做好旅游产业的提升行动。
  民族文化在黔东南旅游中也处于灵魂的位置,怎么促进民族文化和旅游的高度融合,我们有三个坚持:一是要把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作为旅游发展的第一前提,二是要把民族文化的挖掘应用作为旅游发展的第一灵魂,三是要把民族文化共享惠民作为旅游发展的第一追求。
  潮平岸阔风正劲,扬帆远航正逢时。我们将借势央视春晚分会场的影响力,抓住加快旅游发展的大好时机,全力打造品质更优、颜值更高、气质更佳的黔东南旅游升级版,让“大美黔东南”品牌风行天下。
  最后,借用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评价黔东南的一句话来结束我的发言:“黔东南是用美丽回答一切的地方!”欢迎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畅游黔东南的苗乡侗寨、苗山侗水,尽情享受文化大餐、山水盛宴。谢谢大家!

哈思挺:

  罗强代表的精彩发言,让我们再次见识了黔东南民族文化的神奇、重新认识了这片旅游的圣地。
  近年来,随着高铁的开通和平塘500米口径天文望远镜的建成使用,极大地推动了黔南州的旅游发展和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下面有请吴胜华代表简要介绍下情况。


吴胜华:

  各位领导、嘉宾,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晚上好!
  首先,我代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420万各族群众,向各位领导、嘉宾和媒体朋友,以及社会各界人士长期以来对我州发展的关心支持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基本情况,并就大家关心的“中国天眼”重大科技项目助力黔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初步情况和高铁经济带对黔南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带动给各位媒体记者进行通报。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中南部,成立于1956年,是全国30个民族自治州之一,总面积2.62万平方公里,下辖12个县(市),有布依族、苗族、水族等37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58%。要记住黔南,简单来说主要有“四张名片”:第一张名片:世界最大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被称为国之重器的中国天眼,就坐落在我们州的平塘县;第二张名片:具有2200年种茶史、1000多年贡茶史、100多年品牌史,曾获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中国十大名茶,毛主席亲自命名的都匀毛尖茶,就产自我州;第三张名片:是贵州第一个、中国第六个世界自然遗产地,被誉为“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的中国南方喀斯特的核心区,就在我州的荔波县;第四张名片:黔南还是一个红色圣地。中国共产党在贵州成立的第一个党支部蛮瓦支部就建在我州的罗甸县,中共一大代表,也是唯一的少数民族(水族)代表邓恩铭是我州荔波县人,红色特工冷少农是我州瓮安县人,红军长征六过黔南,召开了彪炳史册的猴场会议。
  大家都知道世界最大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项目落户在我们贵州黔南,并于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刘延东副总理亲临现场宣布中国天眼正式落成启用。党的十九大报告把中国天眼和墨子、蛟龙等并提,让我们倍感自豪、深受鼓舞。可以说,中国天眼的落成启用,并助力我州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脱贫攻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们民族地区、贫困地区特殊关心关怀的结果,保障好、服务好中国天眼的正常运行,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为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高水平管理和运行好这一重大科学基础设施,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出大成果”的指示要求,我州主动配合国家天文台,迅速行动,出台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一是利用自治州立法权,颁布实施了《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电磁波宁静区环境保护条例》,为中国天眼建设运营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保障。二是实施了电磁波宁静核心区半径5公里8097名群众的搬迁安置和产业帮扶工作,配套建设了大量的交通、电力、水利、通讯等基础设施;三是成立了中国天眼项目配套落实工作委员会和州天文局,专班负责天眼的项目建设、运行协调、工作服务、运行环境保护、防灾减灾等保障工作,有效保障了中国天眼的平稳运行。调试运行一年多来,“中国天眼”已经探测到11颗脉冲星,填补了我国空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天文学是孕育重大原创发现的前沿科学,也是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战略制高点。中国天眼作为国之重器,不仅是世界领先的科技创新重大成就,也为贵州特别是黔南在科技创新、天文旅游等新兴产业发展等方面带来了难得机遇:
  一是提高了贵州、黔南的知名度。中国天眼落户黔南,其强大的吸引力和震撼力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从开工建设起,国内外主流媒体就竞相报道,极大地提高了贵州、黔南知名度。现在,只要提及中国天眼,就会想到贵州,想到黔南。中国天眼已成为贵州的一张靓丽的世界级名片。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多种场合多次赞誉中国天眼,使得更多人从关注中国天眼,进而关注贵州、黔南经济社会发展,我们正借助中国天眼品牌享誉全国、走向世界。
  二是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以中国天眼项目运行提供各种保障服务为契机,规划建设和建成了一批重大基础设施。比如建成了贵阳到百色高速公路罗甸段,今年将启动惠水(断杉)经平塘(航龙)至荔波(小七孔)高速公路建设,将我州“中国天眼”和荔波世界自然遗产地两张名片连成一线;“十三五”期间,还将计划启动建设兴义到永州铁路、贵阳到南宁高铁、罗甸机场,开通红水河航运等重大项目,将实现该区域与华南、西南和华中等中心城市快速连接,必将有力带动该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三是助推了科技交流合作。中国天眼落地黔南后,推动了地方科学研究和天文科学知识的普及。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与贵州大学、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合作开展包括通信、电子信息、大数据等在内的多领域、深层次合作研究,培养与输送科技人才,促进了贵州省及黔南州的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业的大发展,为我州成为世界知名天文科普示范基地打下了坚实基础。举办FAST天文高峰论坛,也将成为我省又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对外合作交流的平台。
  四是带动了旅游“井喷”发展。依托中国天眼巨大的国际、国内影响力,我州平塘的“三天”奇观,罗甸的红水河、大贵州滩,惠水燕子洞、好花红等优秀旅游资源得到有序开发。围绕打造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我州超前谋划,在中国天眼周围区域的“三县六镇”(平塘县克度镇、塘边镇、通州镇,罗甸县边阳镇、沫阳镇和惠水县羡塘镇),规划建设“世界第一、中国唯一”的天文小镇,打造一流的天文科学研究中心、学术交流高地、科学普及基地、体验式旅游目的地。同时,我州强化旅游资源整合,在全州形成了以平塘科普旅游、荔波自然景观游、三都民族文化游、环贵阳田园休闲度假游为核心的精品旅游带。近年来,我州按照省委、省政府“建设全域旅游示范省和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的要求,提升旅游配套服务体系硬件建设水平和软件服务能力,旅游服务能力和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通过举办以“聚焦大射电、联通天地人”为主题的贵州省第十二届旅发大会,我州优质旅游资源进一步得到外界认可,全州旅游业呈现持续“井喷”势态。2017年,我州旅游总收入实现862亿元,增长43%。其中,平塘县增长59.8%,荔波县增长50.6%。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以实施“旅游九大工程”(系统建立宣传和营销机制工程、改造提升一批重点旅游景区景点工程、谋划打造一批精品旅游线路工程、完善配套旅游基础设施工程、按“旅游+”的理念培育旅游配套产业工程、优化城乡旅游综合功能工程、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工程、推动实施旅游精准扶贫工程、推动旅游体制机制创新改革工程)为抓手,用好“政策设计、工作部署、干部培训、监督检查、追责问责”五步工作法,把各项工作落细落小落实,推动旅游提质升级,全力打造全域旅游综合目的地。
  黔南有贵广、沪昆两条高铁穿境而过。是贵广高铁在贵州省境内里程最长、站点最多的地区,作为贵州高铁经济带重要发展区,贵广高铁经济带对助推黔南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辐射带动作用。
下面我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黔南的区位优势和高铁带来黔南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是西南地区出海咽喉和贵州南大门。贵广、沪昆、渝贵高铁,黔桂、湘黔、株六铁路,兰海、厦蓉高速和320、210国道穿境而过,在西南地区具有“东经湘赣通沪浙,南下两广接港澳,西过云南连东盟,北上川渝进西北”的不可复制的独特区位优势。
  高铁助推黔南经济发展,成效初步显现,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融入珠三角,实现区域合作密切。继广东佛山、广西柳州之后,2017年我们黔南州成功举办了第三届粤桂黔高铁经济带联席会议,通过这些大平台进一步推动区域合作,强化招商引资。截至目前,粤桂黔高铁经济带沿线城市与黔南合作项目409个,投资总额达479.01亿元,到位资金280.94亿元。广东海大、广东温氏集团和广西忻城可莘旅游投资有限公司等一批地方龙头企业与黔南正式达成合作协议。当前,我们与广西河池市正在探索共建连片特困地区同步小康合作示范区。
  二是共建飞地经济,实现互惠互利多赢。黔南围绕高铁经济带建设,积极参与编制贵广高铁经济发展规划,大力推进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贵州园建设;充分利用广州市对口帮扶黔南的机遇,推动黔南·广州产业园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入园注册企业达10多家;积极推动广东(贵州)产业园落户我州都匀经济开发区。截止目前,建成类产业项目40个(包括大健康医药、汽车零部件铸造、机械制造、轻工、建材、文体旅等),总投资59.58亿元;在建类产业项目28个(包含绿色智造产业园暨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浩森玻璃制品生产基地等),总投资276.46亿元。独山经济开发区借助优越的区位优势大力推进合作开放,2017年荣获国家工信部产业转移示范基地。我们还依托各类园区,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围绕大都匀区位优势,大力推进都匀-独山一体化发展,重点推动装备制造业发展,以瓮安、福泉工业园区为载体,依托两地丰富的磷、煤、铝矿资源优势,着力打造千亿级产业园区。
  随着贵广、南广高铁的开通,粤桂黔三省区交流合作日益紧密,互利合作不断深化,为促进西南地区与泛珠三角地区合作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黔南与高铁沿线城市共同致力打造的高铁经济带,既是西南地区承接珠三角辐射带动、加快融入泛珠三角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珠三角地区拓展发展腹地、加快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客观需求。
  三是区域互推客源,实现旅游业共享。高铁使得距离感空间感弱化,时空距离大大缩短,对沿线旅游产业发展的促进是最直接的,原来不成线的旅游点得以连通,不同城市之间旅游资源的集聚效应得到凸显。依托黔南旅游资源禀赋,围绕高铁人流做文章,整合区域城市丰富的旅游资源,我们发起共同成立了珠三角旅游联盟,主动融入珠三角,多次带队到广东推介旅游,让广东人民了解黔南、向往黔南,爱上黔南,用一句广州游客的话说就是“在广州炎热中午出发,下午就可到黔南喝着下午茶,享受天然空调。”高铁开通后,前来黔南旅游的游客每年都在增长,黔南的旅游品牌“越擦越亮”。 2017年,到黔南旅游的广东省游客达1187.2万人次,同比增长68.5%。同时,我们围绕新建成的黔渝高铁通车等策划开展了高铁旅游市场精准营销,并实行季节价、阶梯价、区域价等优惠政策,吸引省内外游客到黔南观光旅游,共推黔南旅游品牌。
  四是围绕“一带一路”,建设物流大通道。我们依托贵广、南广等高铁大通道,将高铁经济进一步延伸,携手国内国际合作,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共同发展国内国际大物流、大商贸。与广东省珠海市、四川省遂宁市和巴基斯坦瓜达尔市签定了《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川贵广—南亚国际物流大通道战略合作协议》和《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川贵广—南亚国际物流大通道战略合作备忘录》。建成了贵州(昌明)国际陆港一期工程,龙里快递物流园成为贵州省快递物流集散中心,省内90%的快递物流包裹都是通过该园分拣发运。双龙商贸物流城一期贵州双龙农副产品集散中心已建设完成,并投入运营,目前有经营户410多户。我们还依托磷化工等资源和产业优势,整合铁路、瓮福磷矿等大型国有企业货运场站资源,建设了福泉国际陆港、大力推进公铁联运、海铁联运等多式联运发展。
  总之,我们将借力“高铁时代”东风,搭乘“经济高铁”快车,在决战脱贫攻坚、同步小康的新征程上,谱写新时代黔南更加辉煌的篇章!
  在此,诚挚的邀请大家到“多彩贵州公园省”、“生态之州、幸福黔南”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投资兴业。观中国天眼、品都匀毛尖! 谢谢大家!

哈思挺:

  感谢吴胜华代表,我们从您的介绍中,已经感受到了一个充满活力和希望的黔南。
  贵州省委、省政府将全域山地旅游作为全省旅游发展的重大战略,黔西南州在山地旅游发展上创新载体,紧紧围绕国际山地旅游目的地,全力打造山地旅游地标,连续三届成功举办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已成为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永久举办地。下面有请杨永英代表,为我们介绍一下黔西南州山地旅游地标打造情况。


杨永英:

  谢谢主持人。媒体朋友们,大家晚上好!非常感谢省委宣传部给我们提供这个平台,使我们有机会能够与媒体朋友一起探讨交流山地旅游发展。我是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州长杨永英,借这个机会,也向媒体朋友表示感谢:感谢你们长期以来对民族地区、贫困地区的关心、关注和帮助,这么多年来,通过你们的镜头,通过你们的笔头,把我们黔西南的好故事、好声音传播全国,推向世界。借这个机会,我也介绍一下黔西南州的基本情况。
  黔东南、黔南、黔西南三个自治州是珠江、长江上游的生态屏障,也是我们贵州省的一颗“绿色腰带”,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是在西南面。168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承载着35个民族,350万人,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也是贵州、云南、广西三省接合部,这个地方一是山多、山奇,开门见山,出门遇山,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96%,比素有“山地王国”的瑞士高出11个百分点,是当之无愧的“山地王国”,万峰林,磅礴数千里,徐霞客称为“西南奇胜”:天下山峰何其多,唯有此处峰成林。仙鹤坪,山奇林茂,美如仙境,入选国家森林公园;龙头大山,绵延百里,神奇壮美,入列贵州十大名山。
  黔西南水长、水秀。南、北盘江从我州兴义市三江口、普安县龙吟镇入境,干流在州内长591公里,将全州9县(市、区)环抱,在册亨县双江镇汇合为红水河,加上南、北盘江梯级电站建设在州境内形成的万峰湖、光照湖等5个湖泊,形成罕见的“千里碧水环九县”“一条玉带连五湖”独特景观,构成了“水的天堂”。
  黔西南景美。北纬25度和东经105度在这里交汇,形成了自然风光与人文风情交融的“喀斯特世界”。峰林、瀑布、峡谷、天坑、溶洞、溪流等奇特壮美的自然景观星罗棋布。双乳峰,堪称“天下奇峰、大地圣母”;放马坪,有诗的意境、画的绚烂,被称为“高原塞外”;马岭河峡谷,被称为“地球上最美丽的伤疤”。
  黔西南民族风情非常浓郁。这里深藏着众多民族歌舞、民族绝技、民族节日、民族风情等800余项多姿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布依族《八音坐唱》,有“声音活化石”和“天籁之音”的美誉;彝族舞蹈《阿妹戚托》,被称为与爱尔兰“大河之舞”相毗美的“东方踢踏舞”;布依族查白歌节,被称为“爱情朝圣”,数百年来经久不衰……
  黔西南空气好。我们处在北纬25度,州府所在地兴义是1100-1300米的海拔,低纬度、中海拔造就了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这里冬不冷、夏不热,冬天1月份最冷的时候,平均温度是7.8摄氏度;夏天最热的7月份,23摄氏度,8月份25摄氏度。昨天孙志刚书记说“贵州没有雾霾”,黔西南的空气优良率100%,在贵州省只有黔西南的空气优良率是100%,水合格率100%。在马铃河区域,负氧离子是每平方米18000-32000,这个地方的气候非常适合人居。今年春节,所有的酒店全部爆满,春节前油菜花开。走进黔西南,就走进山、亲近水、步入大自然,就能体验山地旅游,是最适宜山地旅游和户外运动的地方。
  关于交通,这里的交通是贵州西南的交通枢纽,也是贵州、云南、桂林三省区的交通枢纽,去年旅客吞吐量实现82万,跑道2800米,四个廊桥、14个停机坪,2018年力争突破1000万人的旅客吞吐量。黔西南是现在三个自治州当中没有通高铁的地方,国家很支持,也规划了三条高速铁路:一条是沪昆高铁到盘州经兴义,今年开始启动;一条是贵阳到兴义的旅游高铁,争取今年开工建设;一条是兴义经过黔南到江西永州的高铁,都纳入了国家规划。刚刚有媒体朋友问我带来什么问题?我说交通仍然是我们民族地区发展的短板,还希望得到国家的倾斜和支持,特别是高铁带来一个地方旅游经济的发展,正是黔西南的短板。
  党的十八大以来,黔西南州充分发挥山地旅游资源优势,按照全省全域山地旅游发展定位,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五步工作法”:从350万干部群众培训起,从理念上、服务上都要与国际接轨。每一项工作之所以成功,举办三届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就是要各级各部门的干部负责、落实;针对抓不好的追责、问责。
  这几年,我们着力实施山地旅游战略行动,全力打造全域山地旅游地标,扎实推进“产业革命”。五年来,建成了万峰林、万峰湖、三岔河、马岭河峡谷等一批以“游山玩水”为主题的山水旅游景区;建成了兴义纳灰、义龙楼纳、贞丰纳孔、兴仁鲤鱼等一批“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乡村旅游景区;建成了安龙招堤、晴隆二十四道拐等一批“记录时代风云、留下历史印迹、传承历史文化”的人文旅游景区。全州建成4A级景区6个,3A级景区13个,基本形成了山水游、乡村游、人文游的全域山地旅游体系;连续三届成功举办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成为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的永久举办地,列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接待旅客人数、旅游总收入年均保持45%以上的增长速度,实现了持续“井喷”,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大踏步前进。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067.6亿元,同比增长12.5%,增速全省第一;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7758元、8596元,较上年增长9.2%、10.5%,城镇化率达43%,与全国、全省的差距在加速缩小。

哈思挺:

  杨永英代表围绕山地旅游目的地建设,为我们介绍了黔西南在全域旅游中的创新做法,为贵州旅游井喷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谢谢。
  现在欢迎媒体朋友们自由提问。请大家提问的时候先通报所在媒体的名称。


当代先锋网记者:

  旅游是富民产业、带动性强的产业,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提出,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请问杨永英州长,黔西南州在旅游助推乡村振兴上有哪些好的做法?

杨永英:

  昨天,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就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明确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我州将全域山地旅游发展与推进乡村振兴结合起来,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
  一是全域推进农旅一体化发展。这几年,我们在农业产业的发展上,结合全域山地旅游做起,所推进的乡村振兴以产业为核心、以文化为灵魂、以旅游为主线,按3A级景区标准推进乡村建设。这几年,我们建成了兴仁薏品田园小镇、普安茶源小镇。普安以茶产业为主,以茶文化为魂,建成了以区域旅游、农业为一体的综合体。在山上可以自己体验采茶、做茶,在山间有100多公里的自行车道,山脚下有温泉,把整个区域茶叶、农业发展起来了。旅游发展起来了,老百姓有收入了,每一个地方就按景区、景点,从产业和公共服务等方面配套做起来。
  二是全域推进乡村景区化建设。我们坚持乡村旅游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充分发掘每一个村的自然风光、乡村文化、民俗风情、特色产业等旅游资源,按照“一村一特、一村一景”及乡村旅游景区景点标准。这几年,全州128个乡村全部按照景区景点打造。这些地方既可以游山玩水,有景区景点,也可以在这里品位美味佳肴,包括羊肉粉、贞丰糯米饭、“普安红”。“普安红”你们都可以拿去品尝,就能知道它的美味。“一村一特”我推荐普安茶。因为世界的茶来自于中国,中国的茶来自于贵州,贵州的茶来自于黔西南的晴、普。为什么呢?都说茶叶来自云南,他们有3000多年的古茶树,但现在贵州还有2万多年的古茶树。按照“一村一特、一村一景”打造,现在我们把乡村老百姓的民房改成客栈、改成农家乐,现在的农家旅馆已经有510家、农家乐891家,乡村旅游从业人员5万多人,拓宽了产业发展的路子,从根本上解决老百姓的增收问题。
  三是全域推进乡村绿色化改造。今天学习时,大家都在说乡村绿色化改造,山要美起来。所以这几年我们实施了几大工程:我们实施了青山工程,实施100万亩绿化造林、200平方公里石漠化治理和30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工程,让山真正青起来、绿起来、碧起来。另外,实施碧水工程,全面启动乡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建成乡镇污水处理厂20座,乡镇污水处理率达80%,乡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主要河流水质达标率保持100%,让水真正的清起来。实施蓝天工程,在努力整治农村秸秆、垃圾焚烧污染的问题,整治工业和城镇污染“上山下乡”的问题,严禁工业和城镇污染向农业农村转移,让天蓝起来。现在到黔西南,除了下雨都是蓝天白云。同时我们也实施净土工程,让大家舌尖上吃到的都是安全的是食品。全面整治农业面源污染,对千亩大坝实施土壤改良修复、农药残留治理、地膜污染防治、秸秆综合利用、畜禽粪便治理、重金属污染修复等六项工程,真正让地净起来。实施清洁工程,开展农村环境卫生全域整治,全面实施“五清六改”工程(即:清垃圾、清粪堆、清路障、清草垛、清院落,改水、改路、改电、改灶、改厕、改圈),全面整治垃圾乱堆乱倒、污水直排乱排,让乡村真正的美起来。通过乡村绿色化改造,让许多过去破旧的民房改成了乡村旅馆,让堆满草垛柴禾的院落变成了农家乐,让许多过去不起眼的山丘田野、河谷溪流变成了景区景点,拓展了乡村旅游。2017年,全州实现乡村旅游总收入31亿元,接待游客360多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54%和57%。
  此外,我州全域山地旅游的蓬勃发展,有效地增加了就业岗位,扩大了旅游惠及乡村的受益面,2017年全州旅游产业覆盖农户40.8万户,为农户创收15.9亿元,其中,带动2.8万贫困人口脱贫,有效地增强了旅游扶贫的实际效果,带动了一批乡村、一批农户改变了贫穷落后的面貌。介绍完毕,谢谢!


贵州电视台记者:

  刚才罗强州长提到用“五化”措施打造黔东南州旅游升级版,其中有民生化的问题。我们都很关心,因为旅游是富民产业,我想请罗代表说一下,你们对旅游和脱贫攻坚联系起来是怎么做的?谢谢。

罗强:

  首先感谢这位记者对黔东南州脱贫攻坚工作的关心。刚才我给大家介绍了今后州里面抓旅游的发展是“五化”建设同步,其中一化是建设与民生的衔接。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的产业,就业带动力强,是实实在在的富民产业。在旅游民生化方面,我们主要从四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
  一是通过景区建设带动农村基础设施完善。我们的很多景区景点是和传统村寨连为一体的,我们州里的很多景区、景点和传统村落、民族村寨融合在一起,比如西江、肇兴等在国内都比较知名的少数民族村寨。通过景区打造,我们把路、电、通讯这些基础设施完善,进一步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脱贫攻坚的满意度。
  二是让老百姓多路径参与产业发展,实现脱贫增收。老百姓可以办农家乐、民俗客栈,可以搞民族歌舞表演、民族手工艺制作体验和销售、民俗节庆共享等渠道参与到旅游中来,比如每年雷山的苗年、侗族的萨满节都吸引了很多游客来体验、来参加。
  在民族手工艺制作体验方面,我想向大家介绍来自我们代表团的苗族女代表韦祖英。这位女代表从小在苗寨里面掌握了精湛的刺绣工艺。但当时,黔东南民俗文化不受重视,旅游文化也没有发展起来,韦祖英代表2002年离开家乡去打工。后来,她听说家乡旅游发展起来了,很多外地游客非常喜欢苗、侗人家的刺绣产品。2010年,她离开广东回到家乡,办了一个绣花厂,成立了一个有200多名苗族妇女参加的合作社。现在,苗族的刺绣已经成了韦代表他们从江县马安村的支柱产业。在她的带动下,去年仅仅销售刺绣产品就实现人均纯收入2.4万元。
  三是在旅游过程中非常注重农旅互动。凯里市附近的云谷田园,那里既可以进行一些生态农产品的采摘体验,又可以吃饭,还可以游玩。最近我们在云谷田园旁边搞了百香果园,大家在贵阳喝到的很多百香果产品都产自这个农业园区。
  四是通过“三变”改革稳定群众收益。通过把自己的资源,或者通过特惠贷资金入股企业,共享旅游红利。目前州里做得比较好的是西江苗寨,西江苗寨在很多年以前也是一个交通不便、老百姓生活很苦的地方,人均收入不到2000元。2008年,省里面的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西江苗寨开了以后,转眼10年间,西江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西江苗寨已经海内外都大名鼎鼎。去年,整个西江苗寨接待游客达75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4亿。在整个西江苗寨的打造过程中,我们特别注重和扶贫机制的衔接。在成立西江景区公司时,县里面专门动员全县6500户贫困户,入股3个亿的特惠贷资金。在西江景区公司,现在已经能够实现户均每年稳定分红3500元。现在的西江苗寨,几乎所有村民都已经捧上了旅游的“金饭碗”。
  从去年我们州的情况来看,全年共接待游客735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78亿元。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带动1.5万个农村劳动力就业,助推近6万贫困人口增收。
  我的回答就是这些。


当代贵州记者:

  我是黔南人,刚刚听到黔西南、黔东南两位州长提到发展乡村振兴时都提到了旅游,提到黔东南让人想到的是民族资源非常丰厚,提到黔西南想到的是山地旅游做得非常好,提到黔南的时候,您刚刚提到四张名片,中国天眼也非常出名。我想问的是在乡村振兴发展之后,接下来有什么样的考虑和安排?谢谢。

吴胜华:

  乡村振兴是十九大提出的七大战略之一,上升到国家战略,这是党中央给全国农村老百姓的最大福利。我们国家从传统的农业到商品经济、到新农村建设、一直到现在的乡村振兴,这个发展历程也和十九大提出的进入新时代一脉相承。它是一个农村、农业三农工作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从物质到精神的过程,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乡村振兴战略,3月8日总书记参加山东代表团讨论,专门提出了“五个振兴”的要求,一是产业振兴、乡村振兴。黔南交通区位在西南地区是不可复制的,再加上三个州都是九山半水半分田,以山地为主,耕地比较破碎。但我们有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生态,再加上我们是西南地区离两广最近的交通要道,打造生态品牌、绿色品牌、特色农业、优质农产品提供给发达地区、国家,为老百姓创造更多的收入,这是作为政府首先考虑的。
  产业振兴,我们是这么打算的。2018年将继续深化农业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今年要彻底改变传统的种玉米习惯,把旱地的基本农田力争全部种植高效经济作物。贵州脱贫攻坚这么多年,吃饭问题解决以后,要解决的是老百姓的收入问题。我们要大力发展茶叶、蔬果、畜牧等优质产业,确保种植业比重达到65%以上。十九大过后,全省上下贯彻十九大精神,乡村振兴首先是产业振兴。总书记非常关注,要求我们把都匀毛尖品牌打出去,这是总书记提出的要求。蔬菜种植面积计划100万亩,标准化刺梨基地50万亩,出栏生猪450万,规范化中药材基地30万亩。如果没产业振兴就无从谈起乡村振兴,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做了这个安排。
  技术振兴,首要是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壮大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州以上的龙头企业20家,新增100个家庭农场和20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推动50个合作社转为公司。这也是按照全省的部署,结合黔南的实际进行这样的安排。
  文化振兴,充分发挥新时代农民讲习所作用,宣传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贵州代表团的讲话指示要求,我们扬文明新风,实现乡村“风景美、风尚美”双提升,创建文明村寨50%以上。文化振兴这块,在农村做几样工作:一是彻底解决农村滥办酒席的问题。二是解决互相攀比修高楼的问题。三是把农村赌博的陋习彻底解决,同时利用讲习所、道德讲堂传输一些优秀的传统中国文化,提高农民的风尚,改变他们的生活习惯。
  生态振兴方面。黔南州生态非常好,环境也非常好,森林覆盖率63%,其中天然林占60%以上。州内大小河流220多条,空气优良天气比例99.8%以上。所以,生态是“三州”也是贵州最大的优势,贵州的生态保护好了是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因为我们是“两江”上游。“两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贵州的生态作为“两江”的上游生态屏障,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保护好,为了贵州的发展、为了老百姓的发展,为了农业、旅游产业的发展,要把生态绿色经济这块坚持下去。
  以“四在农家·美丽乡村”行动为抓手,计划实施了4000个以上的自然村寨环境政治工程,重点抓好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深入推进改圈、改厕、改厨工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坚强战略堡垒作用,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开展全州所有村民村党组书记的选优配强,加强村民自治能力,把支部建到自然村寨上,建到农村的产业链条上去,加强基层、基础建设。
  乡村振兴就是按照总书记的要求,按照这五个振兴安排部署。我们计划:一是每个县市抓一个特点,各个县根据自己发展的基础,寻找条件比较好的、有特色的自然村寨和特色小镇,加大乡村振兴的力度,抓试点、总结经验,然后全面推广。州级主要是针对天眼“三县六镇”的规划,整体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点。我们正在积极争取省里的支持,作为省里的项目进行推进。规划过后,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五步工作法”,顶层设计首先是规划政策、措施。二是安排部署。三是培训。省里对州县培训,我们对基层培训。四是督促检查,抓住关键少数,把责任压紧压实,每个干部、每个领导都有责任、压力。五是追责问究,问个结果。
  旅游这块,三州都是互相联动的整体。三州的发展各有特色,黔东南州的民俗文化,黔西南州的山地特色旅游,我们州分三条线:一是天文科普旅游,去年平塘县的科普旅游1000多万人次,一下子增长到这么多,没想到,所以我们很多工作要跟上。比如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提升,来势很猛,发展势头非常好。二是荔波漳江风景名胜区也是我们的名片,荔波被誉为“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荔波的质量和规模比去年的旅发大会有质的飞跃。三是黔南有特定的区位优势,6个县市包围贵阳,围绕融入贵阳来开展。谢谢。


香港商报记者:

  有两个问题想请教罗强州长和杨永英州长。我想请问罗强州长,贵广高铁、厦蓉高速的开通,让黔东南成为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的桥头堡,针对贵州省提出的大产业招商、东西协作、联动发展,黔东南有怎样的计划?杨州长,根据您刚才的介绍,黔西南州已成功举办三届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这个大会对黔西南州山地旅游发展具有什么推动作用?谢谢。

罗强:

  贵广高铁、贵广高速公路通车以后,黔东南就站在了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桥头堡地位。在这方面,州里专门做了研究,主要的想法是立足于我们州的自然资源禀赋。
  具体来说,我们是生态大州,森林覆盖率比较高,林下的土壤都是清洁土壤。现在我们州里有三个县列入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优质的农产品可以多生产。按照孙志刚书记说的,在“春风行动”里把“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发展好,黔东南还把蓝莓、花卉、香穗鸭、香猪等列为五大发展产业。随着我们州优质农产品大量的发展出来,我们的方向瞄准了粤港澳大湾区,我们要为他们提供更有机、更富有营养、没有受到污染的农副产品。
  另外,我们州是一个非常适宜于吸氧的地方,负氧离子含量达到每立方厘米6700——22000个。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关于“清新空气”的定位——负氧离子浓度每立方厘米1000—1500个,你想想我们是它的多少倍?这样一个清新、甘甜的空气,就会吸引更多的人到我们州里来进行山地旅游,进行康养。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我们已经在黎平、从江、榕江三县交界的地方建立一个省级侗乡大健康示范区,希望到时候能够更好地为粤港澳地区人士进行康养旅游服务。
  第三,旅游。我们通过“五化”建设,按照国际化、全域化打造,309个传统村落是目前所有市州里面拥有数最高的。我们是“歌舞之州”,还有非遗,其中侗族大歌是人类级的非遗产品。台江的反排木鼓舞,丹寨的锦鸡舞,这些非遗文化产品为我们州搞好旅游起到助推的作用。刚才说到乡村振兴,还有一些历史文化名村的振兴,我们现在也在做这方面的工作。镇远作为文化历史名城,正在申报5A级景区;剑河温泉景区,春节每天游客达到5万人,一票难求;黄平旧州古镇、下司古镇、丹寨万达小镇都将会成为海内外大家最佳的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
  通过这几方面,我们一定要把桥头堡的位置充分利用好、发挥好,为黔东南州、为贵州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好我们应有的贡献。

杨永英:

  我们几个州长都在介绍贵州南部绿色腰带的美。实际上,三个自治州都是按照省里面全域山地旅游的定位来发展,各个地方都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贵州到处都是景,抬头都是张家界,低头都是九寨沟,又没有雾霾,去贵州养身、养心很好。刚刚这位记者朋友,提出黔西南举办了三届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这几年取得哪些成效?有哪些带动效应?借这个机会跟大家一起分享黔西南这几年通过承办国际性峰会给地方发展带来的变化。
  山地旅游的概念,是200多年前法国人提出来的。他们最先是依附阿尔卑斯山山脉,开展攀登、探险为主的传统山地旅游。随着现代山地旅游的发展,山地旅游的内涵逐渐丰富,地理学上通常把起伏比较大、坡度陡峻、沟谷幽深、海拔500米以上的高地称之为山地。把以山地自然环境为载体,开展山地旅游。与山地自然有关的观光、文化、运动、休闲、攀登、探险、露营这些现代旅游活动称之为山地旅游。因为山地旅游能较好地体验悠闲和度假、教育与运动的结合,深受大家的欢迎。特别是有体验性的旅游,深受国内外游客的喜爱。
  2013年开始,黔西南州充分发挥最适宜开展山地旅游和户外运动的地理、气候等资源优势,以办“会”为平台,助推山地旅游发展。连续五年举办“中国美丽乡村·万峰林峰会”,向外界展示“喀斯特世界”的自然之美、生态之美、人文之美,吸引来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和户外玩家,也引起了山地旅游、户外运动专家学者的关注。2015年10月,首届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落户黔西南,这个大会是经国务院批准目前唯一一个以山地旅游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性峰会。我州抢抓机遇、全力办好,借力这个开放、广阔、包容的高端交流合作平台,将黔西南州山地旅游不断推向全新的境界。
  建成了一批旅游基础设施。我们秉持“办好一届大会,建好一批项目”,全力推进重大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通过举办三届国际山地旅游大会,共投资近400亿元,实施旅游项目271个,项目涵盖景区升级、乡村旅游、山地运动、旅游交通、酒店建设、智慧旅游、配套服务、特色小镇、文化创意、康体养生等,夯实了旅游发展基础。
  拓展了一批山地旅游业态。坚持以山地赛事为载体,推进山地旅游业态的拓展。连续举办三届国际山地旅游大会,先后组织了兴义万峰林国际自行车赛、晴隆“二十四道拐”中国汽车拉力赛等52项国际赛事,引领山地旅游现代业态的发展。旅游业态从单一的旅游观光,拓展到户外运动、体育竞技、山地休闲、山地康养、野外露营等业态,促进了全域山地旅游体系的不断善。
  培育了一批山地文化品牌。布依族、苗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会说话就能唱歌,会走路就能跳舞。我们以办会、办节为契机,充分发挥民族歌舞优势,持续培育推出了《山水八音》《盛世苗家》《阿妹戚托》等一批民族文艺品牌;充分发挥布依族“月月有节日”的民风民俗优势,持续打造了“三月三”“六月六”“八月八”和“查白歌节”等一批民族节日品牌;充分发挥山地绿色食材优势,持续打造了兴义羊肉粉、兴仁牛肉粉、安龙凉剪粉、贞丰布依粽、晴隆辣子鸡等一批山地特色美食品牌。
  打造了一批山地旅游地标。坚持以山地赛事活动为载体,推进山地旅游地标的打造。连续举办三届国际山地旅游大会,共开展34项主体活动、52项国际赛事。先后吸引了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加拿大、意大利等36个国家3万多名山地旅游游客、运动名将、体育竞技者。山地旅游大会期间,全州共接待国内游客300多万人次,充分展示了黔西南州山地旅游与户外运动的独特魅力,全面提升了万峰林、双乳峰、二十四道拐等独具特色的山地旅游地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推出了一批山地旅游理论。坚持一届大会一个主题,探讨山地旅游发展新理念。三届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分别以“山地旅游·绿色运动”“天人合一·山水贵客”“天人合一·健康生活”为主题,共有来自世界旅游组织(WTO)、亚太旅游协会(PATA)等国际旅游机构,美国、英国、法国等30个国家200余位国际知名专家学者以及国内800余位知名人士齐聚黔西南,探索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发展模式,发布了《山地旅游发展绿皮书》《世界旅游减贫贵州宣言》《国际山地旅游健康宣言》,成立全球第一个以山地旅游为主题的国际组织“国际山地旅游联盟”,明确了黔西南州为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永久会址。
  总之,通过连续三届成功举办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有效地推动了黔西南山地旅游发展,全州旅游实现了持续“井喷”。2017年接待游客418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39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45%、50%。
  我就和大家分享承办三届国际山地旅游取得的这些成果,谢谢。


中国党刊网记者:

  请问吴州长,在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黔南州如何深度挖掘绿色经济,让黔南的绿色产品风行天下?

吴胜华:

  谢谢这位媒体朋友。我刚才简单介绍了一下黔南。因为这几年打造农村经济结构产业调整,黔南绿色经济有一定的基础。这几年,黔南州蔬菜的种植面积不少于300万亩,茶叶从160多万亩发展到180多万亩。刺梨,可能有很多朋友不知道,它是贵州特有的维C之王,维生素含量是苹果的500倍,现在有30多万亩,计划发展到50万亩。根据各地的特点,还有葡萄、苹果、火龙果和地方特色产品。通过这几年的发展,对地方经济带动比较大,目前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000多元,仅次于贵阳和遵义。
  如何把这块产业做大,发展我们的优势?一是调整品种结构的方式,比如发展一个地方茶叶品种。现在我们重点发展的是都匀毛尖的原品种,2200年的种茶史、1000多年的贡茶史,说的就是这个。我们的环境、空气、水源、土地在贵州来说都是非常良好的。我们打造的品牌必须要优质,质量一定要确保,一定要发展绿色,一定要有品牌。
  现在发展农业主要是依托省里面的扶贫产业资金,通过大量的招商引资和本土的农业龙头企业引领,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推动,从绿色产业基金重点扶持。现在,我们引进了一家广东的天龙集团,它是中国最大的畜牧产品绿壳鸡蛋生产加工企业。在长顺县,最终目标发展1亿,现在发展到近2亿。绿壳鸡蛋是杨州长在黔南时打下的基础。现在我们又引进了一家生猪养殖企业,目前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先进的,大家有兴趣可以去考察。通过这些龙头产业,利用他的优势、品牌,拉动地方产业发展。因为贵州有一个特点,耕地破碎,我们的规模化优势相比周边省份处于劣势,发展大宗产品体现不出来优势。所以,我们要发展特色产品,把贵州的山货通过“黔货出山”等各种渠道推向两广和其他地方,带动群众收入。
  另外,围绕周边的小市场,利用农村合作社。一是通过返乡农民工、大学生,制定一些优惠政策,各个县都出台了一些政策,比如孵化园、农业园区,给他们生产、种植,还给予一些基本的扶持。让他们从小做到大,慢慢壮大。当地的群众参与自己的企业,慢慢培养一批新型农民。现在的年轻一代人都出过门,有文化基础,通过培训扶持之后,培养新型农民,通过合作社带动农民增收。
  第三,国家各部委对西部地区、民族地方支持力度很大,给了很多项目的支撑和支持,这也是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贫困地区的主要手段。这几年,我们发展中药材都是因地制宜,根据各个地方的情况来推动。孙志刚书记提出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产业革命,要解决三个问题:一个关键的革命是生产方式的革命、作风建设革命,彻底把传统淘汰、落后的产能、生产方式改变过来。这就要求全省要来一次革命,上升到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产业革命的程度。产业要升级、换代,以农业产业升级解决农民增收,让老百姓的荷包鼓起来。在省里的多次会上,省委省政府作了安排,我们也根据自身特点,按照“上接天气、下接地气”,各个地州都采取了一些措施。我们引进了种子、技术,与科研院校、农科院等采取合作,解决短板的问题,全省上下一起推进。
  这么好的生态环境,生产不出好的产品,那是我们对农民不负责、对农村不负责。所以,作为地方政府来说,我们要把贵州的优势、贵州的特色发挥到极致,让这些特色优势为老百姓增收致富。

哈思挺:

  谢谢吴州长。因为时间原因,本场集中采访到此告一段落。再次感谢三位州长在百忙之中抽时间接受我们的访问,谢谢各位记者朋友,大家辛苦了,本场集中采访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