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017首页>网上直播>

3月15日银监会举行2018年第9场例行发布会:黑龙江银监局全力助推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18-03-16 08:57:44  |  来源:银监会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宇

 

 

李星昊:

  欢迎各位记者参加今天第157场银行业例行新闻发布会,发布机构是黑龙江银监局,发布主题是“黑龙江银监局全力助推乡村振兴”。今天很荣幸邀请到了黑龙江银监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李兰女士。发布人还请到了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黑龙江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陆建新先生,黑龙江省联社党委委员、副主任刘长旭先生。下面首先有请李局长做简单的情况介绍。

 

李兰:

  各位媒体朋友,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出席黑龙江银监局的新闻发布会。借此机会,向各位记者朋友长期以来对黑龙江银行业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我先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黑龙江银行业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理念与特色做法,之后再回答各位记者朋友感兴趣的问题。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义重大,发展农村金融是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与现实需要。黑龙江银监局聚焦“培育农村市场主体、改善农村金融服务、优化农村金融环境”三大领域,确定“市场化经营、专业化引领、社区化服务、科技化支撑”四项基本原则,推进金融资源不断向乡、村基层倾斜。
  截至2017年末,全省银行业涉农贷款余额达8518.3亿元,占各项贷款的43.8%,实现“八连增”,为龙江“三农”发展提供了重要金融支撑。
  一、坚持市场化经营,大力培育农村现代化生产经营主体。提高农民市场化经营意识、培育新型生产经营主体、激活农村市场动能是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我局引领银行业重点培育四类农村生产经营主体。
  一是支持农业生产主体做“大”,围绕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生产主体特点,优化贷款安排,发展新型担保方式,为土地流转归集提供支持。
  二是支持粮食收购主体做“广”,在东北地区率先建立粮食收购贷款统计监测体系,推动设立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为中小型粮食收购企业提供增信保障。
  三是支持精深加工主体做“强”,按照“零售业务批发做”“围绕大企业配套做”“标准化产品分散做”的思路,引领银行业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2017年农业产业链贷款规模达54.2亿元,年增速达44%。
  四是支持物流销售主体做“专”,大力支持农村电商平台建设,2017年支持全省建成涉农电商平台208个,农村网络零售额实现38.7亿元。
  二、坚持专业化引领,积极提高乡村金融产品契合度。我局积极引领银行业站在专业角度、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对接乡村振兴金融需求。
  一方面,大力推广新理念,助力建设美丽乡村。倡导“绿色金融”和“白色信贷”理念,引领银行业帮助乡村用好、护好“青山绿水”“冰天雪地”两座“金山银山”。通过差别化信贷政策保绿色、保有机,支持新型生产方式推广和农作物废弃资源回收利用,为冰雪旅游、冰雪人才培养、冰雪装备制造和冰雪赛事承办提供金融支持。
  另一方面,积极打造新产品,引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出台银行业支持畜牧产业培育、支持农民创业等指导意见,提高农村金融产品多样性和契合度。近两年,创新推广了供应链金融产品、畜禽“活体”抵押贷款产品和返乡农民小额创业贷款产品等一批特色化农村金融产品。截至2017年末,全省银行业累计为17.9万返乡创业农民发放信贷220.3亿元;畜牧产业贷款余额78.3亿元,年增长率高达36.4%。
  三、坚持社区化服务,打通乡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针对农村地区金融资源吸引力不够和消费者金融意识普遍不高的实际问题,我局多措并举,切实提高乡村金融服务的可得性、覆盖率和满意度。
  大力推进精准扶贫,出台银行业脱贫攻坚金融服务实施意见,建立“主联系行”制度,加大扶贫小额信贷投放,2017年扶贫小额信贷发放量和贷款户数同比增长12.5倍和10.7倍。
  扎实推进“村村通”工程,持续推广增网点、增产品、增机具“三增”战略,引导银行业加大乡村电子机具布放和普惠金融服务站建设。截至2017年末,全省基础金融服务覆盖行政村8884个,覆盖率达93.1%。
  主动上门培养“客户黏度”,指导银行业加强对农户非经济数据的收集与考察,提高入户调查频度,通过GPS共享等手段强化信贷员尽职考核。
  加大银政干部交流力度,开展银团干部挂职活动,近两年累计选派239名金融青年挂职锻炼,举办县乡团干部金融知识培训289场,建立金融服务站2070个,得到中央金融团工委嘉奖。
  四、坚持科技化支撑,积极改变农村金融服务方式。展望未来,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引下,“互联网+农业”、“物联网+农业”、乡村文化振兴、智慧农业、休闲农业等为标志的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将不断涌现,银行业应借力金融科技快速改变农村金融服务方式,我局在此方面做了积极探索。
  一是利用大数据技术甄别客户风险与需求。积极引导银行业将农村各地区基本信息、农民生产生活服务基础信息以及信贷需求动态信息全部纳入科技系统管理,为351.5万户农户建立基础信息数据库。
  二是利用多种通讯手段丰富便捷化产品。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引导银行业研发农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的线上金融产品,大力发展线上金融业务,哈尔滨银行为农民客户量身定制专属移动金融产品—小易手机银行。
  三是利用线上平台拓宽农民销售渠道。指导银行业积极利用总行线上平台销售特色农产品,为黑龙江绿色农业品牌推广作贡献。省工行连续三年开展“米香中国”“养生山货节”等营销活动,帮助龙江农民销售优质大米2200万斤。
  2018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黑龙江银监局将引领银行业深入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支持农业供给侧改革,助力农业现代化建设,为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促进龙江农民持续增收、稳定当好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作出积极贡献。

李星昊:

  感谢李局长的介绍。下面进入互动环节,请大家围绕今天发布主题进行提问,开始提问。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您好,我是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请问黑龙江银监局在引领银行业支持脱贫攻坚中采取了哪些措施,确保金融资源“滴灌到户”?谢谢。

李兰:

  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很好。关于精准扶贫,我们黑龙江银监局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坚持政策精准,持续细化金融扶贫和扶贫小额信贷工作的各项制度。从2016年开始,我们陆续出台了《黑龙江省银行业脱贫攻坚金融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了“扶贫开发和发展普惠金融有效衔接”,“贫困户精准帮扶和贫困地区产业帮扶两翼并进”的工作原则,制定了《黑龙江省脱贫攻坚金融服务工作推进方案(2016-2020)》,我们还制定了《黑龙江省促进扶贫小额信贷健康发展的分工方案》、《黑龙江银监局促进扶贫小额信贷健康发展的任务分解表》,进一步明确了扶贫小额信贷的政策要点是“5万元以下、3年以内、免担保、免抵押、基准利率放贷、财政贴息、县建风险补偿金”。
  二是坚持对象精准,持续细化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对接、统计、确认、授信,全流程的服务管理。始终将工作对象锁定在建档立卡贫困户,提出建立以信用社为主体,以国有银行、政策性银行、城商行为补充的主联行制度,我们每个县设立1-2家银行作为主联系行,负责帮扶县、区的扶贫产业项目,和扶贫小额信贷的融资服务工作。
  三是坚持措施精准。持续细化对贫困户扶贫产业贫困地区的分类支持模式,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形成了点对点的服务模式,针对产业形成了“1+N”的服务模式,针对贫困地区形成政策性贷款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的服务模式。通过支持产业项目,带动贫困户脱贫。
  以农发行和国开行为主体,为贫困县、贫困村的粮食收购、高标准农田建设、棚户区改造、用水用电、道路建设等基础设施民政工程进行了政策性的贷款支持。
  四是坚持成效精准,持续细化金融扶贫的目标、考核、督办、问责体系,明确加大扶贫信贷资金的支持投放力度,提升贫困地区的网点覆盖率,健全银行业精准扶贫体系作为全省金融扶贫的三项重点工作目标,印发《黑龙江银行业普惠金融督察办法》,将金融扶贫列为重点督察领域,压实各机构的主体责任,以督察促落实。
  那么,在金融扶贫这项工作上,黑龙江省农村信用联席社做了大量的工作,下面请黑龙江省农村信用联席社刘主任给大家介绍。

 

刘长旭:

  我们黑龙省农村信用社是省属的地方性金融机构,作为支持“三农”的主力军,我们在扶贫工作上提高政治站位、增强责任意识,把精准扶贫工作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履行金融企业的使命,加大信贷扶贫的支持力度。
  2017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省银监局领导和支持下,全省农社投放扶贫贷款达到了70.6亿元,受益的贫困户达到了16.1万户。其中小额扶贫贷款发放的户数达到了11.2万户,贷款余额42.5亿元,对具有扶贫带动作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扶贫的龙头企业的发放贷款,一共是695户,贷款余额是28.1亿元。扶贫产业贷款带动了贫困户达到了4.9万户。
  在扶贫工作的具体工作当中,我们主要是明确了这样几件事,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明确了扶贫的四条工作路径,支持贫困户增加收入,支持贫困县优势产业,支持贫困乡村的特色产业和支持产业扶贫的项目主体。
  第二,明确了工作措施,确保工作落实到位,在具体工作当中,我们强调做到四个百分之百,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对接率要达到百分之百,对贫困户是否符合贷款条件的确认率要达到百分之百,对符合贷款条件且有贷款需求的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贷款满足要达到百分之百。最后一个百分之百就是对符合贷款条件,且向我们提出贷款申请的产业扶贫项目的贷款满足率达到百分之百。到去年末,全省农信社对贫困户的对接率和确认率两个百分之百均已实现。
  第三,全面提升小额扶贫贷款的满足率和覆盖面,我们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户按照国家确定的贷款政策要素,就是刚才李局长讲的,5万元以下,三年期以内,免抵押、免担保优惠贷款利率,这样一个政策来发放小额惠民贷款。到去年末,全省农信社对符合贷款条件且有贷款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小额扶贫贷款满足率达到了96.8%。大家能看到,我们到2020年末,已经不用到2020年末,我们百分之百的目标基本上完全能够实现。通过发放小额扶贫贷款,支持贫困户脱贫,既带动了贫困户的致富积极性,也激发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提高了贫困户自我造血能力,为脱贫奠定了基础。
  第四,加大产业扶贫的支持力度,以产业扶贫贷款贫困户增收。我们对符合贷款条件,且向我们提出贷款申请的产业扶贫项目给予贷款支持,工作中主要采取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与贫困户建立利益链接机制,通过企业+基地+贫苦户,合作社+贫困户等形式发放产业扶贫贷款,来带动贫困户增收。推动产业扶贫既有力地支持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也提高了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同时,我们积极落实省委省政府光伏扶贫决策部署,大力支持光伏扶贫电站项目建设,到去年末,全省农信社已经发放光伏扶贫电站建设贷款7.79亿元。
  以上四个方面就是我们黑龙江农信社做扶贫工作的一些做法。谢谢大家!

 

农村金融时报记者:

  您好,我是农村金融时报记者。目前我国粮食领域一直存在高产量、高进口量和高库存并存的矛盾,您刚刚讲到在积极支持粮食市场化收购方面有一些具体的工作,请问在玉米临储制度改革的背景下,黑龙江粮食收购情况是怎么样的?银行业采取了什么针对性的措施?谢谢。

李兰:

  谢谢您的提问,大家都知道,2016年在东北地区运行了八年之久的玉米临储制度取消,建立了“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新机制,作为受到改革影响冲击最大的玉米生产第一大省黑龙江省,我局与各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引导各机构主动顺应改革形势,备足资金,支持开展粮食市场化收购,我们的主要做法一共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建立制度,跟踪监测。在东北地区率先研究建立了玉米收购贷款统计监测制度,按月统计监测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收购贷款发放的进度和收购进度,跟踪改革实施效果。
  二是宣传政策,引导落实。向辖内机构传达政策要求,引导各商业性金融机构积极参与玉米市场化收购,调动多元化收购主体入市收购,填补中储粮退出后出现的市场的空白。
  那么,从2017年粮食年度数据来看,辖内包括政策性和商业性金融机构在内的20家金融机构为粮食收购提供了信贷资金支持。
  三是多方沟通,银企对接。会同省粮食局等部门积极召开玉米收购工作会议,向辖内银行业机构提供已取得粮食收购资格的企业名单,基本经营情况,分布情况等信息,帮助银行对接市场,发展客户,对潜在的客户实行了名单管理制度。
  四是出台政策,解决问题。我局推动建立黑龙江省玉米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立足将范围扩大到商业银行,缓解了企业入市,融资增信等银行资金风险的防控问题。目前,基金已涵盖大豆、玉米和水稻等三个粮食品种,截止2018年2月末,信用保证基金规模已达5.50亿元,粮食收购市场已实现了平稳过渡,作为支持粮食收购的主力军,农发行在这方面开展了很多工作,请农发行的陆行长给大家做一个介绍。

 

陆建新:

  农发行黑龙江省分行作为农业政策性银行,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粮食收储体制改革的政策要求,在总行和省银监局的有力指导和帮助下,我们立足黑龙江产粮大省的实际,以服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主动谋划市场化条件下粮食收购的思路和举措,坚持政策性收购和市场化收购“双轮驱动”,全力支持水稻最低价收购,充分运用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支持市场化收购,努力发挥粮食收购资金供应主渠道作用。截至2018年2月末,累计投放2017粮食年度收购贷款677.7亿元,支持企业收购粮食463.3亿斤,为夯实黑龙江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地位,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一是全力加快政策性收购贷款投放进度,确保种粮农民收益有保障。我行抢先抓早,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在省市县三级行成立秋粮收购信贷工作领导小组,随时了解和解决新情况新问题。狠抓环节管控,制定秋粮收购工作时间表,明确网点布局、资格认定、评级授信等各环节工作完成时限。积极配合政策执行主体,不折不扣落实国家稻谷托市收购政策。到今年2月末,已发放到位水稻最低价收购贷款618.2亿元,支持企业收购粮食400.4亿斤,分别比去年同期多放贷款54.6亿元,多收粮食44.9亿斤。政策性收购资金的及时、足额投放,保证了种粮农民的利益。
  二是用足用好政策,确保市场性收购运行平稳。今年是玉米临储政策取消的第二年,我行主动顺应形势变化,创新支持方式和服务路径,用足用好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政策,确保改革实现预期目标。到今年2月末,已发放市场化收购贷款33.9亿元,支持企业收购粮食39.9亿斤,其中向97户企业投放基金项下收购贷款26.5亿元,引导和培育多元主体参与收购,没有出现区域性“卖难”问题,较好地履行了市场化改革过程中的“托底”作用。
  三是大力支持粮食加工转化稳步推进。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调研时提出的“粮头食尾”“农头工尾”重要指示精神,把支持加工企业发展作为服务粮食市场化改革、活跃市场流通的重要方面,依托重点客户拉长粮油产业链、价值链、效益链,提高产品与市场对接的有效性,服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累计向五常金福泰、方正秋然米业等21户加工企业投放贷款10.7亿元,支持企业收购原粮和就地加工,助力企业共同擦亮龙江绿色品牌,推动粮食加工产业发展壮大。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您好,我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刚才您提到了大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现代化生产经营主体,和一般的公司制企业相比,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组织松散、管理不规范等诸多问题,请介绍一下黑龙江省银行业在支持农民合作社发展方面有哪些好的经验和做法?谢谢。

李兰:

  谢谢您的提问。规模经营是提升农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对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局一直全力支持鼓励和培育农民合作社发展,将其作为有效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信息不透明,有效抵押物不足,缺乏有效金融产品对接等实际问题,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第一,寻求政府支持,强化信息透明度,通过建立省级农民合作社规范社名录,定期开展合作社等级评定,公布规范社白名单的方式,强化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透明度,促进其规范发展。
  第二,发展组合担保、扩大授信规模,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指导银行业采取差异化的授信模式,降低担保束缚条件。对于规模较大、组织结构紧密的合作社,指导银行业采取抵押为主的担保方式,对于规模较小、组织结构分散的合作社,我们指导银行业采取抵押加保证的组合担保方式,选取经营效益好、实力较强的合作社,为其担保增信,或是通过行业担保的方式将同一地域、同一经营模式的合作社,联合起来,成立行业协会,再为成员社进行担保的方式增信。
  哈尔滨立业村通过村民携地入社,合作社提供担保,社员互保的形式,获得信贷资金的规模成功放大了七倍,当地绿色蔬菜种植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已经成为国家级的绿色蔬菜种植标准园区,年产蔬菜800万斤,开创了全省订单农业的先河。
  第三,加强产品创新,不断改进金融服务,引导银行业大力发展两权抵押等新型物权抵押担保,增加单户贷款额度,延长贷款约期,为土地流转、归集产生了密集性、周期性资金需求,提供专业化的金融支持。作为支农服务的主力军,我们农村信用社在支持合作社发展方面,有很多好的经验和做法。请我们信用联社的刘主任做一个介绍。
  近年来,黑龙江省农业规模化经营发展得非常快,农民合作社、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如雨后春笋不断地涌现,据有关部门统计,全省现在农民合作社数量已经达到9万多,对金融支持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根据这一新形势和新特点,我们农信社坚决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各项部署,在巩固传统“三农”领域贷款的同时,把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工作重点,不断地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第一,支持以土地为规模经营为重点的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这里面也包含了各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到去年末,农信社支持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到了222.3亿元,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74亿元,种粮大户93亿元,家庭农场1.3亿元,农业龙头企业53亿元。实现了支持贷款的户数和余额的双增。我们通过支持成长期的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效解决了农业领域生产经营服务过程当中资金难的问题,切实提高了龙江广大农户的组织化程度和市场化水平,助力了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做大、做强、做优,有效推动了龙江农业加快转型。
  第二,支持以重点涉农项目为重点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农头工尾”“粮头食尾”战略,不断支持和服务现代农业结构调整,加大对涉农重点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2017年,共投放畜牧业贷款38.6亿元,支持龙江畜牧业强省战略的实施,支持粮食加工企业11.2亿元,助力龙江粮食加工企业提档升级。落实省委省政府“北菜南运”战略,支持全省标准化绿色蔬菜基地建设4.47亿元,支持现代种业的发展,投放了1.1亿元,在这些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贷款投放各个领域,都有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身影。
  在工作当中,我们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涉农的重点领域,全面实行优惠利率政策,以自有资金发放贷款,执行4.35的基准利率,运用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发放执行3.75的优惠利率,真正让利于民。切实减轻客户的融资成本,为广大涉农客户雪中送炭,解决了发展的难题,受到了广大客户的一致好评。
  第三,大力推进产品创新,确保提高贷款的可获得性,我们先后创新推出了丰收时贷系列40余款涉农产品,围绕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了覆盖龙江现代农业的一整系列的特色产品体系,同时,各市县在丰收时贷产品基础上,贴近地方实际,创新产品,目前平均每个市地都拥有信贷产品40-50个,基本实现了,只要有信贷需求,就有相关信贷产品支撑的服务格局。比如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绝大多数都缺乏有效担保这一实际情况,我们坚持实事求是、灵活施策、因需而变,先后研究推出了两权抵押贷款方式,土地流转按揭方式,土地经营权与固定资产组合的担保方式,动产质押方式,粮食逾期收益质押方式等多种形式,有效地解决这部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包括合作社的融资难题,全面提高了贷款的可获得性。谢谢!

 

中国证券报记者:

  您好,我是中国证券报记者。刚才发布中您提到了要支持农民创业,对于有效资源不足、金融意识不高的农民创业群体,黑龙江省银行业在支持其创业方面有哪些比较好的做法?谢谢。

李兰:

  谢谢您的提问,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积极落实国务院关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部署,支持全省大学生、科技工作者、返乡农民、转移就业人口等四支队伍的创业。我局先后出台了《关于黑龙江省银行业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工作意见》《关于黑龙江省银行业支持农民创业的指导意见》,我们指定了哈尔滨银行、龙江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等为小额创业贷款经办行,开展一站式的办公服务,推动黑龙江省农业信贷担保公司将农民创业类贷款纳入担保范畴,与省农委、省金融办联合举办了“黑龙江省首届农民创业融资对接大会”,促进银行机构、担保公司、返乡创业农民进一步的信息共享。
  在此基础上,我局建立农民返乡创业直接联系点制度,首批宣传覆盖全省各地市的22家创业农民领办合作社作为直接联系点,有针对性的解决农村地区农民创业服务不充分的问题。截止2017年末,全省发放农民返乡创业类贷款余额220.3亿,惠及创业农民17.9万户,具体工作中针对初创类贷款风险大,抵押担保不足等问题我们引导银行机构通过单社信贷计划,实施差别化的授信政策,单独考核不良率,给予一定的风险容忍度的方式提供金融支持,通过我们的金融支持培养了一批创业青年,创新企业,创业妇女,返乡农民工和创业贫困户,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
  在支持农民创业方面,我们省农村信用联社作出了突出贡献,我们请省联社的同志做一个介绍。

刘长旭:

  2017年我们农信社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双创”工作的战略部署,把支持农民创业,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作为重点工作,积极为龙江广大创业群体提供可获得、便利化的信贷服务。全省农信社支持农民创业贷款的户数和余额实现“双增”,到去年末累计投放各类农民创业贷款18.8万笔,247亿元,其中农民创业贷款18.4万笔,243.6亿元,投放下岗再就业贷款7022万笔,4.2亿元,投放大学生创业贷款147笔,1348万元。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实现多层次、多领域的支持。我们根据农民创业范围广泛,形式多样的特点,明确农民在家庭自有承包地以外的所有生产经营性贷款均都列为创业贷款的支持范围。这样就降低了贷款的门槛,涵盖农民城市粮食供销运输、农产品流通、农业产业链、休闲旅游农业、设施农业、特色养殖、农副产品加工和农民创办公司类企业、农村妇女创业等各个领域,拓宽了广大农民的创业渠道。
  二是切实提高贷款的可获得性。我们在工作中认识到,创业群体贷款过去一直存在着难获得,成本高的问题。我们在工作中陆续推出“两权”抵押贷款模式,互助互保,产业链以及信用贷款模式,全面提升了创业群体的贷款可获得性,有效的扩大了投放量和覆盖面,缓解了广大创业者创业初期的融资难问题。
  三是促进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步提高。我们通过信贷支持龙江广大农民群体创业,既促进了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也逐渐培养了一大批农村经济的带头人,通过新理念、新技术、新渠道开发特色优势农业产业,推动了各地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也为黑龙江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了有益的尝试,谢谢!

李星昊:

  由于时间关系,发布会到此结束,感谢三位发布人,感谢各位记者朋友,感谢中国网的文字直播,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