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017首页>网上直播>

7月5日内蒙古自治区举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新闻发布会

发布时间:2018-07-09 11:45:42  |  来源:国新办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宇

  7月5日,内蒙古自治区召开“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主要介绍了内蒙古自治区“互联网+政务服务”等工作推进情况,并就媒体关注的问题回答记者提问。参加发布会的领导有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高润喜同志;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张亚民同志;自治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副主任张德同志;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副厅长丁飞同志;自治区商务厅副厅长尚志强同志;自治区卫生计生委副主任段毅同志; 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副巡视员赵钢同志。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政务公开处处长张文辉主持发布会。



张文辉:

  各位媒体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现在举行自治区“互联网+政务服务”新闻发布会。本次发布会的主要内容是:介绍自治区“互联网+政务服务”等工作推进情况,并就媒体关注的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今天应邀到会的新闻媒体有:中央驻自治区新闻媒体和区内主要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在这里,对媒体记者朋友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现在,请自治区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高润喜同志作主题发布。



高润喜:

  各位媒体记者和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参加本次新闻发布会。在这里,我代表自治区政府就自治区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情况向大家作一简要通报。
  当前,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给经济发展、社会治理、人民生活带来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提出要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增强改革创新本领,并对全面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作出了全新部署,特别是对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放管服”改革、以政府权力瘦身的“减法”换取行政效能提升的“加法”等提出了明确要求。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强调,必须敏锐地抓住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机遇,发挥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加快推进电子政务,构建全流程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更好地解决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等问题。李克强总理连续6年召开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电视电话会议,要求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构建一体化平台,打破信息孤岛,并就推进“放管服”改革和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工作提出“六个一”、“减证便民”等一系列要求。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李纪恒书记对我区发展信息化、推动大数据产业寄予厚望,作出重要部署。布小林主席高度重视“放管服”改革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提出明确要求。张建民常务副主席专门部署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和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等工作,多次召开会议或到现场进行调度解决问题。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工作要求,自治区正在全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配套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网络应用环境,打破“信息孤岛”和“数据烟囱”,促进网络平台互联互通,并且在强化顶层设计、完善工作机制、提升政务服务水平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由自治区政府办公厅牵头建设的全区统一的“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自治区政府系统办公业务平台和国家电子政务内网自治区政府管理区域工作平台(以下简称“三大平台”),发改委牵头推进的全区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工作,以及与此紧密相关的承接“互联网+教育”、“互联网+人社”、“互联网+农村电商”、“互联网+医疗健康”、“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等工作的相关职能部门相互配合、共同发力、联动运行,统筹推动全区“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协调发展,我区“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下面,我从三个方面介绍一下自治区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总体情况。
  一、工作成效
  (一)全力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利企便民的服务环境进一步优化。一年来,自治区政府办公厅牵头的“三大平台”建设已经完成。自治区“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去年12月25日已经上线测试运行,涉及自治区本级35个部门的498项政务服务事项已有317项实现网上办理;自治区政府系统办公业务平台正在逐步与自治区、盟市、旗县对接,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协同办公格局正在构建,覆盖全区三级的政府系统办公业务“工作网”基本形成;国家电子政务内网自治区政府管理区域基本建成,即将实现与国家平台的互联互通。同时,科学规划了实体政务大厅的功能设置和区域划分,明确了市场准入、项目审批、公共服务、社会事务、咨询互动、自助办事和悦民服务等7个区域,并完成35个厅局146人的选派和授权委托工作。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共享任务取得突破性进展。截至6月底,完成了12个盟市、2个计划单列市与自治区平台的“网络通”,其中9个盟市平台同步实现了与自治区平台对接,按时完成了国家任务清单中的8项工作任务,整体工作进展情况得到国家认可。
  (二)积极推动“互联网+教育”,教育资源共享收到明显成效。通过推进实施“三通两平台”计划(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教育云服务体系架构初步形成,教育信息化基础环境得到改善,网络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中小学信息化教学环境大幅改善,教育信息化应用基础条件进一步夯实,初步形成“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的信息化教学新常态。在全区推进“同频互动课堂”建设,让偏远地区的孩子也能“走进”名校名师课堂。自治区投入2.5亿元专项资金,加快“同频互动课堂”建设,建成后将覆盖全区50%以上的城镇优质学校和所有农村牧区学校,实现跨区域、跨校际实时互动教学教研,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水平将得到极大提升。
  (三)持续推进“互联网+人社”,服务百姓满意度不断得到提升。依托金保工程自治区数据大集中和一体化平台,建成了全区统一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险和社会保障卡三大系统,信息网络已延伸至全区的嘎查村,信息系统实现了全覆盖。全力打造立体化“人社云”服务品牌,建成了以“内蒙古12333”统一命名的门户网、手机客户端、咨询电话、微信微博等平台,面向公众开通了网上服务58项,人社厅门户网站实名注册达到276万人,12333手机客户端2.0版累计下载量达到277万次,12333微信公众号关注人数88万人。建成“社会保障卡综合服务点”11203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综合服务中心”2192个,群众可就近就地享受各项人社服务,实现了“社保服务村村通”。完善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平台服务功能,全区所有医保统筹地区全部接入国家异地就医结算系统,从6月1日起,参保人员可以通过网络、手机客户端申报备案,异地就医更加方便快捷,大大提升了参保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四)努力促进农村牧区电商发展,农村牧区商业流通初步实现信息化。初步建成农村牧区电商运营体系,为农牧民提供网购网销服务。引进阿里巴巴、苏宁易购、京东、邮政和乐村淘、赶街网等全国性、区域性平台,壮大县域电商经营主体,建立了美村网、品味突泉、河套购、草原淘宝等一批有影响力的电商平台,截止2018年5月底,全区38个国家级示范县累计网络零售额达到145.3548亿元。新建改建仓储配送中心,整合利用县域邮政、商贸流通和四通一达等现有物流资源,助推物流配送覆盖乡村,截至2018年5月底,38个示范旗县快递收件量达到1亿件以上,快递发件数为2800万件。推动本地产品触网上行,支持名特优产品网销,提高当地农畜产品商品化率,支持贫困群众电商创就业等方式实现精准扶贫,更多农牧民足不出户就能买卖商品,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
  (五)着力深化“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群众多层次医疗需求得到不断满足。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开展远程医疗服务,共建成覆盖131所医疗机构的远程医疗信息系统,为百姓提供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诊断、远程培训等11类远程医疗服务,优质医疗资源有序下沉。在全区推开分级诊疗工作,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和整体效益进一步提高,建成覆盖自治区所有盟市的医联体177个,在全区103个旗县区组建了以医疗、护理、公共卫生人员组成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为有需求的居民提供家庭病床和特需上门医疗护理服务。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优化服务流程,为患者按需提供预约诊疗、移动支付、床旁结算等便捷服务,方便患者就医,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需求。
  (六)深入推进“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公共资源交易实现阳光运行。建成上联国家、下通盟市的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实现了“交易系统枢纽、公共信息载体、身份认证桥梁、行政监管依托”的功能定位。开展交易平台服务事项全流程电子化,有效降低企业投标成本,提高专家评审环节的透明度。目前政府采购、工程项目招投标、土地与矿业权交易和国有产权e交易等四大系统的部分项目已经实现全流程电子化运行。推广远程异地评标,打破地域限制,消除因专家资源有限造成的“老面孔”和“熟人圈子”的负面影响,使全区专家资源充分共享。目前鄂尔多斯市、呼伦贝尔市已经实现市本级与旗县的远程异地评标。建设公共资源交易电子监管平台,行政监督、纪检监察和审计等相关部门可远程实时在线监管交易项目,形成有效的综合监督体系。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于今年启动全区CA证书及电子签章互认工作,实现了首批乌兰察布、赤峰、兴安盟、呼伦贝尔等7个盟市中心之间的CA证书及电子签章互认,惠及投标企业达19000家。
  总体来看,我区“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从起步摸索、逐步发展进入到统筹集约发展、服务水平显著提升的新阶段,初步形成了全区上下规范、协同、高效的政务服务新格局,工作基础扎实、后发优势明显。但是,我区网上政务服务水平和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跨层级、跨区域、跨部门互联互通难、信息共享难、业务协同难的问题仍然存在。如何处理好服务便捷和质量优化的关系,把握整合共享和应用安全的平衡,建立持久网络安全应用环境也是当前“互联网+政务服务”亟待深入研究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从管理、业务、技术、制度等层面不断加以完善和提升,科学有序高效地推进全区“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为加快推动政府治理现代化进程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二、主要措施
  一是注重高位推动,强化顶层设计。从2015年以来,自治区相继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工作的指导意见》、《内蒙古自治区大数据发展总体规划(2017-2020年)》、《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实施方案》、《深入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工作方案》、《关于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及电子政务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关于印发自治区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方便基层群众办事创业工作方案的通知》等一系列规范性制度文件,从标准规范、资源整合、机制创新、试点带动等多个方面协同推进。自治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作出重要批示,现场调度指挥,提出明确要求。今年5月6日和4月19日,自治区政府主席布小林和常务副主席张建民分别两次主持召开全区“放管服”改革工作会议和专项工作推进会议,将推进“放管服”改革工作纳入经济社会重要工作同步部署、同步强化、同步落实。自治区“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推进组先后两次召开全体会议进行工作调度,落实工作要求,加强督查督办,重点工作扎实推进。目前,全区上下联动、部门协同配合、盟市全力攻坚,形成了深入推进“互联网+”不断纵深发展的良好态势。
  二是注重完善机制,明确职责要求。为进一步做好相关工作,自治区成立了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政务服务实体大厅建设等8个由厅级领导任组长的工作小组。一年多来,工作推进组不断完善自治区“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机制,明确了各工作小组职责分工和工作要求,强化对区直部门和盟市、旗县的工作指导。同时,自治区成立了政务信息整合共享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组织推进、技术支撑等6个小组。明确了自治区发改委牵头负责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政府办公厅负责督促检查落实、大数据局负责信息资源目录编制、经信委负责自治区电子政务外网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平台建设的任务分工。政府办公厅建立了“三大平台”建设项目周五例会制度,对实体大厅建设进度实行周报告机制,实现了实体政务大厅和网上政务平台建设线上线下协同推进;自治区人社厅作为试点部门,全面推广“一窗受理、一次性告知、一条龙服务”工作模式;自治区教育厅注重深化教育大数据应用,建立覆盖全区四级政府的联动机制;自治区卫计委建立自治区远程医疗协作机制,将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自治区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服务中心创新公共资源交易方式,全面推行交易流程全程电子化,提高了公共资源交易的实效性和安全性。
  三是注重夯实基础,推动集约建设。近年来,在国家、自治区的高度重视下,我区推进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向纵深发展。截止目前,自治区、盟市、旗县全部接入电子政务外网,正在逐步向苏木乡镇街道和社区、嘎查村延伸。同时,提高电子政务外网应用承载能力,自治区电子政务外网云中心共计托管自治区本级35个部门862台设备、为55个部门应用系统部署虚拟服务器1246台、总承载部门业务应用系统643个,有效降低了各部门业务应用系统的建设成本,缩短了建设周期,为自治区推动网上政务服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自治区大数据发展管理局拟建设“云上北疆”大数据云平台,为政府治理、公共服务、社会化开发利用、产业发展、创新创业等提供价值密度高、可用性强的数据资源。
  四是注重规范标准,强化示范引领。积极推进自治区本级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试点建设,完成自治区本级梳理工作,编制自治区本级35个部门498项政务服务事项目录清单,行政权力清单和公共服务事项全部上网公布,同时将实施清单作为编制政务服务指南、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动态管理的重要基础。结合国办试点工作任务要求,及时增设了政务服务标准化工作小组,由自治区标准化院牵头,相关成员单位共同推进自治区本级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建设。自治区编办(审改办)牵头编写了行政审批事项服务指南和审查细则等四项标准化实施细则,积极推进以“八张清单”为核心的标准化体系建设,并在自治区人社厅、质监局和民政厅开展试点工作。去年通过积极争取我区被列为国办试点省区。为了落实好试点工作任务,我区选取呼和浩特市、鄂尔多斯市、乌海市、自治区人社厅和工商局作为试点,并进一步加强试点成果转化应用,组织召开了全区“互联网+政务服务”和电子政务试点示范工作会议,总结交流、复制推广试点地区和部门的经验和做法,为全区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今年自治区又新增包头市和霍林郭勒市两个自治区级“互联网+政务服务”试点地区,不断增强以点带面、辐射全区的示范引领作用。
  五是注重督查问效,推动工作落实。自治区始终坚持鲜明的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强化调研、督查、考核,形成了推动工作落实的强大合力。以调研促进落实,年初自治区“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小组负责同志带队深入到自治区发改委、经信委、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呼和浩特市等地开展调研,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工作建议,不断补齐工作短板。以督查推动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督查部门将“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的督查任务,对发现的问题列入清单持续督促、限时整改,直到问题解决后销号。以考核驱动落实,自治区将各单位和地区门户网站建设与管理列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指标,将“互联网+政务服务”作为各单位和地区的“一把手”工程,对工作突出的给予表扬,形成了狠抓工作落实的工作氛围。
  三、下一步工作
  “互联网+政务服务”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以平台建设为抓手,不断提升政务服务能力水平。积极推进和优化自治区“三大平台”建设,构建全区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和整体联动、部门协同、全区统筹、一网通办的自治区“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有效解决跨地区、跨部门、跨领域的政务信息难以共享、业务难以协同等突出问题。实现网上政务平台的标准化、精细化、便捷化和协同化,不断提升企业和群众办事满意度。
  二是以民生保障为重点,不断优化人社、医疗、教育等应用水平。全面深化六民(为民、便民、利民、助民、惠民、悦民)新理念,以改善民生保障、增进人民福祉为主线,充分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思维,全面发挥人社、医疗、教育数据资源优势,有效整合人才、技术、信息等资源条件向民生集聚,向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公平可及的公共服务。深度挖掘各项工作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潜力,增强创新能力,改进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激发社会创新活力,释放发展潜力和活力,破解民生热点难点问题,推动创新发展。
  三是以数据整合为基础,不断促进业务协同高效运行。进一步完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打通部门间数据资源交换共享的渠道,实现全区统一政务信息资源有效整合、汇聚,避免重复建设和“数据孤岛”等问题,尽快实现各部门数据共享、满足普遍性政务需求,为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打下坚实基础。促进政务信息数据资源高效流动,全面推进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加快实现网络通、数据通、业务通、平台通。
  四是以标准规范为牵引,不断推动全区纵横向有效联动。优化顶层设计,加强统筹协调,通过统一的政务服务标准规范,重塑业务流程,打破原来单一的政务服务供给模式,积极推进实体政务大厅和网上服务平台的深度融合,构建以网上办事为主要方向,实体大厅办理为重要支撑的多渠道服务模式,要落实好“六动”(五级推动、部门联动、平台互动、标准带动、监管拉动、考核驱动)新措施。推动实现政务服务由“政府端菜”向“群众点餐”转变,提供更加多元化、个性化、便捷化的服务新模式。
  五是以集约化建设为方向,不断构建高效惠民的“网上政府”。按照《政府网站发展指引》的相关要求,将自治区政府门户网站打造成更加全面的政务公开平台、更加权威的政策发布解读和舆论引导平台、更加及时的回应关切和便民服务平台,充分整合政务服务、信用体系、投资项目在线审批、区情库等资源,积极推进集约化建设,做好政府门户网站、政务服务平台、移动客户端、微信公众号和实体政务大厅业务平台“统一平台、同一后台、同源发布”,实现门户“一张网”、背后“一个库”的目标,突出网上政务服务实效,着力建设整体联动、高效惠民的“网上政府”。

张文辉:

  感谢高润喜副秘书长的主题发布。下面进入答记者问的环节,请媒体的朋友们就关心的问题进行提问。按照惯例,请各位记者朋友在提问时,先报出所代表的媒体名称。现在开始提问。



人民网记者:

  现在不少群众抱怨,一些政府部门办事需要开具的证明多,流程长,复印件重复提交不说,办一件事要到各个办事单位跑好几次。针对这个问题,请问自治区有什么部署。



赵钢:

  这个问题之所以出现,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政府部门间数据、信息没有实现互通和共享。破解群众办事堵点,就是要通过实现政府部门间数据、信息互通和共享,让群众获得“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的顺畅体验,切实提升群众对“放管服”改革和“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成效的获得感。为此,从四月开始,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推动开展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群众办事百项堵点疏解行动。该活动重点围绕教育、身份证明、商事服务、就业创业、户籍社保等方面,每次向社会征集反映强烈的20个办事堵点问题,在8月底前解决100个办事堵点问题。目前第一、二批共40个堵点已征集完毕,国家已向相关部委和各省下发了问题清单,并且对解决好上述堵点问题提出明确要求。
  接到国家第一、二季堵点问题清单后,自治区政府高度重视,迅速进行了安排部署,要求各盟市和自治区有关部门按照国家要求就每项堵点进行认真排查梳理,拿出具体措施,切实解决。为推动各盟市、各有关部门工作有序有效推进,6月中旬,由自治区政府督查室牵头,自治区政办、发改委、经信委、大数据局等部门组成联合督导组,分四组对全区12个盟市、2个计划单列市和相关部门破解群众办事堵点工作进行专项督查,希望通过督查查找工作不足和薄弱环节,同时也总结好的工作经验和发现工作亮点。
  目前,各地区、各部门已经将破解群众办事堵点问题纳入“放管服”改革重要工作任务,建立了工作机制,制定工作计划和线路图,在政务大厅设置专门窗口解决。从近期工作情况看,相关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自治区工商局在全区工商系统内要求窗口登记人员为申请人复印所需材料,无介质电子营业执照等事项不需提供身份证复印件,解决了办理工商注册登记时需提供法人及委托人复印件问题;自治区卫计委在全区系统内印发了《关于解决生育服务证办理堵点问题的通知》,通过改造生育登记服务系统、充分利用人口健康信息平台等方式,加强身份证明材料复用,解决了办理生育服务证明要提供夫妻双方身份证复印件问题;针对中小学生省内转学、跨省转学等事项,自治区教育厅也已出台《关于全面启用普通中小学生转学电子审核流程的通知》,解决了转学需要到户籍所在地开具学籍证明问题。
  接下来还有三季堵点投票活动,请各位持续关注国家和自治区政府以及发改委门户网站,积极踊跃投票,协助我们找到“放管服”工作中的难点和痛点,在工作中精准发力,努力提升群众办事满意度。



凤凰卫视记者:

  我区在“互联网+教育”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什么成效?



张亚民:

  近年来,全区教育系统认真贯彻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决策部署,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以“三通两平台”为主要抓手,统筹云、网、端建设,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打造“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取得积极成效。(根据教育部公布的《2017年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报告》,我区在全国综合排名第16位,其中:基础设施排名18,教育资源排名13,教学应用排名9,管理信息化排名22,保障机制排名16)
  一是教育信息化设施环境明显改善。全区中小学校(除少数教学点)全部实现宽带网络接入。截至目前,全区95%的中小学校实现10M以上带宽接入,中小学校园网建网率达到83%,多媒体教学设备配备率达到95%。全区12个盟市中,有8个建成教育城域网。
  二是教育云服务体系初步形成。教育信息化“两平台”建设任务基本完成。建成自治区教育公共管理平台,初步形成学校、教师、学生三大基础数据库,部署了教育系统党建、教育招生考试、学生资助、高校毕业生就业、青少年校园足球、少数民族骨干人才计划等管理信息系统。针对中小学转学需开具学籍证明的群众办事堵点问题,出台了《关于全面启动普通中小学转学电子审核流程的通知》,优化了转学审核流程,自今年春季开学起,全程实现网上办理,不再提供纸质学籍证明。自治区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运行,实现资源、空间、教研、培训、在线视讯、同频互动等六大功能,与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互联互通。有3个盟市建成盟市级教育云平台,深化教育大数据应用,为教育决策和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三是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从2015年开始,在全区推进“同频互动课堂”建设,让偏远地区的孩子也能“走进”名校名师课堂,去年底,自治区为此又投入2.5亿元,今年“同频互动课堂”将覆盖所有农村牧区中小学。今后将实现自治区范围内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研机构实时互动教学和交流,跨区域、校际间的在线听课、互动教学、网络教研、视频会议等应用将成为常态,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水平将得到极大提升。
  四是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稳步提升。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已完成一轮全员培训,近80%的中小学教师基本掌握常规课件制作方法,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和数字教育资源开展常态化教学。
  五是复合型人才培养步伐加快。把握“互联网+”融合发展趋势,围绕自治区大数据试验区建设及产业发展需求,加强高校相关学科专业建设。目前,全区已有2所高校设立大数据学院,10余所高校与有关行业企业合作,培养大数据、云计算、网络安全等专业人才。今年,教育部批准我区10所高校开设“数据科学与大数据应用”专业。连续4年举办“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已成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平台。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电视新闻中心记者:

  为了做好“互联网+政务服务”基础支撑,请问自治区在优化完善电子政务外网基础设施方面重点做了哪些工作?



张德:

  在优化完善电子政务外网基础设施方面我们重点抓了“三个基础工程”:
  一是网络基础工程。在自治区本级、盟市级、旗(县、市、区)纵向三级政务外网全覆盖的基础上,今年以来重点推动政务外网纵横延伸。纵向上,截止4月底全区701个苏木、乡镇(街道)、384个嘎查、村(社区)接入了电子政务外网;横向上,自治区本级、盟市级、旗(县、市、区)级三级部门接入数量分别较2016年增加了13%、6%、10%,全区政务部门接入电子政务外网计算机数量由2016年底约10万台增加到13万台。此外,自治区本级还向70个政务部门增加100M或200M备用线路70条,增加互联网出口带宽2G。
  二是资源基础工程。随着电子政务外网网络覆盖范围的增加和服务保障作用的发挥,各级政务部门依托电子政务外网开展工作的需求越来越多,今年前5月,自治区本级47部门依托电子政务外网部署业务的资源需求159个,已经分配云计算资源463台,较2017年同期部门增加了26个,资源需求增加了78个。为满足部门业务需求,围绕优化完善自治区政务云平台计算存储资源和提升网络数据安全水平,我们正在实施“一平台两中心”扩容升级工程。此外,还新安装上线了219台计算存储资源,能够保证今年自治区有关部门对资源的需求。
  三是应用基础工程。自治区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是依托电子政务外网建设的应用基础平台,去年启动平台建设,今年年初实现了与国家平台的互联互通,6月底,完成了12个盟市、2个计划单列市与自治区平台“网络通”,其中9个盟市平台同步实现了与自治区平台对接,年底前将完成国家、自治区、盟市三级平台互联互通,届时可实现跨部门、跨地区、跨层级、跨业务、跨系统政务数据共享交换。自治区本级共享交换平台和共享网站于4月15日上线试运行,第一批目录清单中的46个自治区本级部门于6月20日前接入共享交换平台,部门可通过共享平台发布共享目录。截至6月底,自治区本级30个部门的2022项业务数据在共享交换平台进行了挂接。
  在抓好“三个基础工程”的同时,还加强完善了电子政务外网日常管理、信息安全、预警监测、运维服务等工作,为“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提供安全可靠的基础支撑。



内蒙古日报记者: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实施方案》,自治区将如何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工作,怎样才能让企业和群众到政府办事真正像“网购”一样方便?

高润喜:

  党中央、国务院对推进政务服务和优化营商环境十分重视。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实施方案》指向性、操作性较强,对于指导当前“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自治区将尽快予以转发并重点推动落实。其中所提的“一网、一门、一次”,顾名思义就是指企业和群众在线上办事“一网通办”,线下办事“只进一扇门”,现场办理“最多跑一次”。当前和今后自治区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工作。
  一是高起点打造网上服务平台,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自治区本级关于“互联网+政务服务”的门户网站于去年12月25日上线运行,目前自治区本级“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平台正在积极与国家和盟市平台进行对接融合。计划今年年底前,实现自治区、盟市、旗县(市、区)三级联动运行,2020年底前使政务服务实现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建成覆盖全区、整体联动、部门协同、全区统筹、一网办理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新体系。当然,实现“一网通办”不仅是平台贯通的问题,当前自治区政府办公厅正在结合自治区行政审批改革办公室、自治区标准化院推进以政务服务事项为核心的标准化体系建设,积极推动全区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同时,还要不断拓展网上办事广度和深度,延长网上办事链条,实现从网上咨询、网上申报、网上预审、网上办理、网上反馈等线上所办事项“应上尽上、全程在线”。力争在今年年底之前,实现自治区本级35个部门、498项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网上办理率达到80%的目标任务。
  二是高标准优化实体政务大厅功能,推动政务服务线上线下深度融合。自治区按照“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的要求,不断完善自治区本级、盟市、旗县(市、区)综合性实体政务大厅集中服务模式,将垂直管理部门在本行政区域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纳入综合性政务大厅集中办理,加快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 模式(就是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推行便民代办点向苏木乡镇(街道)、嘎查村(社区)延伸,切实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除涉及国家秘密等特殊原因外,剩余事项全部进驻实体政务大厅集中办理,并依托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实现线上线下功能互补、无缝衔接、全程留痕,切实做到让企业和群众线下办事“只进一扇门”。
  三是高质量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式管理,实现企业和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按照李克强总理“六个一”的新要求和“最多跑一次”的工作目标,通过政务服务流程再造,促进体制机制创新,着力通过优化办事流程、简化办事材料、精简办事环节,并结合国家、自治区部署的全力以赴解决事关办事群众的40项堵点问题,对符合法定受理条件、申报材料齐全的原则上一次办结。近期自治区还将建立“互联网+政务服务”并联审批、容缺办理、电子印章、信用体系、多级联审等五项制度,切实创新优化政务服务环境,更加注重企业和群众的办事质量,力争做到在现场办理“最多跑一次”。
  总之,通过全面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改革,自治区将切实解决审批多、评审多、手续多、证明多、程序多、耗时长、效率低等“五多一长一低”问题,最大限度地实现实体政务大厅和网上服务平台集中办理,让企业和群众到政府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广播新闻中心记者:

  据了解,群众对简化养老保险资格认证程序的呼声较高,我们在简化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认证上有什么新举措?



丁飞:

  社会保险待遇资格认证工作,是确保社会保险基金安全,保障全体参保人员合法权益的重要措施。过去,我们主要采取指纹加指静脉等方式,在经办窗口现场认证和异地协助认证等来进行。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有效解决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认证“办事慢、多头跑、来回跑”的问题,我们在全面实现自治区数据集中和一体化的基础上,利用移动互联网、人体生物特征识别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展了人脸和语音等人体生物特征认证信息系统建设,实现了养老保险远程认证的认证新模式。
  这种认证方式,极大地方便了退休人员认证,也避免了养老金被冒领的现象,保障了社保基金安全运行。行动不便或是异地居住的退休人员,只需登录“内蒙古12333”手机 APP客户端或认证网站,通过摄像头动态核对脸部特征,参保群众足不出户,几秒钟即可完成身份认证。
  目前,自治区人脸识别系统已在赤峰市、通辽市、呼伦贝尔市、乌兰察布市、锡林郭勒盟、阿拉善盟以及煤炭社保系统全面启用,累计总认证1268.7万人次,手机及网上自助认证97.9万人次,“刷脸”这一便捷认证方式取得了显著效果。
   我们还将进一步推进建设语音识别认证系统,加快完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认证服务平台,实现认证的多渠道、多样化、便捷化,广大退休人员可结合实际,自愿选择认证方式。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国家人社部和自治区放管服的要求,开展一网一门一次的改革,进一步加大远程认证服务推广力度,督促未开展人脸认证、语音认证等远程认证服务方式的盟市尽快启用,努力做到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据我们所知,近年来中央1号文件都是针对农村牧区工作提出来的,备受关注,而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兴业态,也受到中央领导和地方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请问作为自治区商务主管部门,咱们商务厅是如何把农村牧区工作与电子商务结合起来的,并且取得了哪些成效?



尚志强:

  为推动我区农村牧区电子商务健康发展,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在拓宽农畜产品销售渠道、拓展农牧民创新创业平台、促进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扩大农村牧区消费和打赢脱贫攻坚战方面的积极作用,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以及商务部有关文件精神,我厅会同自治区财政厅、扶贫办竞争性选择五原县等38个旗县申报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其中包括22个国贫县。38个示范县累计获得中央财政专项补助资金6.1亿元。
  示范县申报成功后,在商务部、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等部门的指导下,各级各部门积极推动。通过搭建综合性的县域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即“一个中心,五大体系”(县级公共服务中心、培训体系、物流体系、供应链管理体系、营销体系和服务站体系),各示范县稳步开展了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产品买难卖难、物流不畅、农村牧区人才缺乏等问题。内蒙古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工作成效
  (一)搭建公共服务体系,方便农牧民网购网销,助力脱贫攻坚。
  38个电子商务示范县共建成县级运营中心38个,乡村级电商服务站2575个,为农牧民提供代买代购、信息咨询、农畜产品销售、快递收发等服务,特色农畜产品、乡村旅游等网络销售额突飞猛进。到2018年5月底,38个示范县累计网络零售额达145.35亿元,是2016年6月38个示范县网络零售额的18倍之多。其中,服务建档立卡贫困户137849人次,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销售101.8万元,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34.9万元,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7869人。
  (二)整合物流资源,解决“最后一公里”和“最初一公里”问题。
  近年来,商务厅会同交通厅制定了《关于促进农村物流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会同邮政管理局制定《关于推动邮政业服务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导38个示范县建成了28个县级仓储配送中心(有10个示范县仓储配送中心与公共服务中心共享场地)和2242个村级物流服务点承担快递收发功能。 2016年6月,38个示范县快递收件量是350万件,到2018年5月底,38个示范县快递收件量达到1.016亿件,翻了29倍;2016年6月,38个示范县快递发件量是42万多件,到2018年5月底,38个示范县快递发件量达到2800多万件,翻了66倍。与此同时,快递物流价格平均下降40%左右,五原县快递发件达到首重3.8元全国包邮。 
  (三)下力气开展电商培训,转变农牧民思想观念,促进农牧民创业增收。
  各示范县培训基层公务员、农村青年、涉农企业、农民等各类人员301632人(次),其中培训贫困对象26571人,带动农村青年、大学生、返乡农民工、残疾人、农村贫困人口29009人创业就业,累计孵化网商4499人,其中,个人网商(主要是农村青年、大学生、返乡农民工、残疾人、农村贫困人)3852人,为发展农村牧区电子商务奠定了人才基础。
  (四)提高农畜产品商品化率,创建品牌。
  截至2018年5月底,38个示范县累计增加网络销售单品至5113个,比2016年6月914个网销单品翻了5.6倍,供应链管理体系、网络营销体系建设初见成效。
  二、示范工作典型代表
  五原县是2015年度全区8个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之一,同年6月建成河套电子商务产业园,总投资5亿元,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主要建成展示中心、众创中心、孵化中心、实训中心、服务中心、云仓中心、仓储中心、快递中心等8大功能区。入驻电商企业和网商226户,2015年发货8万单、销售额3600万元,2016年发货150万单、销售额1.3亿元,2017年达到300万单、销售额5亿元。五原县先后被评为全国电子商务示范县、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全国农村产业融合试点示范县、全国葵花籽仁出口示范区,产业园被评为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全国青年电商人才培训基地。
  园区众创中心
  为吸引网商入驻,2015年五原县人民政府出台了鼓励支持网商发展13条优惠政策,涉及到网商的水、电、暖、网、物业、电脑、桌椅、人才公寓等设施和服务,全部为网商免费提供,可满足200多人同时办公,极大的降低了网商的经营和发展成本,彻底解决了网商发展后顾之忧。
  视觉服务中心
  视觉服务中心面积30平米,投资30万元配备了航拍器、摄影棚、照相机等设备,聘请专业设计师7人,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通过专业人才与培育本土人才相结合的方式,组建了视觉团队。共为葵花籽、南瓜籽、鸡蛋、面粉、杂粮、玉米等21个品类、100多种产品进行了视觉包装设计。
  乡村货的
  在全县117个行政村全部建立了村级电商服务站,可为村民提供手机费、电费、宽带费缴纳、快递收发、代买代卖、小额存取、便民信息发布(如用工需求、土地流转、农机具租赁等),极大的方便了老百姓的生产生活。
  政府整合县内传统商超配送企业的配送业务、车辆和县内13家快递公司的县村快递投送业务,统一由“乡村货的”配送,每天运送下乡快递300多单,平均每个村级电商站点两天运送一次,通过乡村货的模式,打通了物流配送的最后一公里。
  孵化中心
  已成功孵化创业公司和个体户612个。依托“河套五原农耕”区域品牌,孵化出了36个互联网畅销品牌,通过互联网渠道将优质的农畜特色产品卖到全国各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晒阳阳”红腌菜、玉米加农炮、迷你南瓜、“灯笼红”香瓜、二舅鸡蛋等。就拿晒阳阳红腌菜来说,2016年初,创业网商刘艳萍和新公中益达面粉厂合作共同创建“晒阳阳红腌菜”品牌,由刘艳萍通过微信、淘宝、今合网等平台进行销售,益达面粉厂进行生产、加工及供货。2017年销售4万件,年销售额312万元;2018年上半年,销售2万件,销售额156万元。



内蒙古晨报记者:

  远程医疗对解决基层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现实意义是什么?我区目前开展的如何?



段毅: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卫生与健康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努力全方位、全周期维护人民健康。引导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沉、资源下沉,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健康服务。国务院总理李克强4月1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加快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提高医疗服务效率,让患者少跑腿、更便利,使更多群众能分享优质医疗资源。
  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将发展远程医疗服务作为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和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问题的重要手段积极推进,将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自治区人民政府2017年新增地方债券资金3亿元用于支持远程医疗项目,建设覆盖全区所有旗县级医院和苏木乡镇卫生院的远程医疗系统,开展面向基层医疗机构的远程会诊、远程心电诊断、远程影像诊断、远程病理诊断、远程手术指导、远程教学培训等业务,促进医疗资源纵向流动,提升基层及边远贫困地区医疗服务能力,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和医疗服务整体效率,推动实施分级诊疗。
  自治区卫生计生委按照中央和自治区的关于“互联网+医疗服务”的有关要求,将依托信息化技术开展远程医疗服务,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有效解决基层和边远地区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难的问题作为目标。努力推动“互联网+医疗服务”工作,2011年,我区就开展了远程会诊试点,在我区部分医疗机构开展远程医疗服务。2018年自治区依托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作为牵头单位,组建了自治区远程医疗协作网,覆盖131所医疗机构,初步搭建了“自治区—盟市—旗县”的三级远程医疗体系。2015以来,开展远程医疗服务18万例次,基层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和疑难重症救治水平得到了提高,群众看病就医问题得到缓解。

张文辉:

  由于时间关系,答记者问的环节就进行到这里。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内容丰富,自治区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高润喜同志围绕全区“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重大举措、取得的成效、呈现的亮点,作了总体介绍;各部门负责同志从不同角度回答了记者朋友们的提问,就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问题进行了积极回应。希望新闻部门和媒体的记者朋友们能够及时、全面、客观地报道本次新闻发布会的情况,通过政府与媒体的沟通交流,不断推进政务公开,加大宣传引导力度,为推动自治区“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如果大家还有需要进一步了解的问题,请在会后与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及有关部门联系,再作跟踪和延伸报道。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