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4日上午10:00,四川省委外宣办、省政府新闻办在成都举办解读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第二场新闻发布会。发布会邀请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范波先生、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邓长金先生,中共成都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谢瑞武先生,成都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曾明友先生向大家介绍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如何更好实现区域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同频共振,整体提升全省综合实力,并回答记者提问。
房方: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举行解读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第二场新闻发布会,主要任务是解读全会关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推动“主干”引领带动、“多支”竞相发展、“干”“支”协调联动的有关精神。今天的新闻发布会邀请到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范波先生、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邓长金先生,中共成都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谢瑞武先生,成都市发展改革委副主席曾明友先生,他们将向大家介绍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如何更好实现区域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同频共振,整体提升全省综合实力,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省发改委主任范波先生作主发布。
范波:
各位新闻界朋友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和各位见面,特别感谢各位牺牲休息时间参加这次发布会。
近段时间以来,省委部署开展了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新闻媒体加班加点报道,宣传全省上下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四川篇”,宣传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各项工作部署,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创新的情况,为促进全省上下形成解放思想、创新开拓、真抓实干的良好氛围,推动全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作出了贡献。借此机会,向新闻界的朋友们表示敬意。
我就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深入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有关情况作简要介绍。
一、“一干多支”发展战略提出背景
四川是西部地区重要大省,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经过历届省委、省政府的接续奋斗和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四川经济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区域发展水平显著提升。
2017年,全省经济总量达到3.69万亿元,居全国第6位;成都经济总量达到1.39万亿元,在副省级城市中排名全国第三、西部第一,具备集聚国内外优质资源能力;绵阳、南充、泸州、宜宾迈入百万人口城市行列,经济总量过千亿的市(州)达到16个,绵阳突破2000亿元。这些年来,针对不同阶段发展实际,我省先后实施了“依托一点、构建一圈、开发两片、扶持三区”“五大经济区、四大城市群”“多点多极支撑”等区域发展战略。这些战略的实施,对全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我省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区域发展不平衡,首位城市成都与其他市(州)相比体量相差悬殊,排名第一的成都市经济总量是排名第二的绵阳市的6.7倍。成都平原经济区8市以占全省17.8%的面积,承载了全省45.8%的人口,贡献了60.6%的经济总量;而“三州”地区占全省面积的60.3%,人口只占8.4%,经济总量占5.3%。发展不充分主要表现为经济总量居全国前列但人均排位相对靠后,大而不强。这种情况既是四川特殊自然地理条件造成的,也是长期历史发展形成的。
从区域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看,当一个地区城镇化率达到50%以后,区域经济的空间形态将逐步迎来由“虹吸集聚”向“辐射扩散”发展的拐点。2017年,我省城镇化率达到50.4%,正处于优化经济地理、重塑区域经济版图的重要机遇期。在这个“窗口期”谋划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尤为重要,全省上下对此高度关注、十分期待。
二、“一干多支”发展战略形成过程
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四川“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健全城乡统筹、区域协作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打造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板块,推动各区域共同繁荣发展、同步全面小康”。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我们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今年4月,省委书记彭清华在市厅级主要领导干部读书班上提出构建“一干多支”发展格局,引起了热烈反响。通过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各方面进一步加深了对四川基本省情和发展阶段性特征的认识把握,在全省区域发展格局方面形成了基本共识。期间,按照省委安排部署,常务副省长王宁组织省发展改革委和省级有关部门对“一干多支”发展战略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专题研究报告,为省委、省政府提供了决策参考。
6月29日至30日,省委召开了十一届三次全会,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决定》《关于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作出了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的战略部署,目的是加大统筹区域发展力度,推进“主干”引领带动、“多支”竞相发展、“干”“支”协同联动,更好实现各区域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同频共振,推动高质量发展,整体提升全省综合实力。
三、“一干多支”发展战略重大意义
省委在我省处于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提出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这是针对四川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矛盾,结合新时代新使命新要求,作出的事关四川全局的重大决策,是推动我省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遵循和行动指南。
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行动,也是推动四川经济由大到强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对历届省委、省政府区域发展战略的延续,也是新时代治蜀兴川方略的深化和拓展;是立足四川发展现实的重大考量,也是遵循区域发展规律的科学抉择。当前,全省上下正在掀起学习贯彻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的热潮,必将有力推动“一干多支”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对我省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四、“一干多支”发展战略主要内容
一是做强成都“主干”,充分发挥引领辐射带动作用。支持成都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围绕服务国家战略、带动区域发展、参与全球合作,加快提升对国际国内高端战略资源的集聚集成能力,加快建设“五中心一枢纽”(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科技中心、西部金融中心、文创中心、对外交往中心和国际性综合交通通信枢纽),进一步增强对全省其他区域的引领辐射带动能力,高水平打造引领四川发展的“主干”。高标准规划建设天府新区,高起点建设天府国际机场和国际空港新城,打造一流的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和临空经济示范区,加快形成西部地区最具活力的新兴增长极。
二是发展“多支”,积极培育更多经济增长极。优化全省经济地理,打造各具特色、竞相发展的区域经济板块,形成四川区域发展多个支点支撑的局面。大力发展环成都经济圈,建成与成都有机融合、一体发展的现代经济集中发展区;加快川南经济区一体化发展,建成南向开放重要门户和川渝滇黔结合部区域经济中心,打造全省第二经济增长极;推动川东北经济区振兴发展,建成东向北向出川综合交通枢纽和川渝陕甘结合部区域经济中心;推动攀西经济区转型升级,建成攀西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和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
三是强化统筹,大力促进“五区协同”发展。落实国家主体功能区定位,推动成都平原经济区(含成都和环成都经济圈)、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协同发展;推动成都与环成都经济圈协同发展;推动“三州”与内地协同发展;推动区域内各市(州)之间协同发展。加强各区域规划对接、改革联动、创新协同、设施互通、服务共享、市场开放,努力在重大交通基础设施互通、重大战略资源统筹、重大公共服务平台共享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着力打造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区域发展共同体。
四是夯实支撑,完善适应区域协调发展的城镇和产业布局。优化我省城镇化布局,着力打造以成都为核心城市,以绵阳、德阳、乐山为区域中心城市的成都平原城市群;以宜宾、泸州为区域中心城市的川南城市群;以南充、达州为区域中心城市的川东北城市群,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建立健全区域发展激励机制,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区域中心城市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城市。优化产业发展布局,重点培育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先进材料、能源化工五大万亿级支柱产业,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构建具有四川特色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成都重点打造世界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建设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环成都经济圈重点与成都形成产业协同配套,打造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培育国内领先的清洁发电设备、轨道交通装备、核技术应用、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集群;川南经济区重点打造世界级白酒产业集群,培育国内领先的食品饮料、节能环保装备、智能终端、信息安全、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精细化工、新材料、通用航空和航空发动机研发制造等产业集群。川东北经济区重点培育国内领先的油气化工、机械汽配、绿色食品、丝纺服装、建材家居、旅游康养等产业集群;攀西经济区重点打造世界级钒钛材料、阳光康养等产业集群;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及大小凉山地区重点发展全域旅游、特色农牧业、清洁能源、民族工艺、生态经济等,充分发挥生态屏障功能。
下一步,我们将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建立健全“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领导体制和推进工作机制,研究出台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的指导意见和差异化协同发展支持政策,研究制定区域产业发展指导意见等系列配套政策,推动“一干多支”发展战略落地落实。
房方:
感谢范波主任做了比较全面系统的介绍,接下来是媒体提问时间,请记者朋友就关心的问题提问,提问之前请通报所代表新闻机构的名称。
四川日报记者:
我是四川日报记者。我想问一下省发改委的领导,新形势下,省委提出“一干多支”发展战略,这是基于怎样的考虑,和此前的“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有怎样内在的联系?其中“干”和“支”的定位分别是什么?
范波:
省委提出“一干多支”发展战略,主要基于两个方面考虑:一方面,要具体落实中央对四川工作的总体要求;另一方面,要着力解决四川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矛盾。
一是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四川“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健全城乡统筹、区域协作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打造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板块,推动各区域共同繁荣发展、同步全面小康”。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是省委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的四川实践。
二是四川经济总量居全国前列,但人均排名相对靠后,大而不强,缺少经济总量大、发展质量优、能与首位城市协同发展、高效分工的区域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同时,首位城市发展仍然不足,成都经济总量仅相当于广州、深圳的60%左右。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是推动四川经济由大到强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推动形成合理的区域产业分工格局和现代产业体系。
三是经过历届省委、省政府的接续奋斗和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四川经济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发展不平衡,尤其是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然是四川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主要矛盾,各区域之间、市(州)之间发展水平差距仍然较大,还有68个贫困县尚未“摘帽”,推动区域协同发展,通过区域发展带动脱贫攻坚,实现同步全面小康,是我省当前的紧迫任务。
关于“一干多支”发展战略和“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的内在联系问题。“一干多支”发展战略和“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是省委在我省不同发展阶段,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出的重大举措。
“一干多支”发展战略立足四川新时代新使命新要求,是对历届省委、省政府区域发展战略的继承和创新,是“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的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侧重于推动各区域板块竞相发展,做大区域经济总量;“一干多支”发展战略则是在做大区域经济总量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区域板块间的协同发展,形成各具特色、错位发展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关于“干”和“支”的定位问题。“干”的定位就是成都市的发展定位,成都要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城市,充分发挥引领辐射带动作用。“支”的定位就是各区域经济板块发展的总体定位。具体讲,环成都经济圈要建设创新驱动、高端引领的现代经济集中发展区,围绕成都“主干”共同打造西部地区最具活力、最具优势的城市群,带动其他经济区梯次发展。
川南经济区要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发展临港经济和通道经济,建设南向开放重要门户和川渝滇黔结合部区域经济中心,打造全省第二经济增长极。川东北经济区要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化工、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生态文化旅游,建设东向北向出川综合交通枢纽和川渝陕甘结合部区域经济中心。攀西经济区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建设攀西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和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
我体会“一干多支”发展战略是在历届省委省政府区域发展战略的继承和创新,也是符合四川经济发展的实际,特别是符合当前主要矛盾的变化,带来区域发展的一个新局面,一个重大的战略部署,也必将支撑四川经济跨越发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谢谢大家!
房方:
范主任的回答很充分,媒体朋友下来之后也可以再追问。我也可以给大家透露一点新闻线索,就是省委此次全会应该说是在全国包括在很多企业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很多著名企业闻风而至,这些老总都表示在四川有大手笔的投入,希望媒体抓住线索继续报道。
下面请继续提问。
四川新闻网记者:
我是四川新闻网记者。从刚刚范主任发布的内容中我们知道,“一干多支”主要战略是做好成都“主干”,充分发挥成都的引领带动作用。请问成都市领导,成都将如何做强“主干”?谢谢。
谢瑞武: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明确提出要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的新格局,这是省委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重大要求的重要部署,是破解四川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大决策,完全符合区域发展规律、城市发展规律、经济发展规律。成都市委市政府坚决拥护并且已经开始全面落实,我们已经召开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对此进行了全面部署。
具体讲,成都将坚定不移建强成都国家中心城市“五中心一枢纽”功能,提升六种能力,落实省委做强“主干”的要求,履行好“主干”的责任,体现好“主干”的责任担当。
一是围绕提升区域带动能力,加快构建高质量经济体系,建设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准确把握高质量发展总体要求,聚焦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新经济构建现代化开放型产业体系。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形成2个万亿级产业集群、2个五千亿产业集群、6个双千亿产业集群和一批成长性好的新经济产业集群。推动产业经济地理重塑、产业功能区建设、新经济新动能培育和产业政策创新。加强与市(州)的产业协同连接,打造以成都为中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圈。
二是围绕提升金融资源的集聚辐射能力,加快建设国家西部金融中心。把握金融创新和金融开放的大趋势,用好国家新一轮金融开放的机遇,增强成都资本市场、财富管理、结算中心、创投融资、新型金融等核心功能,大力实施“交子之星”上市倍增行动计划,探索建设“一带一路”金融服务中心、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大数据交易中心,打造一批全国特色金融“单打冠军”,从而增强对市(州)的经济辐射能力,提升对成都和市(州)实体经济的服务能力。
三是围绕提升国际影响力,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对外交往中心。我们将争取更多的领事机构、国际组织落户成都,争取更多的国际重要会议、国际重要赛事活动在成都举办,加快在全球布局一批科研、招商和旅游项目,提高成都国际高端要素资源聚集和运筹能力,发挥好四向拓展起点、全域开放支点的作用,带动全省市(州)的对外开放。
四是围绕提升创新引领能力,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科技中心。我们将充分用好全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机遇,以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国家产业创业中心为牵引,大力引进公共研发转化平台,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注重在应用研究和成果产业化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和股权激励力度,建立跨行业跨部门的协作体系,推动新经济发展。支持企业高校研究院所引进建设国家大科学装置、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培育一批具有行业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型企业,形成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创新创业生态。
五是围绕提升文化影响力,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文创中心。我们将大力推动天府文化发展,全力打造特色鲜明、附加值高、原创性强的现代文创产业体系,以建设天府锦城、天府文创园等高质量文化载体为抓手,大力推动文商旅体融合发展,让天府文化成为城市创新发展的灵魂。
六是围绕提升门户枢纽能力,加快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通信枢纽。我们将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的优势,发挥南丝绸之路起点的区位优势,加强双机场建设,以天府国际机场和国际空港新城为重点,加快构建国际航空客货运战略大通道,打造以天府国际空港为战略支点的高铁交通圈,形成连接国际国内重要节点城市的高效客货运输网络,构建“空中丝绸之路”和“国际陆海联运”双走廊,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关于这个问题我回答完毕,谢谢!
房方:
请继续提问。
光明日报记者:
我是光明日报记者。过去我们经常提成都平原经济区,这次在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看到我们要发展成都经济圈。想请教一下这两者有何区别,又有什么关系呢?谢谢!
房方:
请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邓长金回答这个问题。
邓长金: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在“一干多支”发展战略里边,把成都平原经济区区分开来,一个是成都,另外就是环成都经济圈。为什么要区分呢?就是因为成都市作为全省的“主干”作用还要更充分发挥出来,环成都经济圈的定位和成都的定位是不一样的,同时也是要推动环成都经济圈形成新的增长点,形成新的增长极,这样来考虑的。
房方:
请继续提问。
成都晚报记者:
我是成都晚报记者。请问省发改委领导,县域经济在“一干多支”当中的地位及作用是什么?谢谢!
邓长金: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县域经济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没有经济强县,就没有经济强市,更没有经济强省。县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我省十分突出,基础设施保障水平较低,产业同质化现象更加明显,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不足,城镇体系布局不尽合理。
将县域经济作为“一干多支”发展战略重要内容之一,打造一批工业强县、农业(林业、畜牧业)强县、服务业强县、生态旅游强县和信息化强县,充分激发县域经济活力,有利于推动县域经济差异化协同发展、高质量发展,夯实区域经济发展基础。
房方:
请继续提问。
四川广播电视台-四川观察记者:
我是四川广播电视台-四川观察的记者,我们注意到《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建设德阳、绵阳、乐山、宜宾、泸州、南充、达州七个区域中心城市,我们想知道的是为什么选择这七个?标准是什么?这七个区域中心城市在全省经济社会中起到怎样的作用?同时大家也很关心,全省除了成都之外,是不是还要建设一个经济副中心,在这七个城市中哪个是最有希望的?谢谢!
范波:
德阳、绵阳、乐山、宜宾、泸州、南充和达州这7个城市分别位于环成都经济圈、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是国家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和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中明确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具备发展成为区域中心城市的基础。
一是经济实力相对较强,除成都外,这7个城市的经济总量分列全省的2-8位,产业基础较好,形成了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产业集群。
二是地理区位条件比较优越,已有的国家交通干线和规划建设的对外大通道在7个城市都有交汇点,与周边城市在经济贸易和人文交流上较为密切。
三是城镇化水平较高,绵阳、南充、泸州、宜宾已迈入百万人口城市行列,市场规模和发展潜力较大,资源要素集聚能力较强。
我省区域协同发展最突出的问题在于区域中心城市规模不大、实力不强、能级不高,除成都外,仅绵阳经济总量刚过2000亿元。通过重点培育这些区域中心城市,将进一步提升它们的发展能级,增强辐射带动周边能力,壮大区域发展重要支点。我们鼓励这些区域中心城市加快发展成为全省经济副中心,在更大范围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对全省经济发展提供更强有力支撑。
房方:
我代记者追问一下。你刚才讲成都现在是“一干多支”的“主干”,成都和第二位城市之间相差较大,要成为副中心需要达到怎样的程度?
范波:
我们拿现在的数据看,如果说有一个副中心的话,它的总量应该是三四千亿左右的标准。大家可以关注湖北,湖北有宜昌、襄阳,四川由于自然地理和历史原因形成现在的格局。
靠行政叠加是不可能形成副中心的,我们如果把某几个市(州)一合并,假设川南四个合并,两个市(州)整合总量做到三千亿,那有什么意义呢?没有意义,一定是靠做增量和创新发展。
副中心城市在整个格局中应该起到较大的引领作用,特别是在首位城市之后,在一定区域能发挥较强的带动作用,这样的城市才是副中心。这几个城市都有可能成为副中心,谁能成为副中心我真不知道,需要大家实实在在干出来。
房方:
请继续提问。
四川手机报记者:
我是四川手机报记者。成都自身的发展有目共睹,远景规划非常令人憧憬。在“一干多支”发展战略中,成都作为“主干”如何践行新时代新要求的?
谢瑞武:
四川省委指出,四川地处西部地区,整体发展水平和发达地区存在一定差距,必须有一个综合实力较强、产业人才聚集度较高、创新优势比较明显的经济中心城市,在全国乃至全球吸纳优势资源要素,辐射带动全省经济发展。
成都市委市政府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和工作境界,聚焦规划对接、改革联动、创新协同、服务共享、市场开放,努力与市(州)一道打造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区域发展共同体。
一是主动加强规划对接,将针对每个城市的优势、劣势,以城市空间规划和主体功能区规划修编为契机,加强与各区域城市的总规和控规对接,形成更具协同性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空间规划。
二是主动加强产业对接。与区域城市一道加强产业发展研究,尤其是加强省里确定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的产业链、创新链的研究,建立产业协作平台和企业家联盟,协同开展产业成链、集群招商,推动跨区域项目和园区合作共建。建立“研发设计在成都、转化生产在市州”的产业互动模式,探索“存量不动+增量分成”的区域利益分享模式。随着企业发展,一些企业做大做强以后必然会把总部往大城市聚集,这也是经济发展的规律。市(州)的企业到成都以后,我们就在考虑,税收存量的部分留给市(州),我们共同把企业做大做强,增量我们来做分成,成都财税系统已经在研究这个问题。形成跨区域的“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梯级大孵化体系。
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对接。我们将认真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提出的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的重大部署,加快推动成都平原经济区环线城市快速路、遂宁至乐山至天府国际机场等快速通道规划建设,加快建设成渝高速、成自渝高速、天府大道北延线,加密成都联通市(州)的高速公路网络,尽快打通市域间的“断头路”。大力推进成都平原铁路公交化改造,我们谋划争取通过公交化改造,使从成都平原经济区这几个城市到成都的时间可以缩短到半小时左右。我们去年率先从德阳探索,现在成都到德阳每20分钟就有一列动车出发,坐最快的动车从成都到德阳只需要23分钟,成都和德阳之间的经济往来明显增强,成都和德阳之间已经开始出现产业分工。我们也通过高铁连接成都与其他经济区,加快成都与其他经济区的联结,加快成都与其他经济区协同发展的成效。
四是推动公共服务对接。我们将探索区域资源共享、政策协同、标准互认、一体结算机制,增强人民群众对一体化的获得感。共享高端商务服务,培育引进一批会计评估、法律服务、商务外事、调查咨询等国际中介服务机构,支持本地金融机构在市州设立分支机构。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支持成都高校到市州建立校区,组建一体化学校、集团学校、联盟学校,支持成都优质中小学资源向市州辐射。我们组建了教育投资集团、医疗投资集团,我们也想把四中、七中、九中等优质教育资产的无形资产注入投资集团,鼓励他们到市(州)去发展,让市(州)共享成都的教育资源、医疗资源。共享优质文体服务,加快建设一批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博物馆、图书馆、体育馆等标志性文体设施,服务全省文体服务水平。随着这些项目实施,我们辐射市(州)的一大批基础设施将建成,一大批公共服务设施将在市内外布局。
五是推动生态环境共治。我们将落实长江经济带“不搞大开发、共抓大保护”重大要求,健全跨区域处置突发环境事件、水源保护联动机制和协同应对重污染天气联席会议制度。培育生态产品交易市场,建立流域环境资源交易平台。提高生态地区旅游、文化、绿色食品等资源协作开发水平,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关于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此,谢谢。
房方:
给大家做个说明,因为范主任还有其他重要会议,所以他先离场。
范波:
谢谢大家!长金同志会代表省发改委回答大家的问题,大家有感兴趣的话题可以会后继续采访。谢谢!
房方:
请继续提问。
新华社四川分社记者:
我是新华社记者,我想问的是“一干多支”发展战略与以往相比有什么样的特点?这将对四川未来发展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谢谢。
邓长金: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一干多支”发展战略是对以往区域发展战略的创新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更加注重打造成都“主干”,只有主干做强了,引领辐射带动作用才能充分发挥。二是更加注重培育区域中心城市。省委明确提出在成都之外,打造绵阳、德阳、乐山、宜宾、泸州、南充、达州7个区域中心城市,为培育发展全省经济副中心奠定基础、创造条件。三是更加注重区域板块协同发展。通过打造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区域发展共同体,加快形成“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
“一干多支”发展战略将对未来产生现实而深远的影响: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成都国家中心城市发展能级和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对全省乃至西部地区辐射带动能力。
有利于建设协同发展、高效分工的区域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加快全省新型城镇化进程;有利于构建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板块,对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有利于打造区域发展共同体,推动全省区域板块协同发展、竞相发展;有利于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为脱贫攻坚奠定坚实基础、构建长效机制。谢谢。
房方:
请继续提问。
成都日报社记者:
我是成都日报社记者,请问发改委领导,如何保障“一干多支”战略的实施,谢谢。
邓长金: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保障“一干多支”发展战略实施,关键在于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政策支持。目前,我省正在研究完善战略实施保障机制。
一是建立工作推进机制,成立四川省推进区域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分区域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二是出台支持政策,分区域研究制定财税、金融、土地、产业、投资、人才等支持政策,建立长效激励机制。三是落实工作责任,各地党委、政府履行主体责任,省直有关部门加强指导和服务,形成工作合力。四是加强督察督办和考核评价,强化考核结果运用。谢谢。
房方:
请继续提问。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我是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我这个问题和第一场发布会有关系,第一场发布会的时候邓长金副主任提到成都和环成都经济圈的关系是近水楼台而不是月明星稀的关系。最近一段时间,成都和周边一体化进程越来越快,请问推动环成都经济圈和成都近水楼台,我们接下来是否会有具体举措?“一干多支、五区协同”的协同更多是多层次的协同,除了干和支之外还有区域之间的协同,请问成都和环成都经济圈以及川西地区如何协同?谢谢!
房方:
这个问题先请省发改委副主任邓长金先回答,再请成都市发改委副主任曾明友作补充。
邓长金:
在这个战略里面特别强调的特点之一就是强化五个经济区的协同,五个经济区包括环成都经济圈。刚才范主任谈到了成都经济圈和其他地方协同的问题,这个五区协同主要是讲成都平原经济区和其他经济区,还有其他经济区之间的协同。我简单介绍一下如何发挥它的作用。
一是突出成都的引领辐射带动作用,这是协同的重要内容;二是要深化经济区之间的联动发展;三是加强“三州”和内地之间的协同。因为时间问题,记者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我们出台的指导意见和推动协同发展方面的文件。
房方:
请曾明友副主任补充。
曾明友:
刚才记者朋友提到了,这次的变化就是把成都和环成都经济圈分开来说,合成一个成都经济区,这是一个特点。四川省委提出,成都周边各市应该有清楚的定位,和成都是近水楼台的关系,而不是月明星稀的关系。
从前几年的情况来看,离成都越近的市(州)确实能占得一些先机。比如资阳和眉山跟成都通信同城化,共享区号,成都和德阳实现铁路公交化运营,还有中欧班列,成都很多平台或者高端要素向离成都最近的市(州)率先开放,比如中欧班列德阳物流港去年7月正式启动建设,成德绵协同创新建立联动机制,设立科创通德阳分中心和盈创动力德阳工作站,还有成立四川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联盟等等。成都和周边市(州)尤其是德阳、遂宁、资阳、雅安签订了和合作协议,近水楼台已经显现出来。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的精神,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加快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的重大部署。五区之间是有区别的,成都和其他经济区协同发展,成都和环成都经济圈是一体化发展,我理解是比其他市(州)之间的协同层次更深。我们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做法:
首先是加强规划对接和功能统筹。和成都周边几个市(州)在规划、交通、产业进行统筹和衔接。有些功能可能要有合理的分工。比如成德绵创新共同体,绵阳科技城建设不仅仅只考虑绵阳,可能还要考虑成德绵之间,它的功能可能有一些要辐射成都。同样,成都的一些功能,比如我们的研发中心也可以辐射德阳和绵阳。第二是共同构建高速畅通的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以成都平原铁路公交话为抓手。第三,我们通信同城化为三市(资阳、眉山、成都)带来了便利。第四,能源保障体系方面的建设。第五,共同提升区域对外开放水平。比如把成都72小时过境免签扩大到德阳、绵阳、资阳、眉山。还有自贸试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经验成果进行拓展。第六是加强产业协作。我们正在和环成都经济圈探索总部加基地、研发加生产、贸易加基地、平台加服务等各种产业协同模式。比如我们和眉山、雅安可以围绕大成都、大峨眉、大熊猫等等来打造大的旅游合作。我就补充到这里,谢谢大家!
房方:
谢谢记者提问,也谢谢各位领导的回答,相信对大家理解“一干多支”战略会有更多帮助。各位的回答含金量很高,里边的信息很丰富,大家很关心成都,特别关心同城化基础设施对接。
我插播一个广告,我们专门安排了一场成都市的新闻发布会,成都市领导会为大家做更为详细的解读,同时我们还有围绕打造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四川全域对外开放以及乡村振兴还有一系列新闻发布会,希望媒体朋友继续关注。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祝大家周末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