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017首页>网上直播>

7月20日四川举行解读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新闻发布会(第四场)

发布时间:2018-07-23 14:08:01  |  来源:国新办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宇

  2018年7月20日上午11:00,四川省委外宣办、省政府新闻办在成都举办解读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第四场新闻发布会。发布会邀请到成都市委副书记朱志宏,成都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谢瑞武,成都市委常委刘守成,成都市政府副市长刘筱柳向大家解读全会关于支持成都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充分发挥成都引领辐射带动作用的有关精神,并回答记者提问。



李晓骏: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们举行解读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第四场新闻发布会,主要任务是解读全会关于支持成都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充分发挥成都引领辐射带动作用的有关精神。省委对成都发展高度重视,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提出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立体开放新态势,前所未有地突出了成都在四川发展全局中的龙头地位和关键作用,前所未有地赋予了成都在世界城市体系中参与合作竞争的责任和使命,为成都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和服务全川共同发展开创了机遇、指明了方向。
  为让大家更好地了解成都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增强对国际国内高端战略资源的集聚集成能力,增强对全省其他区域的引领辐射带动能力,推动治蜀兴川新部署新要求落地落实的有关情况,我们邀请到成都市委副书记朱志宏先生,成都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谢瑞武先生,成都市委常委刘守成先生,成都市政府副市长刘筱柳女士,他们将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成都市委副书记朱志宏先生作主发布。



朱志宏:

  新闻媒体朋友们,大家好!非常高兴和各位见面,首先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成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关注。这里,我就成都市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高质量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相关情况作简要介绍。
  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四川视察,对成都工作提出了一系列重大要求,为新时代治蓉兴蓉指明了政治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肯定成都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明确表示支持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充分证明成都全面学习新思想、积极践行新理念,作出的城市定位、战略谋划、重大部署,形成的工作范式、实践路径和创新举措,完全符合新时代新要求、完全符合成都市情阶段特征、完全符合市民美好生活期盼,更加坚定了成都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城市的信心决心。
  前不久召开的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四川篇”为主线,聚焦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经济强省、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时代课题,创造性提出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和形成“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这既是省委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的系统谋划,也是破解四川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大决策。
  特别是,省委在四川区域发展历史上首次将成都定位为“主干”,支持成都加快建设成为综合实力强、产业和人才聚集度高、创新竞争力优势明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这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大要求的具体举措,也是对国家中心城市布局这一国家战略的积极回应,既遵循区域经济发展普遍性规律,也是成都城市发展需要。
  全会前所未有地突出了成都在四川发展全局中的龙头地位和关键作用。我们理解,做强“主干”支撑,使成都与省内市州形成“水涨船高”的利益共同体,有利于成都植根全省9000万人口的巨大市场腹地这一比较优势,按全会要求代表四川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参与国际竞争,增强对国际国内高端战略资源要素的集聚集成能力;有利于充分发挥成都引领辐射带动作用,联动省内各市州协同发展,形成“一干服务多支”、“多支助推一干”的协同发展新格局。我们将按照全会要求,主动思考更好地服务全省大局和市州发展所需,以更大力度推动与市州深度协作,实现优势互补,联动发展,整体提升全省综合实力。
  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召开后,我们在深度调研和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以“坚定政治方向,主动服务大局,高质量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为主题,召开了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按照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新部署新要求,聚焦高质量发展“六个主攻方向”,研究制定了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两个《决定》,形成了实施高质量现代化产业体系、高效能社会治理体系、高品质公共服务设施体系“三大改革攻坚计划”和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工作方案,构架起了成都落实省委全会精神、高质量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城市的“路线图”和“任务书”,力争在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列、作出示范,为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作出成都更多贡献。
  一会儿,我的三位同事将就“一干多支、五区协同”、 “四向拓展、全域开放”和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做专门介绍,下面我重点介绍下成都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施高效能治理,高质量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城市的情况。
  一是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新兴服务业和新经济为支撑的“5+5+1”(5大重点产业: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医药健康、新型材料和绿色食品;5大重点领域:会展经济、金融服务业、现代物流业、文旅产业和生活服务业;1个产业体系: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现代化开放型产业体系。坚持以产业生态圈理念构建产业比较优势,统筹布局建设66个产业功能区,引导各类资源要素向产业功能区集聚。以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国家产业创新中心为龙头,全面提升全球科技要素集聚、科技创新团队引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企业科技创新投入“四大能力”,持续提升高质量科技供给水平。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全面打造100个特色镇(街区)和1000个川西林盘,培育休闲旅游等5个千亿产业,全面提升城乡融合水平。
  二是积极创造高品质生活。大力实施全民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创业天府行动计划、大学生就业创业促进和基层成长计划,全面提升就业创业水平。不断缩小城乡、区域、校际间办学差距,用三年左右时间完成优质幼儿园和中小学布局,新增28万个以上学位。创新多元养老服务供给,建成全国健康城市示范市。坚决遏制投机炒房行为,优化商品住房供给,探索实施“先租后售”、人才公寓共有产权模式,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交付,助力更多市民实现安居梦想。深入实施全民参保和社会救助提升、保障水平提升、多层次保障体系建设“三大计划”,筑牢脱贫攻坚和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底线。
  三是深入推进高效能治理。着力完善“一核三治、共建共享”(以党组织为核心,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各治理主体组织共建、成果共享)社区治理机制,深入实施社区发展治理“五大行动”,加快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深入实施“治霾十条”“治水十条”,统筹建设“轨道交通为主体、常规公交为基础、慢行交通为补充”三网融合的城市绿色交通体系,加快建设全长16930公里的天府绿道,着力打造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完善城市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面落实“三张清单”和10个防范化解风险工作方案,争创首批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
  我先简要发布这些内容,我的三位同事将继续发布,谢谢!



谢瑞武:

  各位领导,各位新闻界朋友,大家好!按照安排,现将成都市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关于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加快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部署的有关情况作简单介绍。
  一、深入领会省委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要求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要求和省委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部署,成都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对区域协同发展做了详细部署,我们认为,“一干多支”是水涨船高的有机体,全省9000万人口是成都发展的最大腹地、最大优势,我们将坚定不移做强“主干”,切实增强“主干”责任担当,全面增强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功能,我们将坚定不移推动“五区协同”,充分发挥引领辐射带动作用,为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二、近年来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取得的成效
  范锐平书记、罗强市长高度重视推动与兄弟市(州)的协同发展。成都市已与16个市(州)建立政府层面合作关系,达成并组织实施合作项目上千个。主要成效有:
  一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不断提升。成德动车实现公交化运营,日间开行动车40余对;西成高铁、成安渝高速公路等项目建成通车。与市(州)共享蓉欧快铁等开放平台资源,市(州)货源占蓉欧班列发货总量的40%。成资、成眉实现通信同城,成德实现通信资费同城。二是产业联动发展不断增强。成德绵协同创新共同体加快推进,“科创通”平台拓展到德阳、巴中、遂宁。与广安市合作共建“成都•广安生物医药协作研发基地”,与内江、德阳、资阳、遂宁共同推动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电子精密元器件等产品的协作配套,推动209家成都家具、制鞋企业向广元、资阳转移。与18个市(州)建立农业专项合作机制,大力支持成都农业企业“走出去”建基地和市(州)农产品“引进来”。合作园区建设有序推进,成阿工业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80户,上半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6亿元;成甘工业园已落户企业4户。与市(州)共享金融中心平台资源,1549户市(州)企业在天府(四川)联合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占交易所挂牌企业总数的48%,成都银行、成都农商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市(州)设立分支机构。三是民生领域交流合作不断深化。8个区(市)县与市(州)建立教育对口联系机制,成都七中网校、石室祥云网络教育服务基本覆盖市(州)。与8个市(州)互相开放医疗卫生专家库。上半年,与市(州)实时共享招聘岗位8.4万个,办理市(州)养老待遇领取资格联网认证22.86万人次、参保人员异地就医即时结算11.73万人次。不断加强环保领域联动合作,区域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四是对口帮扶扎实推进。20个区(市)县对口支援甘孜阿坝19个藏区县,346个援藏项目有序推进,458所学校(幼儿园)对口帮扶藏区477所学校(幼儿园),累计选派420名优秀教师赴三州地区支教,上半年组织了415家企业赴藏区开展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13场,提供就业岗位2.5万个。
  三、贯彻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要求推动“五区协同”的工作举措
  一是高起点抓好与五大经济区规划协同。推动与各经济区在交通基础设施、产业配套协作、公共服务、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蓝图共绘、功能统筹。加快完善成都平原城市群城际铁路和高快速路网络规划,推动共建绵阳-德阳-成都-眉山-乐山发展走廊、龙泉山东侧产业发展走廊,启动编制大成都、大峨眉世界旅游目的地建设规划。会同市(州)共同谋划并积极争取一批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重点产业化项目和民生项目纳入全省乃至全国规划并推动实施。
  二是加快推动与环成都经济圈协同发展。加快打造“1小时”城际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推动成都平原经济区环线以及德阳、遂宁、乐山至天府国际机场等快速通道规划建设,推动成乐、成绵、成南等高速公路扩容改造;大力推进成都平原城市群铁路公交化改造,推动形成1环7射格局。共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圈,形成以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为重点的成德绵产业联动区,以汽车、机车和机械加工、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为重点的成德资产业联动区,以新材料、新能源产业为重点的成眉乐产业联动区。深化成都科学城与绵阳科技城互动合作,加快建设成德绵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推动自贸试验区共建共享;共同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加强与眉山协作高标准推进天府新区规划建设;与资阳共同加快建设国家级内陆空港经济发展示范区。共同建设以大成都、大峨眉、大熊猫、三国文化、环龙门山、环龙泉山精品线路为品牌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三是推动成都平原经济区与其他经济区协同发展。围绕与川南经济区协同,加强成都国际铁路港、国际航空港与泸州港、宜宾港的互动合作,推进成都经自贡至宜宾南向出川高铁通道建设,共同打造南向开放通道新优势。围绕与川东北经济区协同,推进成都经南充至达州东向出川高铁通道建设,支持川东北经济区主动承接成都市产业转移和配套产业发展,帮助川东北各市提升传统特色产业规模和品质。围绕与攀西经济区协同,聚焦战略资源开发合作共建技术研发中心,推动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异地转化,助推攀西地区打造具有世界竞争力的钒钛新材料基地。
  四是加快推动成都与“三州”协同发展。完善合作共建机制,深化成阿、成甘工业园区合作,推进共建成都﹒大凉山农特产品加工贸易园区,支持“三州”优质农副产品进入成都。满怀真情继续做好援藏援彝对口支援工作,大力实施资金项目、民生事业、产业提升、园区合作、社会力量、人才智力六项援助,务实组织实施好20个区(市)县对口支援19个藏区贫困县(市)五年规划,助推“三州”与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小康。
  五是加快完善区域协同发展体制机制。完善与各经济区协同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双边或多边协商机制及各行业部门和相邻区(市)县合作推进机制。完善区域协作成本共担利益共享机制,推动构建“研发设计在成都、转化生产在市(州)”的产业互动模式,探索建立“存量不动+增量分成”的区域利益分享模式。完善干部交流机制,共同搭建区域性人才引进培养和交流平台。共同搭建多层次交流合作平台,积极策划举办系列行业性、地区性活动,鼓励行业协会、商会及其他社会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技术、人才等交流活动和经贸活动。
  目前,我们在征求市(州)意见基础上,正抓紧研究制定与市(州)产业协同发展政策和五大经济区协同发展5个实施方案,初步梳理了120余个合作事项,并积极筹办成都市与市(州)协同发展大会。相信在不久召开的协同发展大会上,还会有更多的合作成果涌现,请各位媒体朋友持续关注。



刘守成: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成都经济社会发展给予的关心和支持。下面,由我介绍成都市以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为主体,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情况。
  第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
  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听取了天府新区规划和我市新一轮总规修编的主要内容汇报,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指出,“天府新区是‘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节点,一定要规划好建设好,特别是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努力打造新的增长极,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这既是对天府新区推动高质量建设提出的重要指示,也饱含了对成都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城市的殷切希望。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以全球视野、国际标准、时代要求规划建设好天府成都,市委高度重视,谋划成立了公园城市规划研究院,并委托联合国人居署、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中央党校、中国社科院等国内外权威研究机构,深化对公园城市内涵、公园城市形态、绿色生态价值、消费场景、市民生活品质、城市品牌价值等重大课题的持续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城市总规用公园城市的理念进一步优化并编制公园城市规划。
  我们认为,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是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的重要指示精神的重大部署。公园城市作为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的发展高级形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生态文明为引领,是将公园形态与城市空间有机融合,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宜、自然经济社会人文相融的复合系统,是人、城、景、业高度和谐统一的现代化城市,是新时代可持续发展城市建设的新模式。
  第二,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为推进美丽四川建设贡献力量
  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强调,要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大规模开展绿化全川行动,坚决打赢污染防治“八大战役”,实施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五大行动”,切实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我们认为,落实省委全会精神,就是要坚持用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引领城市发展,这是新发展理念在城市发展中的全新实践,是成都在“一干多支、五区协同”中发挥“主干”作用的重要方面,是推进绿色生态价值转化的重要探索,是我们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抓手。我们将抓紧谋划、抓紧启动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的行动计划和重点项目,用公园城市理念推动实施鹿溪智谷、交子公园、天府锦城三大示范引领性工程,让城市有变化、市民有感受。
  第三,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的目标和路径
  前不久,市委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召开了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就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作出决定,明确了美丽宜居公园城市“三步走”的发展目标和建设路径:到2020年,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公园城市特点初步显现;到2035年,基本建成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开创生态文明引领城市发展的新模式;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美丽宜居公园城市。
  我们将围绕人、城、境、业四个要素探索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路径:
  一是围绕服务“人”,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构建传承创新、古今一体、别样精彩的城市文态,引导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健康优雅的生活方式。我们将延续城市文脉,统筹历史文物保护和城市更新,传承成都故事和民风民俗,推进城市修补、生态修复,构建“一环两轴四线六片”历史文化空间展示体系,留住反映和留存城市风貌与文化特色的“乡愁”。大力发展天府文化,以城市公园体系和开敞空间为城市文化载体,构建城市文化标识体系,促进多元文化交流和社会包容。优化绿色公共服务供给,营造绿色舒适的公园式社区,打造生态优质的公共服务空间,建设绿色智慧城市。倡导绿色消费和低碳出行,通过生活方式绿色革命,倒逼生产方式绿色转型。
  二是围绕建好“城”,构建蜀风雅韵、大气秀丽、国际现代的城市形态。我们将大力涵养自然生态格局,以全域生态资源为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本底,形成“园中建城、城中有园、城园相融、人城和谐”的公园城市美丽格局。实施差异化区域发展战略,优化市域空间结构,推动市域城乡形态从“两山夹一城”转变为“一山连两翼”。描绘大尺度公园城市肌理,以“一轴两山三环七带”、总长16930公里的三级天府绿道体系为骨架,串联五级绿化和各种公园体系,形成覆盖全域的生态“绿脉”。营造蜀风雅韵的城市风貌,强化城市天际线规划与管理,构建“三轴、四心、多片”整体景观格局,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建筑群落和文化景观,打造光彩靓丽城市夜景体系。
  三是围绕美化“境”,构建绿满蓉城、花重锦官、水润天府的城市绿态。我们将推进全域增绿,依托“两山”区域,建设世界品质的自然与文化遗产富集区,展现林秀俊美的山地风光。推进增花添彩,优化植物色彩布局,实施花园式特色街区、园林景观大道、市花市树增量提质等增花添彩工程,呈现花重锦官的锦绣盛景。打造精品林盘聚落体系,重塑川西田园景观,凸现茂林修竹的林盘景致。提升水环境质量,保护水生态系统,打造宜居水岸,重现水润天府的河湖景色,让美丽城镇和美丽乡村交相辉映、美丽山川和美丽人居有机融合。
  四是围绕提升“业”,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循环高效的生产方式。我们将加快发展以新经济为引领的环境友好型产业,推进知识、技术、信息等创新生产要素与传统产业融合聚变。建设清洁高效的绿色资源体系,促进清洁能源高效利用,促进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创新乡村振兴的产业模式,把乡村作为体现公园城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基底和最大载体,推动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推进乡村振兴示范走廊建设,将乡村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顺应个性化、体验化、品质化的消费趋势,与“三城三都”建设相结合,打造新业态培育新场景创造新消费。
  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是中央、省委赋予成都的光荣使命,是值得我们久久为功、不懈奋斗的美好事业,真诚希望社会各界、全体市民积极参与到公园城市建设中来,凝聚众智、汇聚众力,共同把成都建设成为美丽宜居的生活家园。
  谢谢大家!



刘筱柳: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首先非常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成都对外开放工作的关心和关注。
  习近平总书记以纵览全球的宏大视野和国际眼光,把开放纳入新发展理念,系统回答了新时代要不要开放、要什么样的开放、如何更好推动开放等重大命题,特别是在博鳌亚洲论坛发出了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动员令。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调研时提出,天府新区是“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节点,一定要规划好建设好,努力打造新的增长极,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为成都加快对外开发开放发展指明了方向。
  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提出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立体开放新态势,为成都高质量发展和扩大开放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下一步,成都将坚持树立全球视野和国际眼光,主动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主动服务区域协同开放发展,主动服务企业多元发展需求,增强在更高起点和层次推进对外开放的能力本领,抢抓“一带一路”建设重大机遇,更加主动参与世界经济大循环,更加积极运筹全球高端要素资源,加快建设面向西部服务全国的国家中心城市。下一步重点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一、着眼全省立体开放新格局,坚定做好“四向拓展”的起点和“全域开放”的支点
  一是将用好以成都为四向开放起点的机遇,提升城市整体势能。结合城市空间布局调整和主体功能区建设需要,精准定位“四向拓展”8条铁路通道与国家中心城市功能形成的互动关系,借势借力规划一批支撑开放高地建设的平台,形成西部国际门户枢纽的战略支撑。
  二是将用好构建立体开放战略通道的机遇,助力“全域开放”。我们将按照省委全会“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成都市对外开放大会的总体部署,加快布局“48+14+30”的国际航空客货运战略大通道,即形成覆盖全球48个重要航空枢纽城市、经济中心城市的精品商务航线;形成覆盖法兰克福、芝加哥、辛辛那提、阿姆斯特丹等14个全球重要物流节点城市的国际全货运航线;形成30条服务对外交往、国际消费的优质文旅航线,提高到全球商务城市、新兴市场和旅游目的地的航班密度,实现至全球门户机场“天天有航班”。将依托7条国际铁路通道和5条国际铁海联运通道,形成以国际铁路班列、国际铁海联运班列为支撑的陆上物流体系。
  二、面向全球构建高质量开放型经济体系,充分发挥“发动机”和“稳定器”作用
  一是聚焦高质高端构建开放型产业体系。刚刚结束的成都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上,我们也确定将加快构建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医药健康、新型材料、绿色食品五大先进制造业和会展经济、金融服务、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生活服务五大新兴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形成以人工智能、大数据、5G、清洁能源、现代供应链等为支撑的新经济新动能。深度参与全球产业链价值链重塑,精准绘制产业生态圈全球全景图,与市共同构建“总部+基地”“研发+生产”“中心+网络”新型产业协作关系,促进成都市域产业生态圈向省域产业生态圈拓展。
  二是聚焦集成引领构建开放型平台体系。以做强做优“三区五园多支撑”开放平台体系为核心,加快建设高能级战略开放平台。一要强化三区引领。增强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试验田功能,积极探索建设更高开放水平的内陆自由贸易港。增强天府新区开放主引擎功能,突出公园城市特色,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增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主阵地功能,加快建设成为国际创新创造中心、高质量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二要强化五园示范,主要是国家批复的5个国别合作园区。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园着力打造国家中小企业国际交流合作、德(欧)资中小企业集聚发展、中资中小企业质量管理、中德职业教育合作“四个示范平台”。中法生态优化园努力建成中法经贸合作中节能减排和绿色低碳发展典范。中意文化创新园打造以文化创意为主,涵盖旅游、时尚、会展商务、艺术博览、体育赛事等关联产业领域的国际化产业集聚区。中韩创新创业园着力构建全国领先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打造产业创新最活跃、创业资源最丰富和孵化能力最强大的国际化创新创业众创空间集聚区。新川创新科技园加快形成混合功能组团和“新川之心”中央公园有机布局,建设产业、生态、人文高度融合的“世界交融之城”。三要强化多平台支撑。加快中国—欧洲中心、“一带一路”对外交往中心和“一带一路”产业合作园建设,打造一批兼具人文交流、信息沟通、展示展销、技术合作、经贸往来等功能的国际合作平台。创新设立贸发机构,完善“3+N”境内外招商驻点布局,加快构建海外综合服务网络。同时,延伸西博会、创交会、欧洽会等重大展会平台价值链,扩大成都国际赛事平台影响力,依托国际重大活动,大力开展城市营销,充分展示成都对外开放的新形象。
  三是聚焦高效便利构建开放型市场体系。前不久出台了促进门户枢纽建设的“38条”政策,下一步将全面落实好“38条”政策,同时落实新版外商直接投资负面清单和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推进制造业及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业有序开放。坚持以六类500强企业为战略目标,建立完善招商引资大数据动态跟踪平台,争取更多跨国企业、新兴行业专业总部落户成都。深度研判即将施行的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的机遇,细致研究留住国际人流资源的办法举措,围绕通道建设强化与区域高端消费、国内时尚消费和全球免税消费群体的链接,着力打造国际消费中心。
  三、加快建设国际营商环境标杆城市,引领和推动全域营商环境国际化
  一是强化引领国际惯例的法律服务供给。主动对接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完善地方法规,建立健全自贸试验区重大事项法定听证制度和行政咨询体系,积极引进国际性法律服务机构,探索建立一带一路国际商事争端解决机制,大力推行外商投资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直通车制度,打造西部法律服务核心城市。
  二是强化体现国际水准的政策服务供给。加强对外开放政策的系统集成和实践创新,定期发布外企投资白皮书,清理和取消资质资格获取、招投标、权益保护等方面的差别化待遇,全力争取国家级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持续提升政策可及性、稳定性和有效性。
  三是强化链接国际网络的通道服务供给。围绕产业转移趋势和跨国企业全球布局需求,依托“空中丝绸之路”和“国际陆海联运”双走廊,依托成都国际铁路港建设“蓉欧+”战略示范区,全面开放“蓉欧+”通道平台,为跨国企业运用战略通道形成物流配送能力,提供无差别的政策服务,着力建设面向全球、服务一带一路的供应链枢纽城市和供应链资源配置中心。
  我就先向大家介绍这些情况。

李晓骏:

  接下来是记者提问时间,请记者朋友就关心的问题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名称。



人民日报社记者:

  我是人民日报社记者。近年来,成都在践行新发展理念方面成效显著,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期间也对此给予了充分肯定,明确提出支持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我想请问,成都在贯彻落实和深入实践新发展理念方面已经取得哪些成果和经验?

朱志宏:

  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和对此问题的关注。从去年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成都全面对表看齐新思想、新理念、新要求,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全面贯彻体现到城市总体规划、工作部署和发展绩效评价体系中,加快推进城市能级、发展方式、治理体系、生活品质全方位变革,确立了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国家中心城市的奋斗目标。在实践过程中,成都作了一些有益探索和创新,重点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始终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我们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以构建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为中心组织经济工作,推动形成了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国家创新型城市、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中心加快建设,城市创新力、创造力和创业力不断提升。例如,我们在全国率先深入推进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拓展到全省20所高校,极大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创造活力。截止今年6月底,378项职务科技成果得到分割确权,作价入股创办企业60余家,带动社会投资近30亿元。
  二是牢固树立“协调”发展理念,始终坚持全域统筹、城乡融合。我们全面落实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持续调整城市空间布局、重塑产业经济地理,推动“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差异化空间功能布局,构建形成了“一心两翼三轴多中心”多层次网络化城市空间结构体系。例如,产业经济地理加快重塑,“东进”战略深入实施,完成投资479亿元,增长13%,目前正以淮州新城为中心整合区域资源规划建设第四个国家级开发区,圈层发展格局逐步打破。例如我们产业经济地理加快重塑,东进战略深入实施,东进区域现在发展非常好,以淮州新城、简州新城、空港新城以及机场建设为推动整个东部区域发展。西控区域是要追求高质量的发展,通过过去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基础,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稳步推进,也取得非常明显的效果。都江堰精华灌区得到很好保护,川西林盘保护比较好。最近热度比较高的,比如郫都区的战旗村以及崇州的竹里,它仅仅是一个代表在成都区域内成片成线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有很多这样的好地方。以前外地朋友到成都来,我们都推荐他们去看企业看新区建设看城市社区,现在我们可能要推荐他们看乡村。乡村有别样的精彩,有别样的美丽,所以我推荐记者朋友们,用你们手中的妙笔、眼光、镜头多去看看美丽的农村。
  三是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我们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三治一增”,加快生产体系、生活模式、生态环境绿色化转型,全面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努力让绿色成为城市最厚重的底色、最鲜明的特质和最持久的优势。例如,我市深入实施“三治一增”,锦江水生态治理成效明显,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加快建设,熊猫绿道向市民开放,锦城绿道全面提质,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江经济带建设座谈会上充分肯定成都生态文明建设成效。
  四是牢固树立“开放”发展理念,始终坚持开放引领、互利合作。我们抢抓国家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时代机遇,充分发挥“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和南方丝绸之路起点优势,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着力构建“空中丝绸之路”和“国际陆海联运”双走廊,推动形成立体全面开放新格局,高水平打造西部国际门户枢纽,加快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例如,成都已与全球228个国家或地区建立经贸往来,外贸进出口总额近20年增长26.5倍,成都航空口岸年度出入境人数近10年增长10倍,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开通108条国际(地区)航线,蓉欧国际班列联通境外16个城市、境内14个城市,成为内地领馆第三城。
  五是牢固树立“共享”发展理念,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共建共享。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价值追求,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深入推进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有效增加优质公共服务均衡供给,努力把成都建设成为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和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城市,持续增强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例如,我市围绕“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系统分析、科学研判新形势、新情况,聚焦群众最急最愿最盼问题,深入实施老旧城区改造、背街小巷整治、特色街区创建、社区服务提升、平安社区创建等“五大行动”,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治理体系初步形成,社区发展治理制度机制更加健全,社区设施建设和环境营造取得可视化进展,多元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格局进一步健全,初步实现了“城市有变化、市民有感受、社会有认同”。

四川日报-川报观察记者:

  我是四川日报-川报观察记者。省委全会提出支持成都建设国家西部金融中心。我的问题是成都建设国家西部金融中心的特色优势有哪些?如何与上海等成熟金融中心错位发展,如何增强对五区协同的支撑?

谢瑞武: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新形势下金融工作,必须坚持回归本源、优化结构、强化监管、市场导向。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提出,稳步发展现代金融业,推进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同时,支持成都建设国家西部金融中心。成都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确立了“增强金融集聚辐射能力,加快建设服务治蜀兴川战略、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西部金融中心”的目标任务。
  西部金融中心是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功能之一。当前,成都已具有建设国家西部金融中心的坚实基础和特色优势。
  一是金融中心集聚力和辐射力持续增强。2018年上半年成都金融业增加值达829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3.78万亿、贷款余额3.13万亿。全省重点打造的股权交易及融资平台——天府(四川)联合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3225家,企业挂牌和规范化服务工作已覆盖全省。成都城市吸金能力、“金融宽度”位列全国前三,在“中国金融中心指数”排名中位列中西部城市首位,金融集聚度和开放度优势明显。
  二是金融组织体系不断完善。成都各类法人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区域性总部、金融中介服务机构达2500家,境内外上市公司95家,新三板挂牌238家,数量位居副省级城市前列。其中,锦泰保险在全省除甘孜外的20个地市(州)布局66个支公司,成都农商行在全省设有35个分支机构,中航安盟保险公司在全省设有55家分公司。
  三是金融改革创新深入推进。在全国率先设立农村产权交易所,依托“农贷通”平台建设“互联网+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农村金融评价得分位居全国35个主要城市首位。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盈创动力”,发展模式已在德阳、广汉、遂宁、广元等地推广,未来3-5年盈创动力工作站和服务网点将覆盖全省。
  四是金融开放稳步扩大。成都共有外资银行16家、外资保险机构25家、外资小贷公司7家、外资融资担保公司1家、外资股权投资基金6家,外资金融机构数量位居中西部第一,资产规模和盈利能力位居全国前列,四川自贸区成都片区金融创新深入推进,位列第三批自贸试验区“金融管理与服务创新”第一名。第23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显示,成都金融中心竞争力位列全球第82位,较去年提升4位。在国际金融版图中的地位获得认可,为成都抢抓时代机遇,实现金融更好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建设国家西部金融中心,成都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发力:
  一是抢抓金融改革开放机遇。依托自贸区金融便利化政策,鼓励境内外金融机构在蓉设立区域总部和运营中心,争取新设合资证券、汽车金融、互联网保险等一批法人金融机构。支持在蓉金融机构在全省设立分支机构和营业网点,促进环成都经济圈协同发展,推动金融资源和服务向全省延伸。
  二是支持在蓉金融机构做强做大。搭建平台促进在蓉分支金融机构增资扩股、扩大市场份额、拓宽经营范围,提升其在总部的话语权,推动总部功能性机构落户成都,服务全省。培育壮大法人金融机构,支持和鼓励法人金融机构做强业务、做优质量、做大规模、做亮品牌,为全省提供特色化金融产品和精细化金融服务。
  三是建设服务全川的资本市场。推动天府国际基金小镇向全省输出管理和资本,服务创新型中小微企业。大力推动天府商品交易中心等成都要素交易机构在重点区域设立分支机构和特色化服务平台,加快设立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大数据交易中心、区块链知识产权抵押融资平台,活跃全省资本要素。总结成都“交子之星”上市倍增行动计划向全省复制推广,推动市(州)企业利用成都资本市场前往境外上市、发债、并购重组。
  四是构建新金融产业生态圈。培育规范有序创新高效的金融生态,推动科技金融、消费金融、农村金融、供应链金融、绿色金融和文化金融突破发展,培育“单打冠军”,发挥成都“一干多支”的“主干”引领辐射带动作用。

中央电视台记者:

  我是中央电视台记者。省委全会决定要高标准高规划打造天府新区,打造西部地区最具活力的新兴增长极,请问天府新区如何突出公园城市的特点,打造极具特色的核心竞争力?

刘守成:

  天府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承担着国家发展和改革的重大使命,中央、省委高度重视天府新区建设发展。今年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期间亲临天府新区视察,充分肯定了新区规划建设工作取得的成效,指出“天府新区是‘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节点,一定要规划好建设好,特别是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努力打造新的增长极,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
  今年4月10日,清华书记就任四川省委书记后,首次调研成都第一站就来到天府新区,指出天府新区是“百年大计、省之大事”,要求始终以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天府新区的重要指示精神为主线,牢牢把握天府新区建设这个重大历史机遇,把天府新区建设成为引领全省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为此,天府新区要加快打造独具特色的核心竞争力,必须举全市之力,坚持以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天府新区建设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为主线,对表习近平总书记为天府新区未来发展擘画的美好蓝图、明确的战略定位、标定的城市特质、提出的发展目标、指引的前进方向,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一张蓝图干到底,以钉钉子精神,脚踏实地抓落实。
  近日,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决定》和《关于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都提出要高标准规划建设天府新区,要求新区“突出公园城市特点,强化开放带动、创新赋能、智能制造、绿色示范、高端服务等引领作用,打造西部地区最具活力的新兴增长极,成为全省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样板”。
  首先,要以战略任务为导向,明确“三步走”目标 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和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精神,天府新区明确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一是到2022年,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两位数的增速,核心区基本建成天府中心、西部博览城、成都科学城起步区,构建起公园城市山水林田湖全域生态骨架;二是到2035年,天府新区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大关,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建成支撑‘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节点,核心区建成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典范区;三是到2050年,天府新区全域建成美丽宜居公园城市,成为具有区域带动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新的增长极和内陆开放经济高地,成为四川汇聚全球资源、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功能承载区。
  其次,要以“四个转向”为路径突破,努力推动天府新区高质量发展。
  (一)由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转向构建高品质生活圈、高质量产业生态圈。进一步转变城市发展理念和城市组织方式,坚持以生态价值为核心,打造“人城境业”和谐统一的大美之城。打造公园城市特质凸显的生活圈,按照“空间布局上依托山水脉络、城市美学上突出师法自然、功能配置上体现精明成长”的规划理念,加紧推进重大生态项目、绿道系统、公园社区等生态单元建设,依据不同产业定位、不同人群需求,针对性布局生活配套、营造消费场景,打造绿色低碳、功能完善的高品质生活圈。培育业态高端复合的产业生态圈,以原创、基础科学为突破方向,积极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加快构建新经济发展应用场景,推动5G通讯等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谋划布局“天府无线谷”,高标准建设独角兽岛,大力发展以新一代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经济;结合区域主导产业和主力人群需求,打造天府中心、成都科学城等特色商圈,突出农商文体旅融合发展的生态价值导向,加快在生态系统植入绿色产业项目、培育绿色消费场景,全方位提升生态价值。以“一心三城”为载体建设高能级主体功能区,加速推进43平方公里天府中心建设,尽快形成行政办公、国际高端商务功能;加快完善32平方公里西部博览城平台建设和产业配套,切实做强国际会议、国际展览功能;大力促进125平方公里成都科学城项目建设和要素集聚,持续提升新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功能;尽快启动54平方公里天府文创城建设,积极布局文创旅游、国际合作功能。同步完善天府国际基金小镇、京东云小镇等7个特色小镇产业导入、生产辅助和高端生活功能。
  (二)由主要依靠区域配置资源转向面向全球配置高端资源。突破区域资源制约,坚持“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扎实推进产业功能区建设,积极运筹全球高端要素资源。提升国际会展带动能级,大力推动天府国际会议中心等主场外交新载体和“一带一路”国际化展贸平台建设,争取承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欧峰会等国际会议;加强与英富曼、汉诺威等顶级会展公司合作聚集高端要素,举办UFI认证展览15个以上、ICCA认证会议30个以上;力争5年内配套酒店客房1.2万间、会展商务载体400万平方米。强化总部经济辐射效能,坚持全球引进和本土培育相结合,加快集聚能走“一带一路”的企业和机构,积极吸引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设立总部,推进市内高成长性企业在新区“总部化”,以“总部+基地”“研发+生产”“中心+网络”等复合式发展模式促进区域协同发展。突出文创产业衍生发展,按照“文化产业化、产业文创化”思路,推进天府文化与科技创新、时尚设计、休闲旅游、都市现代农业跨界融合,力争到2022年,初步形成千亿文创产业集群,建成富有蜀都味、彰显国际范的文化艺术典范新区,打造西部文创中心新极核、囯内外知名文化产业集聚地、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先行区。创新国际资源配置渠道,加快天府新区“引进来”“走出去”步伐,依托央属企业海外分支机构实施海外布局,通过海外技术并购、海外资金融通等方式,延揽海外人才、汇聚全球资本,探索推动新区企业以海外飞地的形式设立海外产业基地。
  (三)由传统管理体制转向现代化国际化治理体系。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围绕“新体制、新形态、新机制、新方式、新生活”,打造绿色、高效、智慧的“未来城市”。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积极推进审批服务标准化,认真开展减证便民行动,全面推行“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持续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进一步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加强多部门协同监管,深入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加快构建包容创新的审慎监管体系。营造国际化生产生活环境,加快推进国际社区、国际学校等配套建设,完善全域国际标识体系,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打造具有国际范的公共服务环境;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指标体系,深入开展国际化营商环境评估和改进工作,加快打造国际化、便利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深化管理体制改革,聚焦“一心三城”建设,打破传统行政区划界线,重构经济地理、城乡空间布局以及与之配套的行政组织架构,探索建立以主体功能区为基本单元的管理新体制,创新推进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创新选人用人机制,坚持“因事设岗、以岗择人、人岗相适”,不拘一格用人才,采取项目合作、公开招聘等市场化配置方式在全球范围内引进专业人才,探索建立干部“积分制”绩效管理体系,健全以业绩和能力为标尺的奖优罚劣岗位激励机制。
  (四)由主要依靠投资驱动转向主要依靠创新型人才支撑发展。进一步强化“人才是第一资源”发展理念,创新构建人才“引育用留”全链条服务机制,为新区永续发展持续注入强劲动力。着力提升人才引进质量,紧扣产业发展需求,同步开展产业生态链、人才生态链规划研究,增强人才政策针对性、实效性,建立项目人才团队质量与经济效益并重的项目招引评价体系,完善以产业链发展贡献度为重点的人才评价指标。着力引进专业化创新团队,瞄准新一代人工智能、国际会展、总部经济、新金融等产业细分领域,打造助力产业发展优势明显的人才政策和服务体系,依托天府海创园等创新载体,实施产业生态链全环节创新团队招引,大力引进国际化高端创新型人才团队。着力构建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坚持“以产业集聚带动人才集聚、以人才集聚引领产业集群”,加快完善以天府英才中心为重点的人力资源供给和服务平台,推动由单纯引才招商向招才引智引资相结合转变,推动人才与技术、资金、信息融合发展和协同增值。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我是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提出:“打造高水平开放平台。高质量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积极争取建设内陆自由贸易港。”成都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明确,“推动全方位制度创新,高水平建设自贸试验区。”战略部署。请问下一步成都在建设自贸试验区方面将有什么样的创新性举措?

刘筱柳:

  正如记者所讲的那样,《中共成都市委关于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专门对高水平建设自贸试验区做出了具体安排和部署。下一步,成都市将按照中央和省委要求,进一步增强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 试验田功能,着力在以下几方面予以推动。
  一是聚焦重点领域攻坚突破。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为重点,以深化对欧开放为突破口,深入推进国际班列通关便利化合作、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升级、商业保理业务试点等“硬骨头”改革攻坚行动,探索建立非国家储备货币交易中心,构建高标准的国际投资贸易规则体系和制度框架,提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双向投资水平,加快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
  二是加快布局国际战略通道。大力发展国际通程中转联运航线,突出“一市两场”对外开放公共服务平台功能,改革机场运营企业考核评价方式,省市合力打造国际航空枢纽。加快构建以成都为战略支点的四向铁路大通道,打造联系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新亚欧大陆桥。加快拓展内陆开放口岸功能,与省直部门合力深化“一单制”“安智贸”等改革试验,在中西部率先形成国际采购交易、综合保税、国际物流、国际会展、国际金融结算和国际财经资讯六大功能,成为“一带一路”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
  三是着力做强做优载体平台。提升中德、中意等国别产业园区承载力和影响力,发挥“中国—欧洲中心”等平台作用,实行产业功能配套清单管理制度,提供咨询、落户、经营、融资、孵化“一站式”服务,重点打造一批航空发动机保税维修、中医药服务贸易等样本企业和示范项目。围绕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与有关市(州)共建自贸试验区拓展区,引领带动“四向拓展、全域开放”,实现互利共赢。
  四是对标一流优化营商环境。参照世界银行国际营商环境评估标准体系,以现代政府治理、双向投资管理、贸易便利化、金融创新和区域开放为着力点,构建与国际通行规则相适宜的行政管理体制,深化“审批不见面”“仅跑一次”改革,推行重大项目“管家式”“保姆式”全链条服务体系,努力打造中西部国际营商环境标杆城市。谢谢。



新华社记者:

  我是新华社记者。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作出了“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的战略部署,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推动全面高质量发展的决定也提出要支持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并且明确提出了成都要构建空中丝绸之路和国际陆海联运的双走廊,建设西部国际门户城市,成都市在对外开放大会也提出要坚持从国际视野加快破除开放通道的瓶颈制约,我想请问,下一步成都将怎样谋划对外开放战略通道建设,实现高水平驾船出海。

刘筱柳:

  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成都市对外开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根据成都所处的地理区位、对外交通规划建设定位,我们将依托国际空港、铁路港“双枢纽”,构建“空中丝绸之路走廊”和“国际陆海联运走廊”战略通道,全面提升通道利用效率和通道转化力,形成全球要素配置和市场覆盖能力。
  在国际航空通道建设方面,我们以国际空港为载体,着力构建中国中西部地区以成都为网络中心的国际航空大通道,全面形成覆盖欧美澳亚非的国际航空干线网络。加快布局48条精品商务航线、14条全货运航线和30条优质文旅航线,增强国际通达、洲际中转能力,打造通达全球、中转高效、功能完善的国际航空网络;提升航线服务频次,提高到全球商务城市、新兴市场和旅游目的地的航班密度,实现至全球门户机场“天天有航班”;强化中转衔接,增强机场辐射功能,大力发展国际通程中转联运航线,重点培育欧洲与东亚、南亚、东盟、澳新间经成都中转的洲际航线,提升国际旅客中转效率和服务水平。今年已开通到圣彼得堡、法兰克福、苏黎世、伦敦、万象的国际航线,下一步将开通到以色列特拉维夫、哥本哈根等客运及美国芝加哥的货运航线,年底前国际(地区)航线突破110条。
  在国际铁路通道方面,我们着力构建以成都为战略支点的四向铁路大通道,形成以7条国际铁路货运通道、5条国际铁海联运通道为支撑“纵贯南北、横贯东西、通边达海”的陆上物流体系,构建以成都为枢纽、联系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新亚欧大陆桥。推动国际班列开行扩容增效,打造服务全省及中西部地区的高品质、无差别战略通道平台,持续提升国际班列和影响力,全面打造具有良好全球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成都国际通道品牌。今年6月28日,率先实现了中欧班列开行数量突破2000列,连接泛欧泛亚16个海外城市、国内14个城市,下一步提升班列运营质量、服务水平、竞争能力和品牌优势,确保在国内开行城市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



四川发布记者:

  我是四川发布的记者,我想问一个群众比较关心的问题,7月1日国家整车关税下调至15%,我们成都拥有四川唯一的整车进口口岸,也获批了平行车进口试点,关税下调后市场反应如何?对消费者带来了哪些实惠?成都作为服务贸易试点城市,如何满足广大市民在本地就能方便、快捷地购买到更多具有特色、优质进口商品的需求,引导境外消费回流,从而实现真正意义的买全球?

刘筱柳:

  今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明确提出了主动扩大进口一系列扩大开放的新举措,随后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了《关于降低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进口关税的公告》,降低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进口关税。7月1日后,大部分进口整车 税率由25%降至15%,相关部门做了测算,一款现售价70万元,搭载2.0L发动机的进口车型售价理论下降5.6万元;现售价在100万元,搭载3.0L发动机的进口车型,售价理论下降8万元左右。这对于消费者而言,降幅不可谓不大,绝对是一个利好消息,相信消费市场一定会有积极反应。
  成都地处西部的处西部消费核心区,成都市致力于促进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引导汽车产品提质增效,丰富国内市场供给,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推动成都国际铁路港先后获批了整车进口口岸和国家平行进口汽车试点,并计划用三年时间以成都国际铁路港为核心打造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最先进、配套服务最完善、通关服务最便捷的整车分拨集散、展示销售、装饰改装中心,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进口消费需求。
  目前,成都整车进口通道畅通,从成都出发的国际班列已打通北上俄罗斯,西进欧洲,南下东盟,东拓日韩的四向国际大通道,联接境外19个城市和国内14个城市平行车方面,在传统的依托中欧班列(成都)进口欧规车基础上,与上海、钦州关检部门合作,全国首创平行进口汽海铁联运监管模式,打通了中东、北美采购渠道,目前铁路港进口汽车已涵盖宾利、玛莎拉蒂、奔驰、宝马、路虎、道奇等多个品牌,积聚了卡尔森等知名平行车企业40家。中规车方面,成都国际铁路港已引进长久、安吉等知名汽车物流企业,成功开行宝马、沃尔沃等进口整车专列;完成宝马零配件进口专列测试,开行国内分拨丰田零部件列车近200列。
  同时,成都依托自贸区改革,在海关总署、商务部等多部委支持下,成都铁路保税物流中心(B型)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平行车保税功能,内陆平行车贸易企业可以享受和沿海港口一样的保税政策,按照保税三个月测算大概可以帮助贸易企业节约3000元的资金成本。市、区两级强化政策保障,出台《成都国际铁路港平行进口汽车贸易发展的若干政策》等政策,从3C认证、口岸清关、后市场服务等多个方面给予支持。这些政策最后都要转嫁给消费者,可以直接让消费者获得实惠。相信随着进口整车产业的发展,消费者可以买到更便宜的进口整车。
  为深化服务贸易试点城市建设,满足市民对进口商品的需求,我们正着力实施以下三大举措。
  一是积极发展跨境电商O2O体验中心和线下展示中心,沿商业及消费中心推进跨境电商线下商业载体多点布局,在春熙路、盐市口、骡马市、新南天地、建设路等相关区(市)县主要商圈和综合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开设跨境O2O体验店和线下展示区。
  二是积极探索跨境电商+新零售模式,利用跨境电商技术、运营、供应链、物流等优势,升级传统零售,构建商圈生态圈、社区生活服务圈。积极建设全球品牌新零售大型体验店、无人智能便利店、智能柜,实现新零售联盟,为城市居民拓宽国际中高端消费品购买渠道,通过新技术、新体验、新服务,搭建全球商品与服务的共享式的线下商业空间,市民不用出国就可常态享受境外精彩的潮玩空间,从而吸引境外消费回流,引领国内零售升级。
  三是积极探索跨境电商保税备货线下自提模式,打通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与人流密集的大型商业体之间的流通渠道,零售企业可实现同一个场景下“一般零售+保税展示交易+跨境电商”等多种商业模式的叠加,通过跨境电商使进口商品的线上销售、实体体验、保税直营、现场店提的商业场景得以实现。

李晓骏:

  谢谢发布的领导和记者朋友!相信大家对成都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的有关情况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今天成都市相关市级部门也来到了新闻发布会现场,若大家还有需要了解的问题,可会后对他们采访。
  省委全会系列新闻发布会我们将陆续举行,请大家继续关注。记者朋友如果有什么问题或者意见建议,可以和省委外宣办、省政府新闻办直接联系,我们将积极为大家提供服务。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