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017首页>网上直播>

9月7日云南举行云南滇中新区成立三周年新闻发布会

发布时间:2018-09-10 09:48:11  |  来源:国新办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宇

  9月7日是滇中新区成立三周年的日子,三年前的今天,经国务院批复设立云南滇中新区,滇中新区成为第15个国家级新区。今天,我们在海埂会堂玉兰厅举行新闻发布会,向大家介绍滇中新区成立三年来开发建设的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李茜:

  各位领导,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三年前的今天,经国务院批复设立云南滇中新区,自此,滇中新区成为第15个国家级新区。今天是滇中新区成立三周年的日子,我们在这里举行新闻发布会,向大家介绍滇中新区成立三年来开发建设的情况并回答各位记者关心的问题。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领导,
  云南滇中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何刚先生;
  云南滇中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李树勇先生;
  云南滇中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徐进先生。
  应邀参加今天发布会的有中央驻滇、香港驻滇、云南省、昆明市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以及滇中新区各部门的负责同志,欢迎大家!
  首先,请滇中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何刚先生发布新闻。



何刚:

  各位媒体朋友,各位来宾:
  大家好!
  在云南滇中新区成立三周年之际,非常高兴能邀请到各位新闻界和媒体的朋友们,来参加今天新区成立三周年的新闻发布会,共同见证新区三年“把不可能变可能、把可能变现实”的飞跃发展。在此,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滇中新区党工委书记程连元同志委托,我谨代表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向长期以来关心关注新区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地感谢!现在由我向在座的各位来宾和朋友们介绍新区成立三年来开发建设的基本情况。
  滇中新区的三年,是克难奋进、开拓进取的三年,是戮力同心、辛勤耕耘的三年,是真抓实干、追求卓越的三年。三年来,滇中新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昆明市和省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大跨越”目标任务,聚焦项目建设,在打基础、育产业、强招商、扩开放、建生态、优环境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主要经济指标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地区生产总值增速由2016年的8.8%,到2017年的12.8%,到今年上半年的30.1%,呈加速增长态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2015年的负增长1.7%,到2016年的1.9%,到2017年增长26.2%,呈逐年递增态势;三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98亿元,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41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整体持续稳步增长;2017年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91.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连续三年保持近两位数增长。今年上半年,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0.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6%、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2.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54.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1%,高速强劲增长的数字说明,新区发展建设质量效益显著提升,开发建设步入了快车道,“三年见成效”的目标基本实现。成绩的取得,既是省委、省政府高位决策、高位推动的结果,也是新区上下携手、砥砺奋进的结果,更离不开各位媒体朋友的帮助支持、宣传推介。
  三年来,滇中新区始终恪守谋定后动、追求卓越的开拓精神,有效推动规划建设见成效。规划和建设是新区发展的两条主线。三年来,新区始终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推动开发建设。一是初步构建高标准、全覆盖的规划体系。坚持全球视野、国际眼光,面向国际国内甄选一流规划设计单位参与新区规划编制工作,提高规划水准和品质。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编制的新区总体规划已完成。由新加坡刘太格大师团队编制的小哨片区概念性空间发展规划已定稿。云南东盟产业城概念性空间发展规划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先后编制完成新区三年路网建设规划、昆明长水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嵩明—空港片区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等多个专项规划。目前,李其片区、板桥片区、安宁石化循环产业园、嵩明汽车产业园、空港临空产业园、航空物流园等控制性详细规划均已形成规划成果,重点片区实现规划全覆盖。多规同向、多规同步取得明显成效,安宁市被列为省级“四规合一”试点城市。二是逐步实现基础设施成网成型成体系。三年来,启动三年路网规划243个项目中的197个,共计935公里,累计完成综合交通投资512亿元。随着嵩昆大道、哨关大道、空港大道、小龙高速、武易高速、新昆嵩高速等73条352公里主干道路建成通车,东南绕城高速、机场北高速、呈黄快速路等项目顺利推进,新区“两横两纵”高速路网和“两横三纵”城市骨干路网基本成型。轨道交通6号线、9号线及安宁线、嵩明线前期工作积极推进。按照1+2+X,即: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昆明新南站、昆明火车站+若干客、货运枢纽战略布局,正致力于将昆明长水综合交通枢纽打造成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国际航空枢纽。目前,规划编制、征地拆迁等前期工作正加紧推进。预计到2020年,新区综合交通系统将建设成“3+1+1”通行圈,即: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国际门户3小时空港经济圈,滇中城市1小时交通圈,新区产业高地1刻钟通勤出行圈。三是初步形成连片开发的强劲态势。新区目前初步形成两翼齐飞、重点突破、连片开发、集群发展、梯度推进的开发格局。在东片区,先行启动临空产业园、国际航空物流园、杨林汽车产业园开发建设,同步规划建设小哨科技创新城、东盟产业城两个重点片区。云南东盟产业城将着力打造成我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的国际产业城和辐射南亚东南亚产城融合发展典型示范区,目前正开展土地收储工作。小哨片区国际科技创新城核心区建设正式启动,已收储土地21940亩。空港临空产业园片区收储土地12715亩,京东方OLED微显示屏、中关村•电子城(昆明)科技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园全面开工建设。航空物流园、空港商务区建设全面推进。杨林片区在“三整车一中心”项目的带动下,正逐步形成汽车全产业链产业集群。在西片区,草铺片区、太平片区和县街片区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初步具备连片开发条件。位于县草路沿线的现代装备产业园已收储土地2500亩,正在加紧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培育发展石化下游产业及新兴产业。太平片区已收储土地8000亩,将结合已初步建成的太平北部新城开展大健康、文旅休闲、商业地产及主题公园的联动开发。
  三年来,滇中新区始终坚持龙头引领、集群发展的工作思路,有效推动产业培育见成效。产业培引是新区发展的动力。三年来,新区始终围绕 “533”产业发展战略,做大做强汽车及高端装备、石化、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5大高端产业集群,培育发展高端商务和总部经济、商贸及现代物流、旅游和健康服务3大现代服务业集群,高水平打造安宁工业园区、杨林经开区、空港经济区3大千亿级产业园区,着力构建布局优化、分工合理、错位发展、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体系。三年来,累计完成工业投资417亿元,引进世界五百强企业6家,中国五百强企业9家。在安宁工业园区,云南航天神州汽车、祥丰金麦化工合成氨、天谋科技锂材等重大项目正积极推进。随着中石油年产1300万吨炼油、云天化年产15万吨聚丙烯和24万吨异辛烷等项目建成投产,安宁工业园已成为全省首个千亿级工业园区。在杨林经开区,北汽新能源汽车项目已完成投资19.6亿元,年底前可实现首车下线。东风云汽项目完成投资6.68亿元,预计10月份总装生产线建成投产。江铃新能源汽车过渡生产线已实现首车下线,新建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总装生产线预计明年3月底前完工。中汽中心高原试验室将于年底前完成设备安装调试并试运营。随着“三整车一中心”及配套项目的全面启动,年产能达40万辆的千亿级新能源汽车及配套零部件产业园正在形成。在空港经济区,昆明综合保税区顺利通过国家部委验收,正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滇中新区智能装备产业园、智能终端产业园、智能科技产业园、医疗器械产业园等项目厂房建设接近完工。京东方OLED微显示屏、中国中药滇中新区产业园、中关村电子城项目全面开工建设,兴圣丰2000万台智能手机及全产业链项目、特瑞光学3D曲面手机玻璃等电子信息产业项目正加快推进。国药中生云南生物制品产业化基地、国药控股云南有限公司医药健康产业园、波顿天然香精香料等重大项目落户新区。航空物流园建设有序推进,昆明宝象万吨冷链港、宝能昆明临空物流中心、普洛斯现代仓储物流园、丰树物流等项目进展顺利。随着功能区的不断完善,重点项目的投产运营,空港片区以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和航空物流、综合保税为主的千亿级临空产业园正逐步形成。
  三年来,滇中新区始终遵循专业高效、精准发力的创新理念,有效推动招商引资见成效。招商引资是新区发展的生命线。三年来,新区始终围绕产业发展重点,摒弃“捡到篮子里都是菜”“大水漫灌”的招商方式,严格项目筛选和准入管理,严守环保和安全底线,实施专业招商,精准招商,招商引资成效显著。一是招商专业性不断提升。新区成立了招商引资工作委员会和招商引资工作协调推进小组,建立了“县区主体、部门协调、新区决策”和“人人抓招商、个个有指标”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园区、县市区和新区各部门联动招商机制。发挥新区独有的财税政策优势,制定出台了新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招商代理办法、项目经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并针对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及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实行“一企一策”制度。坚持内培外引,着力打造一支懂招商、会招商、能招商的专业化招商队伍,实行招商小组专业化分工,以高素质、专业化的招商团队切实提高项目引进成功率。依托普华永道、永杰汉德等知名中介机构的专业优势和客户资源,实施专业化、精细化招商。二是招商精准性不断提高。新区紧盯项目引进和落地建设,围绕新区重点产业垂直供需链和横向协作链,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产业链招商,重点引进一批产业链长、带动力强,影响力大、辐射面广的龙头型企业,如北汽、东风云汽、江铃、航天神州等“四车”项目及京东方、国药、中关村电子城等项目,实现引进一个项目、带动一个产业、打造一个集群的倍增效应。新区结合自身产业定位,把握产业梯度转移规律,认真研究特定领域的产业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和战略布局,积极对接北京、上海、深圳等特定地区定向招商、精准发力,有效承接产业、项目梯度转移,大力提升招商引资成功率。三是招商有效性不断增强。新区招商工作一直注重对市场经济规律和招商引资项目逻辑性的研判,围绕招商工作的有效性和可落地性,党工委、管委会领导高位统筹、亲自推动,强化各级主要领导招商引资“第一责任人”责任,招商任务层层落实到位。推行重大项目建设“六个一”工作机制(即一个项目一个新区管委会领导、一个项目经理、一个审批服务协调人、一个建设保障服务协调人、一个联络员、一个工作方案),确保重点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投产。新区三年累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245个、正式投资协议213个,在谈项目433个,协议总额约5086亿元。
  三年来,滇中新区始终坚守同舟共济、合作共赢的发展原则,有效推动市区融合见成效。市区融合是新区发展的基石。三年来,新区按照“省级决策领导、新区独立建制、市区融合发展”的要求,与昆明市发展共谋、规划共绘、基础共联、环境共建,深入推进市区融合。一是体制机制深度融合。滇中新区与昆明市加强了体制融合、协同发展,成立市区融合发展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工作例会机制,昆明市国土、环保、林业、水务、工商、质监、统计、驻外办等多家单位加挂新区相应机构牌子,有效确保了54项省级和16项州市级审批职权的承接行使,行政效率和服务效能显著提升。二是规划编制全面融合。市区正在形成多规同向、多规同步、无缝对接的规划体系。昆明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方案已将滇中新区整体纳入全市统筹考虑,并将新区东、西两片区全部划入昆明中心城区规划范围,明确作为未来中心城区重点发展的“两翼”。与昆明市共同组建昆明长水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指挥部,编制完成《昆明长水国际机场综合交通枢纽规划方案》。与昆明市共建共享共用“多规合一平台”,制定出台《云南滇中新区“多规合一”工作方案》。三是基础设施一体推进。与昆明市一道精心谋划和组织实施了一批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项目,正在形成共建共享、互联互通、一体运行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市区合作共建的机场北高速公路,成为新区和昆明市基础设施共建的成功典范。四是生态环境共建共治。新区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新区开发建设全过程,与昆明市共同维护区域生态安全,正在逐步形成一体化的生态保护网。严格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定了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全力打造生态新区。
  三年来,滇中新区始终牢记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的使命担当,有效推动环境优化见成效。投资环境是新区发展的保障。三年来,新区不断完善配套硬环境,改善提升软环境,投资环境持续改善。一是投资硬环境日趋完善。新区大力推进重点园区和重点片区内部路、供水、供电、供气、排污、通讯等生产性配套项目建设,功能配套设施不断健全。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共建成保障房11713套,满足职工住宿需求。引入和启动商贸金融、教育医疗、餐饮服务、文化娱乐、人才公寓等生活性配套设施建设,综合承载能力不断增强。二是投资软环境不断优化。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启动多项合一、多证合一。实行重大招商引资建设项目审批服务总协调人、审批代办服务等制度。积极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试点,不断拓宽“零上门”和“最多跑一次”服务领域,制定出台了优化建设项目审批服务改革实施意见及配套细则等文件。确立了对建设项目分类分阶段优化全流程审批服务,对建设项目实行一表告知、一表征询、一窗受理、一章审批,逐步压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总时限为50个工作日。三年来,新区审批事项流程和申报材料压缩40%,相对集中行使的审批权提速75%以上,共计完成企业设立、项目立项、节能审查、土地、环保、林地、水保等审批4925件次,其中,投资项目类审批2163件次,涉及项目总投资1921亿元。新区初步完成行政审批制度综合改革试点各项工作任务,投资环境不断改善。
  朋友们!经过三年来的不懈努力,新区骨干网络正在形成、片区开发突飞猛进、产业布局更加合理,为日后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我们将认真实施新区总体规划和片区规划,将滇中新区打造成为改革创新试验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开发开放先行区,山水林城和谐、生态宜居宜业的国际性现代化新城区。回眸过去,我们深情满怀;展望未来,我们激情豪迈。新区发展的蓝图已绘就,我们每一个新区人都将奋进新时代,实现新跨越。到2020年,新区常住人口规模将达到113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0%左右,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新区将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国家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辐射支点作用将进一步显现。到2035年,新区常住人口规模达到265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90%左右,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000亿元。国家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门户地位更加突出,城乡统筹发展、产城紧密融合、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幸福的高原生态宜居城市全面建成,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水平走在西部地区前列,圆满实现国家赋予云南滇中新区的战略使命。
  新区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远景喜人,衷心希望广大媒体朋友能一如既往地关心关注支持新区开发建设,推动新区开发建设再上层楼、再立新功!
  谢谢大家!

李茜:

  感谢何刚主任的发布。下面,请记者朋友们提问。



云南日报记者:

  自2015年9月国务院正式批复成立滇中新区以来,滇中新区是如何围绕战略定位来进行产业培育、产业布局的?

何刚:

  党中央、国务院对滇中新区发展高度重视、寄予厚望,明确提出要将新区打造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支点、云南桥头堡建设重要经济增长极、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综合试验区和改革创新先行区。围绕这一战略定位要求,在产业培育上,我们始终坚持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大力实施“533”产业发展战略,着力打造汽车及高端装备、石化、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5大高端制造业集群,积极培育高端商务和总部经济、商贸及现代物流、旅游和健康服务3大现代服务业集群,高水平打造空港经济区、杨林经开区、安宁工业园区3大千亿级产业园区平台。在产业布局上,空港片区主要依托长水国际机场,充分发挥国家区域性门户枢纽的优势,以昆明为中心的5小时亚洲航空经济圈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对接引入航空服务、商贸会展、综合保税、现代物流、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临空制造等产业,推动外向型经济加快发展,着力打造港产城一体的航空大都会。嵩明片区主要依托杨林经开区、嵩明职教基地,加快培育发展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配套、现代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等产业,着力打造轻重均衡、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安宁片区主要依托安宁工业园区、太平新城、安宁职教基地,大力推动钢铁、盐磷化工等产业调整转型,重点发展石油炼化、新材料、装配式建筑、现代装备制造、大健康等产业,着力打造规模化聚集、集群化发展的新型工业基地。



中国建设报记者:

  基础设施的成熟度对产业项目落地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三年来新区在基础设施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李树勇:

  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我们始终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摆在新区开发建设首要位置,大力推进以道路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过去三年,我们共完成综合交通投资512亿元,累计启动总里程935公里的综合交通项目197个,嵩昆大道(一期)、空港大道(中段)、哨关大道、小龙高速、新昆嵩高速、武易高速等一批项目建成通车,新增通车里程达352公里,新区“两横两纵”高速路网和“两横三纵”城市骨干路网初步形成,凸显了“新区速度”,为加快新区发展提供了支撑、注入了活力。
  今年,我们将继续实施综合交通网(路网)三年建设行动计划,统筹推进100个基础项目建设,全力推进机场北高速、东南绕城高速等项目年内建成通车,确保新增通车里程100公里。下一步,我们还将加快推进以道路、轨道、航空为重点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到2020年新区综合交通形成“3+1+1”通行圈(即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国际门户3小时空港经济圈、滇中城市1小时交通圈、新区产业高地1刻钟通勤出行圈)。届时,一个新区与昆明、滇中城市群互联互通、共建共享、配套完善、一体运行,面向南亚东南亚的现代化综合交通网体系将全面形成。



云南网记者:

  在今年省两会上,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云南要“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这三张牌”,滇中新区具有优越的资源禀赋,请问,滇中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围绕“健康生活目的地”这张牌,在打造大健康产业方面有何考虑?



徐进:

  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大健康产业也被公认为二十一世纪的“朝阳产业”。新区加快发展大健康产业,既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现实需要,也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的重要举措。因此,我们一直致力于依托新区良好的区位优势、生态环境、产业基础,推动大健康产业市场化、融合化、高新化、集聚化发展,将大健康产业培育为新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从新区大健康产业发展现状来看,现有昆明南疆制药、云南名扬药业、云南优克制药等生物医药企业,年内又将启动建设中国中药滇中新区产业园、国药中生生物制品、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生物医药产业园、医疗器械产业园、安宁温泉健康美丽小镇、嘉丽泽高原体育运动小镇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初步形成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休闲养生等产业集群,为打造大健康产业奠定良好基础。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大健康产业为先导和引领,突出产业功能布局,在土地规划、项目准入、配套设施、人才引进、执业环境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和倾斜,以“药、医、养、健、食、游”为支撑,以“大健康养生、大健康医疗、大健康医药、大健康养老、大健康运动、大健康药食材”为重点,着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和良性循环的大健康产业体系,加快将新区建设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医药服务产业基地、高端生物医药制造基地、综合医疗康复养生服务产业基地。



滇中新区报记者:

  新区在2018年工作会上提出以狠抓项目建设为主线,深入开展“项目大建设年”活动,请问,新区在产业发展方面有哪些大项目?新区如何确保项目加快推进?

何刚:

  在今年新区工作会议上,我们围绕全省产业转型升级和重点产业布局,提出了年内要重点推进的100个产业项目。从项目类别来看,在汽车及现代装备制造方面,重点推进北汽新能源汽车、东风云汽、江铃新能源汽车、中汽中心高原实验室等项目;在生物医药方面,重点推进中国中药滇中新区产业园、国药中生生物制品等项目;在石化产业方面,重点推进祥丰金麦化工合成氨、圣奥石化等项目;在电子信息方面,重点推进中关村电子城、京东方OLED微显示屏、深圳常瑞科技、深圳百事超科技、深圳特瑞3D曲面玻璃等项目;在航空物流方面,重点推进昆明宝象万吨冷储物流、新加坡丰树物流、普洛斯物流等项目;在文旅产业方面,重点推进大白鲸奇幻世界、玉龙湾公园、妥乐村文旅田园综合体、嘉丽泽高原体育运动小镇等项目。
  为了确保今年产业项目建设顺利推进,我们主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在政务服务上,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继续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工作,加快实现审批一颗章、政务一张网、服务一条龙、办事跑一次,做到审批更简、服务更优,为项目推进营造良好环境。在责任落实上,严格推行项目总协调人负责协调审批服务,确保每个项目都有牵头领导、责任领导、责任单位、联系人和联络员,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反馈情况,为项目推进扫清障碍。在工作作风上,我们将大力弘扬“钉钉子”精神,大兴务实担当、苦干实干之风,决策在一线、指挥在一线、工作在一线、创业在一线,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良好作风,全力确保签约项目快速落地、落地项目加快开工、开工项目尽快投产。

李茜:

  由于时间关系,记者提问环节到此结束。再次感谢何刚主任的精彩发布,感谢各位领导的细致解答。云南滇中新区在全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创新发展事业中承担着重要使命,新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和支持,离不开新闻界朋友们的关注和加油鼓劲,希望大家今后一如既往地关心关注滇中新区在新征程上取得的新成就。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