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传真>

《意大利发展报告(2019-2020)》在京发布

发布时间:2020-07-20 16:41:31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宗超


2020720号,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中国欧洲学会意大利研究分会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在京发布《意大利蓝皮书:意大利发展报告(20192020):中国与意大利建交50年》。

对于意大利和中意关系而言,2019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由五星运动和民主党火速组建的新联合政府上台后,意大利重回欧盟主流政策框架。然而,意大利国内的一系列难题并未迎刃而解,经济再度接近零增长,社会形势依旧严峻,政党格局也更趋复杂。在此背景下,2019年习近平主席成功访问意大利令世界注目,而中意签署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谅解备忘录则标志着两国关系发展迈上了新台阶,两国合作也随之步入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本年度《意大利发展报告》的主题报告以“迈向建交50年的中国与意大利合作”为题,对建交以来两国合作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与思考。过去50年,中意两国合作的密切程度逐步加深,合作的方式与内容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建交至世纪之交,两国合作的发展虽也经历过波折,但是总体上较为快速平稳,由于两国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且双边关系发展尚不够成熟,双方在经贸、科技和社会领域的合作以互补性为主,而人文交流与合作尚不十分活跃,第二个阶段从新世纪初到2018年,随着两国于2004年宣布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此后两国合作步入战略性构建与快速发展的轨道。这一阶段双方经济发展水平差距不断缩小,经济结构逐步呈现出新的互补性,经贸合作规模迅速扩大,中国对意大利投资迅速增长成为新亮点,科技创新合作不断取得新突破。与此同时,双方文化交流与合作呈现出全面开花、蓬勃发展的新态势。第三个阶段是2019年以来,两国合作开启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这一阶段的开启主要得益于习近平主席2019年成功访问意大利。习近平主席访问期间,两国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意大利共和国关于加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公报》,签署了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谅解备忘录等一系列重要政府间文件,两国企业还签署了价值约25亿欧元的合作协议。意大利是西方七国集团成员,是欧盟创始成员国和欧元区第三大经济体,中意两国签署“一带一路”备忘录无疑是对“一带一路”已取得成就的高度肯定,也将为“一带一路”在欧洲乃至其他地区的持续推进注入新动能。

总体而言,过去50年,中意合作经历的一系列变化主要是在国际环境与两国国内发展状况演变的共同推动下发生的。在此期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冷战结束、欧洲一体化取得重大进展(以欧洲内部大市场建成和欧元问世为标志),中国加入WTO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近年来欧洲一体化陷入低谷、美国特朗普政府掀起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浪潮等都是影响两国关系发展的重大事件。在此期间,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是影响中意两国关系与合作发展演变的最重要变量。可以预见,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持续提升,中意两国合作的潜力将得以更全面深入地释放。

文化交流与合作始终是中意两国合作的一大亮点。如果说过去50年来中意经贸合作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物质利益,那么中意文化交流与合作则给两国人民带来丰富厚重的精神享受。中国和意大利是东西方文明的杰出代表,至今仍是公认的世界文化大国,目前两国拥有的世界遗产数量分列全球前两位。中意两国的文化交流曾在东西方交往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今,无论是首创文化合作机制,罕见的大批量文物遣返,还是联合举办各类高水平的文化活动,两国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始终彰显着相互吸引、相互欣赏、互学互鉴、交相辉映的精神内涵。独具特色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有利于促进两国的民心相通,也将继续成为未来两国全面提升合作水平与质量的坚实基础。

总体而言,虽然建交以来中意两国关系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但是鉴于两国一向无重大政治利益冲突,而经济和科技上的互补性较强,文化上又相互吸引,务实合作始终是两国关系的主流。预计在建交50年的新起点上拓展与深化合作将继续成为未来两国关系的核心内容。

(参见《意大利发展报告(2019-2020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6月,第1-2页,第13-36页)

 

 

《意大利发展报告(2019-2020)》指出——

 意大利“民粹政府”谢幕,国内政治不确定性加剧

2020720号,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中国欧洲学会意大利研究分会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在京发布《意大利蓝皮书:意大利发展报告(20192020):中国与意大利建交50年》。

蓝皮书指出,2018年以来,意大利政局快速演变,呈现出高度不稳定性,总体可概括为“三场战役”、“一场危机”和“两届政府”。“三场战役”分别指20183月的意大利议会选举、20195月的欧洲议会选举以及始于20193月的意大利大区选举;“一场危机”指20198月萨尔维尼宣布终止与五星运动的合作,引爆联合政府执政危机;“两届政府”分别是20186月至20198月执政的“五星运动-联盟党联合政府”和20199月组建的“五星运动-民主党联合政府”。

五星运动与联盟党的力量此消彼长,导致联合政府成立仅一年零两个月即倒台。面对强势的联盟党和中右阵营,五星运动与民主党由被迫到主动走向联合,组建起新政府,新“两极”格局苗头显现。与此同时,以伦齐领导的“活力意大利”为代表的新兴政党的出现,使意大利政党格局呈现出新的“碎片化”趋势。未来意大利政局走势既要看中左、中右阵营围绕大区选举展开的竞争,也需关注新兴政党带来的不确定性。议会改革后,新选举法的制定也将成为影响政局走势的关键因素。

回顾2019年意大利政府危机与政府更迭的全过程,可以得出有关当前该国政治与民粹政党的三条基本认识:第一,在过去十年危机的冲击下,意大利国内选民的意识形态归属已接近瓦解,民众神经敏感脆弱,民意变化极快,这为各类政治力量、尤其是民粹政治力量的“轮番上阵”提供了土壤。另外,民意变化之快也导致政党间以及政党内部的斗争更加激烈,执政党集中精力治理国家的难度也更大。第二,“黄绿政府”倒台有一定偶然性,但是也体现出当前意大利民粹政党的脆弱性,特别是由反对党“晋级”为执政党后,对于破解国内经济社会困局同样束手无策。五星运动主张用直接民主替代代议制民主,但是也因提出的经济政策收效不佳和立场摇摆而不断流失选民。联盟党依靠强硬的难民政策获得较高支持率,但是面对严峻的经济社会形势同样拿不出可行有效的方案。第三,目前看来,意大利的民粹政治力量转变为“纳粹”或“法西斯”的可能性并不大。一方面,意大利过去几十年确立的高度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令其无法与外部市场割裂,另一方面,只要该国仍处于欧洲一体化的框架下,就会受到相关政策限制而不致走上孤立、极端的道路。实际上,在见证了英国脱欧的艰难历程之后,如今脱欧的论调在意大利民众中已越来越没有市场。

 

(参见《意大利发展报告(2019-2020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6月,第3-5页,第37-51页)

 

 

《意大利发展报告(2019-2020)》指出——

 意大利尚未走出债务危机的困境,经济再次接近零增长

2020720号,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中国欧洲学会意大利研究分会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在京发布《意大利蓝皮书:意大利发展报告(20192020):中国与意大利建交50年》。

蓝皮书指出,2008年底,意大利连续遭受多重冲击,经历了二战结束后持续时间最长也最为严重的经济衰退。2008年至2014年,意大利国内生产总值(GDP)萎缩了超过9%2015年至2018年,该国经济实现了年均约1%的增长,GDP始终未恢复至金融危机前的水平。同期,失业率也由2007年的6.9%升至2014年的12.7%,此后虽略有下降,但是至2019年底仍高达10%,南方地区失业率为17.6%,青年失业率为28.4%经济增长低迷与高失业长期共存导致民众生活水平大幅下降,2018年意大利的人均GDP仅大致相当于1999年的水平。鉴于此,有意大利经济学家认为该国经济经历了“失去的十年”。

2015年起,意大利经济实现复苏,就业状况持续改善,国内需求逐步回暖,但是自2017年底起,由贸易和制造业生产下滑导致的全球经济下行也使意大利经济开始步入大幅下行轨道,2019年这一趋势更为明显,再度接近零增长。除此之外,国内政治的起伏也使意大利的经济前景充满不确定性,抑制了流动性,提高了借贷成本,压制了投资活动,从而影响到整体经济表现。

2019年上半年,意大利出口的表现优于其他欧元区成员国。但是,2019年第三季度,出口却拖累了意大利的经济增长。随着主要贸易伙伴的需求下降、贸易限制以及未来需求的不确定性,预计20202021年出口对意大利经济增长的贡献将接近于零。

2019年,公共财政仍是意大利经济的大难题。实际上,受到欧盟紧缩政策的约束,自2012年至2019年,意大利已经连续八年将财政赤字控制在《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的3%的红线以内。当然因为还无法抹平赤字,而且经济增长低迷,所以公债比重还在提升,至2019年年底为134.8%,比2008年时高了将近30个百分点。2019年9月上台的“五星运动+民主党”的新联合政府在公共财政问题上不再与欧盟针锋相对,比较顺利地通过了2020年财政预算案。此外,由于利率走低,政府部门偿还公共债务利息的压力明显减小。然而,公债与GDP比例短期内难以显著下降。

意大利的经济前景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稳定的政治与政策环境,以及结构性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意大利需要改革民事司法制度、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减轻行政和规制负担、增加公共部门投资,需要进行全面的财政改革、合理化税收支出,需要进一步改革劳动力市场,特别是应推行求职与培训项目,还应进一步改革养老金体系。从目前而言,这些结构性改革的前景仍不确定,而且与政治环境和政府稳定密切相关。

(参见《意大利发展报告(2019-2020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6月,第5-7页,第52-66页)

 

 

《意大利发展报告(2019-2020)》指出——

意大利对外政策深受国内和国际局势发展影响,既有中等强国的一般特点,受其国内政治影响又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

2020720号,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中国欧洲学会意大利研究分会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在京发布《意大利蓝皮书:意大利发展报告(20192020):中国与意大利建交50年》。

蓝皮书指出,冷战后意大利外交政策受到国内政党政治影响,在多边主义和单边/双边主义之间左右摇摆。执政党的更迭和互动是其对外政策调整的直接动因。20186月五星运动和联盟党联合执政后,意大利对外政策出现重要调整。这种调整主要是由意大利执政党的特点决定的,是意大利对欧盟的内部张力和国际格局变化的反应。民粹主义政党执政后试图在对外关系上做出改变,但一方面受制于意大利本身国力有限,另一方面受制于五星运动和联盟党之间的矛盾。

五星运动和联盟党都对意大利承担的欧盟义务持怀疑态度,在其领导下意大利的欧盟政策更加强调本国利益,在欧元区政策,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以及移民政策上都试图与欧盟重新谈判。这反映出近年来意大利民众对欧盟的态度日趋冷淡。许多民众认为是欧元造成本国经济发展停滞,此外欧盟还需承担难民危机处理不力的主要责任。

在此背景下,意大利与欧美传统盟国间的关系也出现了新变化。意大利和法国一度爆发尖锐矛盾,除了在移民问题的上的分歧,两国政要还对对方内政问题有一些粗暴的评论和干涉。意大利加强了与波兰与匈牙利的联系,甚至希望建立意大利-波兰轴心,以挑战法国和德国在欧盟的主导地位。相比之下,意大利政府继续强调美意同盟的重要性,但客观上特朗普政府的单边主义对外政策并不符合意大利利益。特朗普的贸易保护政策也针对欧盟,这对意大利的出口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而意大利与中国和俄罗斯更加接近。意大利反对继续延长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同时正式加入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一方面,随着国际格局的变化,中俄等金砖国家的重新崛起,对意大利产生了更大的经济吸引力,而另一方面,执政的民粹主义政党在意识形态上较少受西方主流自由民主价值观的影响,愿意在对外政策上大胆创新。不过在民主党重返政府后,预计意大利外交将在一定程度上“回归常态”。

     

(参见《意大利发展报告(2019-2020)》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6月,第67-80页)

 

 

《意大利发展报告(2019-2020)》指出——

移民问题仍然是意大利的焦点问题,意大利谋求与欧盟各国一道解决

2020720号,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中国欧洲学会意大利研究分会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在京发布《意大利蓝皮书:意大利发展报告(20192020):中国与意大利建交50年》。

蓝皮书指出,自地中海难民危机爆发以来,共有70余万名移民以非常规方式进入意大利,给其公共支出、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沉重压力。民众的高度关注,使得移民问题始终在意大利主要党派的政治叙事中占据重要地位。

对于意大利内政和整个中地中海区域的局势而言,2019年是充满冲突和不确定性的一年。然而,无论是意大利政府更迭还是利比亚局势的一度紧张,都未能对意大利的移民管控造成实质性影响。

严控非法移民,保障公共安全为口号的《萨尔维尼法令》(Decreto Salvini Bis),缩减了移民、难民救助体系的规模和救助对象的范围,对各类移民安置中心实施关停并转,仅是在形式上规范了管理,削减了开支,实际却令数万原本有望融入的移民失去了得到救助、安置并接受融入培训的可能,人为地将其变成了无法遣返的非法移民,给公共安全造成了新的威胁,导致了“安全法令不安全”的尴尬结果。然而,由于该法令在议会和民众中支持度颇高,第二届孔特政府并未能促成其废止。

随着第一届孔特政府的垮台,备受人权指责的港口关闭政策宣告结束。意大利重新向NGO救援船只和获救移民开放港口,暂时放弃了萨尔维尼时期以偷渡者生命为筹码倒逼移民再分配的策略,中地中海线偷渡者死亡率显著降低。相对温和的新内政部部长拉莫尔杰塞以“港口重开”释放善意,重启与欧洲盟友的对话,并在德法等国的支持下尝试建立常态化的移民自动再分配新机制。由于各国态度不一,新机制的前途尚不明朗。新机制将幽灵登陆者排除在外,影响了意大利开放港口的积极性。由于推动都柏林体系改革,促成欧盟各国共同接纳移民,是意大利主流政界的共同诉求,拉莫尔杰塞主导的“开放”绝不会是无条件的,而将同新机制的走向密切挂钩。

以堵为主仍是意大利移民管控的指导思想。拉莫尔杰塞沿袭了明尼蒂和萨尔维尼的基本思路,重视与利比亚、突尼斯的边控合作。在意大利的资金、装备、技术和情报支持下,炮火之下的利比亚民族团结政府和费赞部族恢复并加强了海陆巡逻,中地中海线非常规移民得到了显著的控制。三线联防将大批移民挡在了欧盟南大门之外,减轻了意大利的压力,但也因移民人权状况的恶化而备受指责。

然而,中地中海线的局势不过是暂时稳定,处于脆弱的平衡之中。滞留利比亚的移民存量巨大,超过65万。一旦利比亚冲突进一步升级,边控再度废弛,单凭欧盟之力,恐难对重新涌起的移民潮实施有效控制。

 

(参见《意大利发展报告(2019-2020)》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6月,第151-165

 

 

 

《意大利发展报告(2019-2020)》指出——

意大利民众认为意大利在欧盟内话语权不足,对欧洲一体化缺乏信心

2020720号,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中国欧洲学会意大利研究分会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在京发布《意大利蓝皮书:意大利发展报告(20192020):中国与意大利建交50年》。

蓝皮书指出,围绕意大利在欧盟内的地位问题,有民调机构于2019年初专门就“意大利在欧盟决策中是否具有话语权”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认为意大利“非常或比较”具有话语权的民众仅占16%,认为意大利“较少或根本没有”话语权的占到78%20199月开展的一项民调显示,多数受访者认为意大利在欧盟内话语权不足的局面在新一届政府的领导下“不会有太大改变”。对此,另一民调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有约78%的民众认为“意大利在欧盟内话语权缺失或不足”,其中,认为“意大利政府采取的政策无法保障本国在欧盟范围内的利益”的民众占40%,认为其他欧盟成员国“牺牲意大利利益来换取本国利益”的占22%,认为“意大利的经济实力和国家体系竞争力较弱”的占16%

与上述问题相关联,有权威民调机构围绕意大利民众对欧洲一体化的信心做了调查。民调1结果(Demopolis/4.8-4.10)显示,“有信心”的民众占35%,“没有信心”的占56%。民调2结果(Demopolis-LA7/5.2-5.3)显示,“有信心”的民众占36%,“没有信心”的占54%。民调3Ipsos S.r.l.-Corriere della Sera/4.23-4.24)更加细化,针对不同党派的选民进行统计,并用数字110代表受访者的信心度,统计结果与民调1、民调2相差不大。总体而言,近几年意大利民众对欧洲一体化前景的信心始终低迷不振。

 

(参见《意大利发展报告(2019-2020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6月,第166-180页)

 

 

《意大利发展报告(2019-2020)》指出——

中意关系日渐紧密,将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深入合作

2020720号,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中国欧洲学会意大利研究分会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在京发布《意大利蓝皮书:意大利发展报告(20192020):中国与意大利建交50年》。

蓝皮书指出,在政治层面上,意大利和中国没有明显的冲突因素,同时意大利政府也秉持不干涉中国内政的原则。在一些重大的国际问题上,如联合国安理会改革等,中意两国还有着完全一致的立场。需要指出的是,中意两国由于不同的历史背景,对人权、国家与公民关系等问题的敏感度不同。此外,意大利从属于以美国为中心的西方联盟,而当前美国视中国为其全球霸权中最重要的对手,这是中意两国关系的一个结构性潜在因素。

经贸与投资是中意两国关系的支柱,两国均重视对方市场。按照欧洲统计局的数据,2018年,双边贸易额达440亿~480亿欧元,中国对意出口为310亿~340亿欧元,意对中国出口为130亿~140亿欧元。这只是个大概数字,因为途经荷兰鹿特丹和中国香港港口的货物并未计入中意贸易,而是分别计入了中荷贸易与中国内地与香港之间的贸易。无论是进口还是出口,意大利均处于欧盟第四位:作为出口国,位于德国、英国和法国之后;作为进口国,位于荷兰、德国和英国之后。意大利对华出口的4/5均为工具类产品,而3F部门产品(即服装、食品和家具)不超过15%,这说明机械工业仍然代表着意大利工业体系的最高水平。

随着2019323日中意两国签署关于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意大利成为七国集团中第一个正式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这一选择具有重大的政治和经济意义,也为中意两国的文化交往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正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意大利共和国关于加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公报》(以下简称“《联合公报》”)中所指出的,中意双方重视人文交流对推动两国关系长远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联合公报》中充分肯定了中意文化合作机制作为两国文化领域对话与合作平台的重要作用,特别提出双方在演出、博物馆交流、设计和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已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并表示双方愿借助文化合作机制这一平台,推动落实多个合作项目。中意文化合作机制着眼于中意合作大局,发挥政策沟通作用,积极促进两国文化艺术间的交流与合作,同时发挥文化凝聚力,让普通民众从这一合作机制中感受到文化交流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