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植物共同呼吸,在颐和园的一场醉氧之旅

发布时间:2022-11-04 16:39:56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让林景熙独行无绪的情景,放在如今却令人心旷神怡,让闲来无事的周末有了色彩,也从观察植物的视角重新认识了颐和园。

“山河青春 时代未来”2022年第十一届中关村国际青年艺术季“科学家带你游三山五园 植物篇”于2022年10月30日在颐和园开启了一场关于植物的科普之旅。

继“科学家带你游三山五园”启动以来,本项目已收获众多粉丝,植物篇活动一经推出,便受到海淀居民的热切关注和广泛参与,一票难求。活动后参与者在科普交流群内积极反馈,讨论热烈:

“活动组织质量很高,有序有料有美感有得玩,期待有更多机会参加,感谢组织方。”

“今天的活动非常尽兴,组织者安排的细致周到,王强博士讲解的生动有趣,非常感谢组织者!”

“感谢你们组织的精彩活动,带我走入了植物世界,意犹未尽,收获颇丰!”

“感谢组织方精心的组织和安排!感谢既做科研,又做科普的王博士。”

本活动由北京市海淀区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北京市颐和园管理处大力支持,携手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王强博士,共同挖掘整理颐和园植物景观的知识,推出颐和园的“那些花儿”科普特别游园路线,带领大家了解丰富有趣的植物科学知识,感受和谐优美的园林风貌,品味园林植物与建筑、山水、人文的和谐统一,探索邂逅奇花异草,科学解读千百年来皇家园林暗藏的植物传奇。


科普讲堂

我们曾惊叹于颐和园的古典建筑,却未曾关注过这个作为植物配置艺术的代表和典范的中国古典园林。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王强博士,带我们一览颐和园芳菲园圃。

科普之旅中,王强博士将园林游览和植物识别融于一体,向观察员系统、清晰地讲解了相关知识,让颐和园的植物景观生动形象地呈现在观察员的脑海中。赠送的科普书籍《中国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作为认识植物的工具,也在本次活动中大获好评。植物科普折页也清晰规划了游览路线和景点对应的植物批注,足见专业和用心。

精彩互动

《颐和园日历·2023(草木贲华)》可谓是本场互动的宠儿。本书的执行主编赵晓燕主任也来到现场,结合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造园艺术,将颐和园的植物文化故事娓娓道来。


在交流互动中,《颐和园日历·2023(草木贲华)》作为奖品赠送给现场来宾,并且从互动中解锁了更多文化历史、科普常识。

植物殿堂

在颐和园中,随处可见上百年的古树,它们矗立在四季,饱经风霜、苍劲古拙。每一棵古树,都默默地见证历史,穿越百年星河,向我们诉说它们的故事。在王强博士的讲解下,仁寿殿前看似普通的侧柏也显得格外特别,在地理分布、外形特征、近缘物种等方面,王强博士都作出了详细介绍。

仁寿殿前、德和园墙外、紫气东来城关、谐趣园中、乐农轩处、益寿堂边……皇家园林里的植物世界逐渐揭开了她神秘的面纱。在王强博士的指导下,大家发现了许多容易忽略的植物景观,也学习和认识了不少有意思的植物。

植物是园林构成中最具生命力的要素,也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存在,公园里、马路边、菜市场,做生活美学的发现者,多一种认识世界的方式。


园林华章

世人皆知万寿山上的苍松劲柏、昆明湖的碧波万顷、十七孔桥的长虹卧波,却不知颐和园后山的园林更是妙不可言。“谐趣园”及后山的园林,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融洽的人文思想,造园之巧、景色之美在于峰回路转、错落有致、步移景新,苍松翠竹掩隐红墙绿瓦,亭台楼阁与自然景色融为一体、浑然天成。

王强博士还告诉我们,颐和园植被类型丰富多样,与皇家园林建筑融为一体,相得益彰。追求自然,又不局限于自然,有若自然,又高于自然的境界。万寿山“万寿长青”的祝寿寓意和“松柏后凋”的精神追求、排云殿佛香阁建筑群“行礼如仪”的庄严肃穆和“有规有矩”的对称严整,是园林植物个体和群体形式美的呈现,亦是皇家政治内涵意境的表达。

园林保护

颐和园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在中外园林艺术史上地位显著,是举世罕见的园林艺术杰作,不仅是中国历史的重要见证,也是中国园林建筑和园林治理文化的有力代表,做好它的保护与开发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北京市颐和园管理处对此高度重视,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和特色花卉养护,根据不同地区对景观意境的要求,通过精细化养护措施的实施,达到景观意境保护和传承的目的。通过这次科普之旅,让更多的社会力量加入到园林保护中来,让这座皇家园林博物馆万古长青。

“科学家带你游三山五园 植物篇”已带领我们领略了颐和园的芬芳葱郁,而圆明园里的“天文馆”也正在紧张筹备中,“科学家带你游三山五园 天文篇”即将开启,继续带您以科学视角认识三山五园。更多精彩请关注“文旅海淀”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