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初,英国举办了首届全球人工智能安全峰会,邀请来自中国、美国、欧洲等国的政府代表参会。峰会发表了28国与欧盟共同达成的《布莱切利宣言》,旨在促进全球在人工智能安全方面的合作。
人工智能技术近年来飞速发展,应用日益广泛,被不少国家视为实现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关键技术。人工智能给人类社会带来重大发展机遇,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在法律、伦理、人道主义等方面的关切,给国家间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带来复杂的连锁反应及治理难题。比如,监管的法规制定与执行,创新与规范、安全与发展上如何保持平衡等。国际发展不平衡在这一领域也有充分体现,有些国家利用技术优势推行“人工智能霸权”,损害其他国家发展利益。
全球人工智能治理的中国方案
中国历来重视在人工智能治理的国际合作。在今年10月举行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近平主席宣布了中方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在此次全球人工智能安全峰会上,科技部副部长吴朝晖向各方重点介绍了中方倡议,希望与国际社会一道加强沟通交流,共同推动形成普遍参与的国际机制和具有广泛共识的治理框架,促进人工智能技术更好造福人类。
毋庸置疑,中西方在人工智能治理上存在不同看法。中方主张国家安全优先,强调数据、算法、应用等方面的安全保障;而西方国家更注重个人隐私、多边协调等价值理念。双方看法不同很正常,但一些西方媒体常常借这些分歧对中方进行攻击,甚至给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扣上“数字威权主义”的帽子,这种不负责任的“抹黑”只会给国际人工智能合作增加更多障碍。
其实,国际社会对于人工智能治理本就有多种思路:欧盟是以伦理优先为导向的集中式治理模式,美国则是以创新优先为导向的分散式治理模式,俄罗斯等国强调保证必要监管前提下发展产业,而日本、韩国、巴西等国鼓励优先发展产业。关键是如何消弭分歧、凝聚共识,并推进国际人工智能合作。《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围绕人工智能发展、安全、治理三方面系统阐述了中国方案,为相关国际讨论和规则制定提供了蓝本,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智能向善”。以增进人类共同福祉为目标,以保障社会安全、尊重人类权益为前提,确保人工智能始终朝着有利于人类文明进步的方向发展。共同防范和打击恐怖主义、极端势力和跨国有组织犯罪集团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恶用滥用;各国尤其是大国对在军事领域研发和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应采取谨慎负责的态度。
二是坚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强调各国都有平等发展和利用人工智能的权利,应共同努力弥合“智能鸿沟”,共享“智能红利”。反对以意识形态划线或构建排他性集团、恶意阻挠他国人工智能发展;反对利用技术垄断和单边强制措施制造发展壁垒、恶意阻断全球人工智能供应链。
三是坚持“凝聚共识、协同共治”。在风险控制上,主张建立风险等级测试评估体系,实施分类分级管理,快速有效响应。在隐私保护上,强调建立健全法律和规章制度,保障人工智能研发和应用中的个人隐私与数据安全。在伦理道义上,建立并完善人工智能伦理准则、规范及问责机制,避免在数据获取、算法设计、技术开发、产品研发与应用过程中产生偏见和歧视,充分尊重并保障各群体合法权益。国际社会应通过对话与合作,在充分尊重各国政策和实践差异性基础上,推动多利益攸关方积极参与,在国际人工智能治理领域形成广泛共识。
中欧人工智能合作共赢
“独行快,众行远”。在人工智能国际合作的漫漫长路上,中欧已是彼此重要合作伙伴。《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将为中欧深化人工智能合作提供广阔前景。
欧盟一直重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拥有较强优势,多年前就增加了对人工智能研究和创新的投资。欧盟的“地平线2020”以及“地平线欧洲”等战略都体现了对人工智能产业的重视。法、德等欧盟成员国也相继制定了本国的人工智能发展战略。多个欧洲城市积极打造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培育了众多人工智能初创公司和研究机构。
近年来,欧盟委员会公布了《人工智能白皮书》,发布了《通用数据保护条例》《数字服务法案》《数字市场法案》《数据治理法案》等,涉及数据共享和治理框架、算法系统透明度等与人工智能监管相关的问题。2021年,欧盟委员会还提出《人工智能法案》这一立法提案,其可能成为世界首部有关人工智能的法规。这些表明,欧盟在推动人工智能治理和监管方面走在世界前列。
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拥有完善产业链、巨大市场和众多技术人才,这些资源为欧盟的人工智能产业的布局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欧盟企业对中国的海量数据处理、大规模计算、市场应用等也有较大需求量。尽管中欧在人工智能治理上有不同看法,但中欧在自动驾驶、智能城市建设、智慧新能源、跨境数据管理等方面已经开展了紧密务实合作,形成良好合作典范。
中欧政府间对话也在推进。今年第二次中欧数字领域高层对话在北京举行,双方围绕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众多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双方都认为,中欧在人工智能领域具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和较强的互补性,愿共同促进营造开放、包容、公平、公正、非歧视的数字经济发展环境,为推动全球数字化转型和经济恢复发展贡献力量。
“路虽远,行则将至。”下阶段,中欧可继续深化务实合作,同时在《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基础上,加强沟通对话,求同存异,共同推动全球形成具有广泛共识的治理框架和标准规范。(《今日中国》供稿 作者:邱静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编审)